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清泉寺,我的话闸子就打开了。1980~1982年在凤栖山读师范的时候,我去看过附近的清泉寺旧址;后来,旧址上兴建了闻一多纪念馆,1993年开放以后,我又多次去该地寻找清泉寺遗迹。新清泉寺易地重建在与原清泉寺一路之隔的清泉镇十月村果茶场里,坐落在我夫人家所在地十月村八组(我住在此)土地上,从筹备到现在,花十几年时间建成,我一直关注着,太熟悉了。
前后40多年,我从游历清泉寺旧址到这次游新清泉寺,每次感受不一样。
我这次从“左岸春天”小区道路步行进入新清泉寺,游完以后,上到寺后山顶观看,再回到申家湾的家,把清泉寺看了个够。
从清泉寺对面看,寺的四周都是绿油油的茶叶,左右和后面都是一条条茶垄(俗语“茶叶埂子”),依山取势,高低错落,排列有序,夏茶茂盛,勃勃生机,似虎踞,如龙蟠。红色的寺就坐落在这绿色的“圆椅”中,呈现“万绿丛中一点红”,典雅华丽,庄严至尊。
清泉寺出大门右前侧建有新小区,这里以前是我夫人家的农田,建小区的时候,她家领取了补贴。我夫人张菊华居士说,清泉寺建在这里,田是福田(佛田),地是福地(佛地)。
清泉寺出大门右前侧与小区连接处,有一口水塘,以前是灌溉我夫人家农田的水源,现在变成了放生池。一池一天地,一水一世界。水池在入世的小区与出世的清泉寺之间,照映着高楼和殿堂,蓝天和绿地,还有人心。这个放生池也是生死池,池中生命在人的一念之间,一念生,一念死。
面对清泉寺大门,我看到大门两侧坐着一对大石狮子,威武霸气,是新清泉寺的守门神。大门上方白石碑上刻着“清泉寺”三个金字,似曾相识,这不就是清泉寺旧址闻一多纪念馆里竹林中石碑上的“清泉寺”缩写吗?立在竹林中的“清泉寺”石碑、前面的清泉井、陆羽茶泉、苏东坡《浣溪沙》、王羲之洗笔池以及刘禹锡《过清泉寺》等遗迹和传说,无不见证了清泉寺千年历史。
清泉寺的大门、围墙和殿堂墙壁都是红色的,大门由中间大两侧小的三个拱形门组成,也称为山门或者三门。中间两扇大门上排列着95颗大铜钉,数字暗合“九五之尊”!不仅坚固、威严,更呈现一种煌煌的壮丽之美。
进入大门,我看到地面都是用石块铺的;大门楼房的左边会议室,有长六米五、宽一米五、厚十厘米的暗红色木板做的长桌;右边客堂,供奉着准提菩萨或称“准提佛母”,也是观音菩萨的化身。
空场右侧中间立着八米八高的四面观音白色石雕像,分别是经卷观音、净瓶观音、如意观音、杨枝观音,一身四面,面面慈悲。再往右侧靠墙并排供奉着土地和龙王菩萨,他们护佑一方苍生,使之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进门左侧水池边,新建有“东坡亭”(六角亭),纪念苏东坡曾游清泉寺;靠后是福禄寿亭(四角亭)。两亭中间靠墙挖开一个观音洞,计划请进汉白玉雕塑的“滴水观音”,以后会听到“滴答”、“滴答”的水滴声,传出禅意,让人随缘参悟。
亭子是新挖开茶场的地建的,立在东方,像守护神。 十月果茶场的场长万贸一先生曾对我说,他承包果茶场30年,让地建庙,没有拿补贴;2011年根据县政府重建清泉寺文件精神,时任十月集团董事长郭新志和十月村八组组长申建武协同印通法师共同努力,使得清泉寺重现辉煌。
我计划先拜佛后赏景。
一进三重殿。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天王殿,门前立有一本石书(长90cm宽58cm厚18cm),上面刻着苏东坡《浣溪沙》全文;感谢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雕刻之乡曲阳博石苏锁军捐赠这块石书。前大门两旁挂着本寺释觉枝法师题的一幅对联。
殿内四周供奉着四大天王:东方持国天王手持琵笆、南方增长天王手握宝剑、西方广目天王手缠一条龙、北方多闻天王左手卧银鼠右持宝伞。乍一看,高大威猛,形态各异。中央党校刘余莉教授在她的《佛教,高度艺术化的社会教育》里告诉我们:手持琵琶代表中道,我们做事要勇担责任、恰到好处;慧剑斩烦恼,快刀斩乱麻,求得增长、争取进步;广目即多看;龙或蛇代表变化,我们要善观其变,从容应对;多闻即多听;伞表示遮盖,我们要保持清净心,防止污染。
