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旻颖 摄影:阮歆妤
为了解乡村优秀教师专业成长路径和教学理念、找寻职业榜样,丽水学院“乡教梦里信念海,红色初心逐梦行”乡村教师访谈暑期实践团队赴丽水青田,与青田县船寮高级中学曹迎老师进行了对话。
因为爱,所以懂得
“很早的时候,我觉得我就想当一个老师,因为我觉得当老师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小的时候我的老师都对我特别好。”曹老师说自己初中所遇到的语文老师对她影响很大,语文老师是一个心思细腻、热心常的人,发现曹老师喜欢看书就会把她们家的那些书,例如《红楼梦》、《水浒传》、《儒林外史》还有自己读大学的时所看的文学作品借给曹老师看。当曹老师遇到问题,读不懂书本内容时,她会与语文老师一同讨论,曹老师说自己上学时所遇到的老师对她来说意义都非常重大,老师们不仅在学习上引导她还在生活上给予她很多的关心与照料。因为注意到老师家离学校远,会邀请她到自己家吃饭;天气冷时看到她衣服穿少了,会去找衣服给老师添上自己的衣服。“老师们给我的感觉就是很温暖,然后又很热心,很让人感动。就是这样的一些一群老师,所以说我那个时候就觉得我以后如果有机会的话,我也要当一个像他们那样,让人能够从心底里尊重、感激的一个好老师,受到老师的影响,所以我小时候就想要当老师。”
如今曹老师也将自己所获得的爱分享给自己的孩子,在学习上不放松对他们的要求,在生活上即使自己很喜欢吃甜品,但也会用自己积累半个学期的甜品的蛋糕券给学生们奖励买蛋糕,单独请学生吃东西,给班级每位同学买茶叶蛋、酱香饼。日常也会经常和学生像朋友一样交谈,一同分享生活乐趣,鼓励他们努力学习,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一颗善良的心就是一席永恒的筵席。”每逢节假日,曹老师的学生都会来看曹老师,与她分享自己的故事。在今年高考改卷的途中,学生知道曹老师在杭州,买了曹老师爱吃的甜品去看她,仅仅是聊天中无意说的话,学生始终牢记在了心中。全身心的付出,乡村孩子都看在眼里,在他们心中曹老师早已是他们的家人。
身在他乡,不为异客
家在河南信阳的曹迎老师,自2011年毕业以来,离开家乡到船寮高级中学任教,至今已有11年。“身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初到船寮,曹迎老师并不适应这边的生活,“那个时候我真的是觉得在这个地方就是人生地不熟,尤其第一年和学校的老师也没有那么熟。而且还没有适应从学生到老师角色的转变,那时就很想家,尤其是放假的时候,平时忙的时候,你没有时间想这些”。但尽管内心挣扎煎熬,曹老师牢记教师的责任与担当,一心为了乡村孩子,用心去关爱他们、引导他们。 曹老师说,纯粹平静的乡村环境,善良淳朴的乡村孩子使得她的内心变得温暖,变得强大。渐渐地,从开始的孤独与哭泣,到后来的自我蜕变,曹老师吸收了农村这片土地丰厚的“营养”,实现了自我成长。
从生疏到不断实践探索
2011年初登讲台的曹迎老师就成为了船寮高级中学X班的班主任,在担任班主任的过程中,开始也有让曹老师“力不从心”的时候,老师发现自己所学知识理论不能与实践有效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教授的对象他们都是独特的人,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特色,因此,在特定的教学实践中较为概括性的理论并不能有效发挥作用。曹老师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她积极请教经验丰富的老师,打电话请教高中班主任,通过参加培训积累教学经验,不断实践探索总结经验。慢慢地,曹老师能够有效的适应班主任的工作,平时跟学生交流,即使有些调皮的学生,老师也能够耐心、有效的引导和解决他们的问题。
从我长大也想当一名像老师一样的憧憬,曹迎老师为儿时的梦想不断奋斗,扎根乡村教育十余年,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奉献了青春年华,用青春、智慧、关爱,编织着乡村孩子绚丽多彩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