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晨报官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新闻 > 正文

漂逝的扁担

   来源:法制晨报   日期:2021-02-01 18:14:52
导读: 文/刘雨歌(湖北十堰)站在高高的山岗,面朝堵河瞭望。牛玉清的家住在房县以西的姚坪乡,离穿山而过的堵河边约有两公里处的陡峭山坡上,坐在门口就能将一河无声无息的堵河绿水和一河两岸的四季风景尽收眼
       文/刘雨歌(湖北十堰)

 

 站在高高的山岗,面朝堵河瞭望。

 牛玉清的家住在房县以西的姚坪乡,离穿山而过的堵河边约有两公里处的陡峭山坡上,坐在门口就能将一河无声无息的堵河绿水和一河两岸的四季风景尽收眼底。与之相同的还有方圆几十公里内住的稀稀拉拉上千户邻里乡亲,那些年不知道怎么滴,一到夏季就雨贵如油,地里的庄稼恨不得一把火就能烧个精光,园子里的蔬菜也基本渴成了干枝,贫瘠的土地上一点儿生机都没有,即便老百姓望眼欲穿,也不见一滴雨水路过。

 姚坪乡缺水的日子是从1976年黄龙大坝开建的时候开始的,为了修坝把原本居住在山下的农家全部移到山上住,百姓们搬到荒野的山坡上伴着无水的日子已数十个春秋,实在是太苦了。老龙王也似乎睡着了,越是百姓盼着他下雨越是下不下来,好像是顾意使村子里所有的生命为雨水发愁。山脚下的河流浩浩荡荡,山上的人们却可望不可及,山沟沟里的小泉眼也渐渐地消失了,等不来雨露的百姓开始了下河背水的艰难历程。为了维持生命,不管是三里路还是五里路,或者更远,他们是能者全力出洞,大人用桶,小孩用壶,每天要用半天的时间顺着羊肠小径去大河里担水来满足人和家畜的全天用水量。

 家贫不留人,地贫不了生。村子里的青壮少年都出去打工了,留下来的基本都是半大孩童及弱体老人。牛玉清和王昌芬夫妇是姚坪乡附近公认的老实人,出门打工怕是行不通,加之他们的三个孩子都还未成年,所以只好坚守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过着艰难的小日子。

 2002年的暑假里,他的大儿和二儿子一个十二岁一个九岁,这俩家伙与村里多数伙伴儿一样,为解缺水之愁,以及大人的农忙之忧,便用二十斤装的塑料壶去山下的大河里抬水。兄弟二人,每天抬着一壶水,一路吆喝一路艰难地往上爬,所谓“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每天能有孩子们帮忙抬水,牛玉清两口子也着实轻松不少。逼陡的山路直径足足有一公里开外,两兄弟每天都要跑好几个来回,有时脚下踩着石头滑倒了,还要急忙抓住茅草爬起来,再扶起水壶和扁担继续前行,要不然就会连人带壶如飞鸿般滚进浩瀚的大河里。兄弟俩抬水的日子久了,父母也习以为常,还在为这两个懂事的孩子感到欣慰呢,可忽略了孩子们人小路陡的危险性。

 常在河边蹿,哪有不失足。兄弟二人不知道第几次艰难地爬行在那条通往河边的茅草小径上,就在这个暑期离开学还有七天的那个上午,他们遇到了不测风云——没能把那壶水抬回来,从此与双亲已绝。

 当时他们的父母在地头儿听到路人喊到:有人掉进河里了!有人掉进河里了!牛玉清和他媳妇还不以为然,因为在那条河域上,那几年里,经常有人失足丧命,有的是担水孩童,有的是种地汉子,有的是游泳青年,还有的是洗衣少妇……

 这一回却是他自己的那对牛犊一样的儿子。被村子里的乡亲们用撕心裂肺的呐喊声惊醒的牛玉清夫妇急忙放下手中的活计,连滚带爬飞奔至河边,看到的是歪倒在地上的水壶,被一块石头挡住了,两个小牛般的儿子已被乡亲们捞上岸,却早已没有了生命的迹象。这两口子面临着如此大的生死考验,恍惚间昏天地暗,而那根沾满了兄弟俩汗水的扁担也像失去了主人的模样,孤零零地躺在河边,牛玉清拼尽全力捡起扁担,尽管使出浑身解数也没能扔出去多远,直到许久以后,下了一场大雨才把那根孤独的扁担带进了河里,连同他夫妇二人的泪水也一同顺流而下……

 时隔十几个春秋,他们两口子无数次高高地站在房前的道场(院子)头儿对着那一汪绿盈盈的堵河水瞭望,没有任何语言,也不见任何表情。我和县文联主席唐敏一起带着中国作家沈俊峰来到他们家,见到这两位中年丧子的夫妻时,首先感到他们有一种坚不可摧的强大力量正支持着他们。

 时值盛夏,树上的知了快叫破了嗓子,我们在院子里四处观看,房前屋后都很整洁,唐主席说这是一户勤劳人家。我们正说着话,屋里出来几位壮汉,一位中老年妇女正在忙着往桌上端饭菜,这应该就是牛玉清的老婆吧。是的,正是这家的女主人。在聊天中得知,这帮人是给后面学校干活的工人,村上为了帮扶他们增加收入就安排他老婆给那些人做饭,牛玉清也在工地上干活增收。

 见我们几个城里来的客人,他们格外客气,两夫妇分别放下手中的活计与我们畅聊起来。做为扶贫典范的脱贫对象,我们的话题也是一路延伸。天晓得,在扶贫攻坚以前,老天似乎从来没有放过这一对儿忠厚的老实人。

 2014年,三子已成年。贫寒的家庭没能顺利成章的为其娶媳妇,而是选择独自一人外出打工,当父母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于此时,他没能及时接招,这年七月,在山东枣庄打工的老三也被人杀害。牛玉清得知消息几经绝望,可又不得不接受现实,没有人手的他们最终连凶手都不知道是谁,带回客死异乡的老三回到姚坪乡,在乡亲们的帮助下用最简单的方式草草落丧。此时,五十岁的牛玉清和他的妻子结束了原本人丁兴旺的家庭氛围,沦落成为“孤老”。

 2016年春,这对年过半百的夫妇对孩子依然保持着内心的余热,不甘孤影的心态,又经朋友介绍,抱养了一个刚刚出生还未出月的女婴,对女婴而言比起遭受被遗弃的折磨,来到这个失子家庭也算是个好去处了。

 现在,这个女婴已经健康地成长为女娃,见到我们也不人生,姚坪全乡的人民生活也得到全面保障,不再有这样那样的任何问题,他们不需要再用扁担去担水,不操心没有收入,乡里扶持的农业都发展得很好,家家户户都住着宽敞舒适的房子,全乡人民很幸福。牛玉清的眉眼之间虽然有些许的伤感,但生活的美好有时还能洋益在他们的脸上。

(责任编辑:)

cm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招聘启事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投稿通道 | 专家团队 | 工作人员查询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法制晨报网,北京讯闻
客服电话:010-69960698 邮箱:2838403369@qq.com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京ICP备20000290号|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247号
全国公安网络备案:11010802030821  电子邮箱:2838403369@qq.com
信息支持:城市管理法治研究中心 技术支持:讯闻文化传媒.法制晨报网
免责声明:转载本网原创内容请注明出处。本网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 请联系本网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