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记者 陆健 严红枫
浙江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重要萌发地,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发源地和率先实践地,又被赋予“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的新目标新定位,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中更加责无旁贷、更应奋勇争先。浙江省副省长陈奕君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5年来,浙江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定不移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锚定先行示范战略目标,着力打造高水平美丽浙江,为推动中华民族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作出了应有贡献。
筑牢“压倒性”位置的政治自觉
在“八八战略”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下,浙江始终扎实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坚定自觉将“共抓大保护”摆到压倒性位置加以谋划、部署和推进。
据陈奕君介绍,针对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浙江立整立改、砸实重锤,2018、2019年警示片涉及的14个问题中12个已完成整改、剩余2个按时序推进,2020年警示片涉及的9个问题也正在高标准全力整改。立足举一反三、常态长效,完善社会化、智能化、专业化的环境污染问题发现机制,建成浙江环境地图和生态环保综合协同管理平台,优化绿色政绩考评体系,率先出台河长制规定,实施生态环保责任规定和职责清单,深化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制度,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不断压实。2020年5月,浙江省“三线一单”经省委、省政府审议后发布实施,进一步强化环境资源紧约束,持续推动各地做好生态绿色的优选题。
打出“全省域”美丽的组合声势
陈奕君说,浙江以更好满足人民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为导向,以实施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污染治理“4+1”工程为带动,高标准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推动全链条、全行业、全省域治理,生态环境质量领先长三角,公众满意度连续9年提升。
持续深化“五水共治”。坚持污染减排和生态扩容互促并进,全面剿灭劣V类断面,建设“污水零直排区”和“美丽河湖”。在全省污水厂全面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的基础上,大力实施清洁排放“浙江标准”。
全域建设“无废城市”。统筹抓好固体废物综合治理,建成统一监管信息平台,出台固体废物环境违法行为举报重奖制度,严厉打击违法跨界倾倒,深化工业固体废物专项整治和危险废物“存量清零”,基本实现生活垃圾“零增长、零填埋”,全过程闭环管理体系不断完善。
全面打造“大花园”。加快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保护修复,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全省森林覆盖率超过61%,城区绿化覆盖率近40%,相当于每个城里人拥有14平方米的公园绿地。聚焦新型城镇化,贯通美丽城市和美丽乡村的节点枢纽,加快建设环境美、生活美、产业美、人文美、治理美的新时代“五美”城镇,加快形成全域秀美的大花园格局。
凸显“现代化”引领的动力转换
近年来,浙江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积极探索腾笼换鸟、凤凰涅槃之路,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美丽不断转化为竞争力和生产力。通过治水拆违倒逼、“小微企业园”引领,铁腕整治“低散乱”,持续淘汰落后产能。全面完成电镀、造纸、印染、制革、化工、铅蓄电池等6大行业整治,全省重污染高耗能产业比重持续下降。
围绕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的现代经济体系,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大力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加快推进“互联网+”、生命健康、新材料三大科创高地建设,培育壮大文化旅游、休闲农业等新增长点,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特征的“三新经济”占全省GDP超四分之一,2019年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3.3%,新旧动能转化不断加快。不断深化对外开放。放大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一体化、“一带一路”战略叠加效应,高水平构建陆海统筹、东西互济的开放格局。
陈奕君表示,注重改革赋能,持续增强生态文明制度供给,浙江进一步拓展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初步实现生态美、经济强、百姓富的有机统一,城乡居民收入连续多年居全国各省区首位。深化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将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与林、水、气等“绿色指数”挂钩,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财政收费、出境水水质财政奖惩、单位生产总值能耗财政奖惩等8大绿色财政奖惩制度。积极推进环境资源要素市场化改革,实施差别化电价、水价制度,推行土地、矿产资源、海域海岛有偿使用制度,探索排污权、用能权、水权交易制度。首创实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依托丽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安吉县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综合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出台全国首个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办法和省级标准,组建“两山银行”等生态产品金融平台,探索形成GDP与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协同增长的评价考核体系,让生态产品有价值、能增值。目前,湖州、衢州、丽水、安吉、洞头、宁海、新昌等7地入选生态环境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安吉、江山、宁海入选文旅部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数量均居全国首位。
《光明日报》( 2021年01月07日 04版)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招聘启事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投稿通道 | 专家团队 | 工作人员查询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法制晨报网,北京讯闻
客服电话:010-69960698 邮箱:2838403369@qq.com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京ICP备20000290号|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247号
全国公安网络备案:11010802030821 电子邮箱:2838403369@qq.com
信息支持:城市管理法治研究中心 技术支持:讯闻文化传媒.法制晨报网
免责声明:转载本网原创内容请注明出处。本网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 请联系本网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