法制晨报官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访谈 > 正文

汪之涵:用心打造中国“芯”

   来源:光明网   日期:2021-01-25 05:02:48
导读:光明日报记者 严圣禾 光明日报通讯员 李倩 深圳市科技园是一块创新的高地、创业的沃土。走进深圳市留学生创业大厦22楼,一位典型理工男装扮的年轻人放下手头的工作,满脸笑容地走了出来。他就是深圳青铜

光明日报记者 严圣禾 光明日报通讯员 李倩 


      深圳市科技园是一块创新的高地、创业的沃土。走进深圳市留学生创业大厦22楼,一位典型理工男装扮的年轻人放下手头的工作,满脸笑容地走了出来。他就是深圳青铜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汪之涵,他的创新创业故事不同寻常。


      学有所用,实现个人价值


      1982年出生的汪之涵祖籍西安,初中时跟随父母来到深圳,从清华大学电气工程专业本科毕业后,又赴剑桥大学攻读了电力电子专业的硕士和博士学位。


      博士毕业时,汪之涵面临着多种人生选择:在国外高校从事科研工作,可以过上非常体面的生活;进入国际顶尖的投资银行,马上就能拿到百万年薪;到全球知名的跨国企业工作,成为一名高级研发人员。但他却选择了一条充满不确定性、注定要付出很多艰辛的道路——回国创业。面对众人的疑惑,汪之涵解释说,国外的生活尽管会非常舒适,但缺乏挑战性,而且也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价值。“我一直以来学的都是这个专业,还是想学有所用,为这个社会、为自己的国家多作一点贡献。”


      当时,中国在功率半导体领域长期存在卡脖子难题,关键核心技术国产化率低,绝大多数芯片依靠进口。


      为填补国内市场的这一空白,2009年,汪之涵回国创办了深圳青铜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带领团队在功率半导体领域展开研究,着力解决中国在功率半导体上的进口替代问题。


      “选择这个行业,是因为这是我一直以来所学的专业,而且在功率半导体这个领域,我们国家与国外存在很大差距。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如果做成了,既能实现个人价值,也能为国家作贡献,何乐而不为呢。”别人眼中布满荆棘的归国创业路,在汪之涵看来是那么的理所当然。


      潜心钻研,研制国产芯片


      创业团队的核心是人才,而国内电力电子领域的高端人才非常紧缺,汪之涵将目光投向身边的人——清华的同班同学、剑桥的实验室师弟。三人一拍即合,青铜剑科技的核心团队就此组成。


      公司取名“青铜剑科技”,除了表示创业团队成员来自清华大学和剑桥大学,还寓意公司有“十年磨一剑”的精神,目标是铸造属于中国人自己的、世界领先的科技成果。


      汪之涵明白,创业不能空喊口号,自己要从事的领域更是一个“板凳要坐十年冷”的行业,想拿出能在行业内立足的技术和产品,必须要耐得住寂寞,要有钻研和创新精神。


      这个冷板凳一坐就是十年。汪之涵带领公司的研发团队先后承担起“大功率电力电子系统IGBT驱动专用芯片组”等十多项国家、省、市科技计划项目,成功研发并量产国产首款大功率IGBT驱动专用芯片,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内在大功率半导体领域“缺芯少核”的局面。


      2016年,汪之涵及研发团队又投入到目前全球半导体产业竞相发展的第三代半导体芯片研发当中,先后攻克多项关键核心技术难题,率先推出首款国产1200V碳化硅MOSFET、车规级全碳化硅功率模块等系列产品,可应用在新能源、智能电网、电动汽车、轨道交通等各个领域,既能显著提高产品的能源效率,又可实现更绿色环保。


      抓住机遇,搭上国家发展“顺风车”


      年轻人能否发挥个人的价值、实现自己的梦想,还要看他所处国家的大环境。每当汪之涵想起剑桥大学里一些来自第三世界国家的同学因为所学的知识太先进,以至于他们就算回国也没有用武之地时,他总是由衷地感慨:“作为中国的80后,我赶上了最好的时代。”


      在发达国家,产业发展已经非常成熟,技术创新一般都被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垄断了,初创的小企业很难得到快速发展的机会。而在中国,制造业的整体水平正在提高的过程中,加上市场规模足够庞大,不管是成熟的大企业,还是初创的小企业,只要能掌握核心技术、能造出优质产品,都有机会发展壮大。汪之涵认为,从这一点来讲,他是搭上了国家发展的“顺风车”。


      时代的红利很多时候会表现得更加实实在在。2009年回国创业之初,汪之涵就得到了深圳市在场地和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如今,公司发展进入成熟期,深圳市又支持他在坪山区建设“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基地”项目,帮助企业化解产品制造环节的难点。


     谈到今后的发展目标,汪之涵表示要加快碳化硅外延材料、晶圆制造和模块封装等产线的建设,实现对关键制造环节的自主可控,打造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芯”,有效提高产品性能并切实保障供应链安全。看到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已经开始在新能源汽车、新干线高铁、通信基站、家用电器等领域批量应用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的芯片,汪之涵加紧研发、加快发展的紧迫感更强了。


     《光明日报》( 2021年01月25日 04版)

(责任编辑:)

cm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招聘启事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投稿通道 | 专家团队 | 工作人员查询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法制晨报网,北京讯闻
客服电话:010-69960698 邮箱:2838403369@qq.com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京ICP备20000290号|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247号
全国公安网络备案:11010802030821  电子邮箱:2838403369@qq.com
信息支持:城市管理法治研究中心 技术支持:讯闻文化传媒.法制晨报网
免责声明:转载本网原创内容请注明出处。本网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 请联系本网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