中间正面坐着大肚弥勒佛,笑盈盈的,让我想起一幅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他告知人们:笑口常开、欢欢喜喜;大肚能容,平平静静。背面坐着韦陀佛,面相沉着严肃,略显冷峻,好像我欠他什么似的,令人生畏。
传说,从前的弥勒佛和韦陀佛分别在两寺,弥勒佛见人就笑,人见人爱,供养多,因为不善理财,寺穷了;韦陀佛面相庄严,不善言谈,来人少,会理财,缺供养,寺也穷了。后来,他们聚在一座寺里扬长避短,合作共赢,前面弥勒佛笑口常开——留人,后面韦陀佛精打细算——留财,香火旺盛,寺富了。
中间是观音殿,殿中端坐着全铜制作的“千手观音”,高大慈祥。据申建武介绍,此殿是先制作观音铜像,后建殿的。“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度人舟”,说的就是观音菩萨神通广大,救苦救难的办法多(千手),谁有困难求她,她都想办法帮。观音送子、观音送财、观音送福、观音送寿等等,成为千家万户的趣谈。就连中央电视台春晚舞蹈节目中,就有“千手观音”,美轮美奂,好评如潮,热度有增无减,可见“千手观音”受欢迎的程度。因此,观音是最受老百姓喜爱的菩萨,信众相信在观音像前有求必应。
最后面是大雄宝殿。回想起2012年我来此地,地和路都是泥土,看到唯一建成的就是这座大雄宝殿,里面连一尊佛像都没有,佛像是后来敬请入殿的。申建武同志当时负责“三通一平”,印通法师一人四处化缘,非常艰辛。
现在的大雄宝殿金碧辉煌,佛像肃穆庄严,塑成了金身,线条柔和,非常雅观。
在佛教寺院中,大雄宝殿就是正殿,也称为大殿,是整座寺院的核心建筑,也是僧众朝暮集中修持的地方。大雄是佛陀的德号。大者,是包含万有的意思;雄者,是摄伏群魔的意思。因为释迦牟尼佛具足圆觉智慧,大雄宝殿供奉的是以释迦牟尼佛为主的三世佛(东方世界,本世界,西方世界),释迦牟尼佛前左右侧有一老一少两尊罗汉弟子,老的叫迦叶尊者,少的叫阿难尊者。
佛像的背面是海岛观音全图,象征整个人类世界,保天下太平,普度众生;保佑世间幸福和平。
走出大雄宝殿,我参观四周殿堂。进大门左侧一楼有“禅念堂”(可容纳50人念佛禅修)和“祖师殿”;二楼是“鼓楼”和“寮房”。右侧一楼是“五观堂”(斋堂)和“地藏殿”,地藏王菩萨正坐殿中央,门口对联写出了地藏王菩萨的宏愿:“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二楼是“钟楼”和“寮房”。
不同时段看佛像,我有不同的理解。以前看佛像,形象生动,是开心快乐的。去年见到益林精雕的朱一林先生雕塑佛像,活灵活现,感受到佛像不仅是表面的艺术,而且有灵魂。再经过师谷胜乘寺智晖法师开示,我现在看到的佛像,没有快乐和痛苦,只有怜悯,同情众生痴迷不悟,表情自然流露,内心有度化众生的责任感。
拜完佛,我开始从后向前观花赏景。
大雄宝殿后面有两个小莲池:其中一个水莲池,水面点缀了几朵含苞待放的小莲花(莲花亦称荷花),萌得可爱;另一个莲花池,盛开了很多莲花,亭亭玉立着十几个青莲。早上看到莲花是粉红色的,傍晚看到是紫红色的,中午温度高了,莲花在收瓣合拢。原来莲花的颜色和开合受温度和光线的变化而变化。其根生泥中、茎伸水中、花开空中,一身历三界;且莲花、莲子同生,因果同在。圣洁是莲花不变的本性,受因缘而应变是她生存的本领;以不变应万变,莲花在示意着佛家的真理。我似乎顿悟到“因缘”和“因果”了。
莲花池里,一只小青蛙在荷叶下面呼叫。让我想起了一幅荷花画,画面是青蛙坐在污泥里对青莲(清廉)叫,画题是《呼唤》。
我看到一只蝴蝶好像观音那样,飘落在莲花上面,突发想象:世上花儿千万种,为什么佛菩萨只坐莲花?《荷塘月色》、《小荷尖尖》里找不出答案。于是,我想起画家姚科寿先生画荷花的故事。他为了画好荷花,很多年观察荷花一年四季的变化:春夏小荷尖尖,蜻蜓喜欢站在荷尖上,寄托希望;夏天荷花开放,哪怕下面是污泥,荷香依然四溢;秋冬季节,荷花谢了,荷干枯了,宁折不弯也不断。是不是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的圣洁本性和清廉的品质契合佛菩萨的心,才成为莲花座?答案谁知道?
