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晨报官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制观察 > 正文

“内部名额”、“面试保过”?当心求职诈骗陷阱!

      日期:2025-10-10 18:26:18
导读: 您好,您报考的岗位我们有‘内部名额’,只要操作费30万,确保录取。 我是‘上面有人’,笔试可以‘运作’,面试包通过。 每年毕业季、求职季,这样诱人的承诺,...
       “您好,您报考的岗位我们有‘内部名额’,只要操作费30万,确保录取。”

       “我是‘上面有人’,笔试可以‘运作’,面试包通过。”

       每年毕业季、求职季,这样诱人的承诺,对于那些在公考独木桥上奋力前行的求职者来说,无疑是巨大的诱惑,可是这诱惑背后却往往隐藏着诈骗的深渊。

       我们在日常办理刑事案件中时常可以接触到此种类型的诈骗案件,为此我们向大家明确的传递一个最基本、最核心的认知:国家举办的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其根本原则是“公开、平等、竞争、择优”。 整个流程,从发布公告、报名、笔试、面试到体检政审,都是在严格的制度和监督下进行的。所谓的“内部操作”、“破格录取”,在当今法治健全、监督透明的环境下,根本是无稽之谈。

       那些诈骗分子,正是利用了大家求职心切、渴望“上岸”的心理,精心编织了一个“只要舍得花钱,就能获得铁饭碗”的美梦。他们往往伪装成“有背景的能人”、“手握资源的领导亲属”,通过伪造文件、吹嘘人脉,让你相信他拥有“通天之力”。然而,一旦你支付了少则几万,多则数十上百万的款项后,他们便会以“风声紧”、“流程卡住了”等借口拖延,最后彻底失联,留给你的是人财两空的残酷现实。
 
       从法律角度看,这种行为已经构成了诈骗罪,任何试图挑战这一法律红线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在此,我们向大家发出郑重提醒与呼吁:

       坚信“逢进必考”。所有公务员、事业编岗位都必须通过官方组织的统一考试,不存在任何花钱免考的“捷径”。

       认准官方渠道。招聘信息务必以政府官网、人事考试网等官方平台发布为准。任何非官方渠道的“内部消息”都不可轻信。

       捂紧自己的“钱袋子”。在求职过程中,凡是涉及到需要缴纳报名费、培训费、关系打点费等名目费用的,尤其是对方承诺与录取结果直接挂钩的,一律视为诈骗。

       增强法律意识。如果不幸被骗,请务必保留好相关证据,并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案,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

       梦想的实现,源于脚踏实地的努力和真才实学的积累。切勿让诈骗分子利用你的梦想,将其变为他们敛财的工具。希望每一位正在求职路上的朋友,都能擦亮双眼,提高警惕,通过正规渠道,凭借自身实力,赢得属于自己的光明未来。

(莲池区人民检察院 魏晓月)


cm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招聘启事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投稿通道 | 专家团队 | 工作人员查询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法制晨报网,北京讯闻
客服电话:010-69960698 邮箱:2838403369@qq.com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京ICP备20000290号|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247号
全国公安网络备案:11010802030821  电子邮箱:2838403369@qq.com
信息支持:城市管理法治研究中心 技术支持:讯闻文化传媒.法制晨报网
免责声明:转载本网原创内容请注明出处。本网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 请联系本网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