后墙边有龙亭、凤亭和秋千。西侧四角龙亭中间有一口水井,井沿石上雕刻着“饮水思源”四个大字。亭后盘着一条金色的龙,龙头对着水井守护着。东侧六角凤亭,中间立着一张芝麻灰花岗岩圆石桌,石桌周围有六个石凳。难怪熊文灿有诗赞:“茶铛石鼎爱清泉”。
两亭之间的后墙边有风景树和小草花,还有一套秋千,我坐在秋千上闭眼荡一会儿,仿佛是坐在月亮上飘飘然,快活似神仙。
再往前走,看到院子里有很多花坛和盆景,布置在不同的位置上,四季有花有香,特别是院内各处的月季花开,品种颜色多样,令人赏心悦目。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我好像是花是树是菩提。
游完清泉寺,我走到寺后山顶,放眼望去,原清泉寺坐北朝南,“门前流水尚能西”;新清泉寺坐南朝北,“松间沙路净无泥”,好像与苏东坡有一点同感。
回想2010年以前,新寺址是茶叶地,浠水马楚章先生,接武汉的陈燕南老居士来浠水作客,陈燕南老居士认识了郭新志先生,向郭建议新建清泉寺,在2007年他们就动议过;2011年,十月村向浠水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呈送了“清十发【2011】06号”《关于重建清泉寺发展旅游业的报告》,同时得到了省、市民宗委、浠水县委统战部、浠水县政府等上级支持。后来经过努力,从黄梅四祖寺请回了印通法师,新建清泉寺的序幕从此就拉开了。
十年以前,77岁的印通法师穿着灰色的粗布长衫,一人一钵来到此地,经过十年努力,将这片茶叶地,建成现在价值两三千万的新清泉寺。看到他现在依然穿灰色的粗布长衫,初心不改,为了大家离苦得乐,四处化缘建寺,精神饱满,精力旺盛,从来不服老;想到我今年59岁,认为自己老了,想拿退休金安享晚年,缺少进取心,真是惭愧。同样十年,有没有信仰结果不一样。想到这些,我的心情随着茶场的沟沟壑壑而起伏,今年87岁的印通法师61岁出家时,比我现在的年龄大,他的故事激励了我,我现在感觉自己年轻了20岁。莫非是“袖里乾坤不计年”?
附近的老百姓说,印通法师选中十月茶园建寺,开了慧眼,这里土质好、水分和光线充足,是最佳的修行地,也是最理想的种茶地;不仅现在的“十月芙蓉”是名茶,而且此地古代就是著名的蕲水县城北茶场,苏东坡、陆羽等名人,用清泉井水煮这里的茶叶品茗。唐朝刘禹锡《送蕲州李郎中赴任》诗里有句“松花满椀试新茶”,传说是在这里喝茶写的。
古有“斗酒诗百篇”。刘禹锡却在此留下了“赓诗煮茗坐莲花”脍炙人口的诗句。不知是否这一碗“芙蓉”茶也醇得我瞎编或曰“赓”出《游浠水清泉寺感赋》来:
清泉甘冽远名扬,古井深幽伴佛旁。
紫气东来依旧梦,西流远去话沧桑。
慈云密密时光短,法雨潇潇岁月长。
雾里看花花浅笑,文人墨客品茗香。
“佛事岂离人世界,漫教尘世落尘埃”。我俯视清泉寺附近,看到都是现代化建筑,一条有绿化带的双向八车道“清泉路”,已经从浠水河畔杨树沟修到了“市民之家”附近的近街桥,规划经过十月果茶场山门,路过寺左侧茶山到四级电站路段,对接罗兰公路。大道通了,我的心也通了。
啊,清泉镇,清泉路,清泉寺,都因千年清泉井而得名。
荷花香十里,茶香沁心脾。一阵清风,把我送到距离新清泉寺几百米远的家里。
经此一游,我身体感觉不那么热了,心也平静了。正如魏了翁诗句“为爱清泉禅境胜……胸中尘想觉全消。”
物随心转,相由心生。直到今天,我似乎明白一点点苏东坡、陆羽、王羲之、刘禹锡等名流,喜欢游清泉寺的原因。(章清志)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招聘启事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投稿通道 | 专家团队 | 工作人员查询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法制晨报网,北京讯闻
客服电话:010-69960698 邮箱:2838403369@qq.com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京ICP备20000290号|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247号
全国公安网络备案:11010802030821 电子邮箱:2838403369@qq.com
信息支持:城市管理法治研究中心 技术支持:讯闻文化传媒.法制晨报网
免责声明:转载本网原创内容请注明出处。本网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 请联系本网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