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晨报官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制观察 > 正文

北京在明律所2025年中会议圆满举行

      日期:2025-07-16 19:35:19
导读: 当法律服务行业持续处于加速变革期,行业要素的深度整合与重构或成为发展的关键决策。规模所收缩业务线、区域性律所面临整合、同质化服务陷入价格战漩涡;这一系列现象背后,是市场对法律服务价值的重新
       当法律服务行业持续处于加速变革期,行业要素的深度整合与重构或成为发展的关键决策。规模所收缩业务线、区域性律所面临整合、同质化服务陷入价格战漩涡……这一系列现象背后,是市场对法律服务价值的重新定义与筛选。
 

  7月14日下午,北京在明律师事务所(以下简称“在明律所”)“明法砺行 聚势致远——2025年年中会议暨评优表彰大会”在京圆满举行。在行业整体承压的背景下,这一深耕行政法领域的专业大所展现出强劲韧性——案件代理量稳步提升,客户满意度持续高位运行,通过“择一米宽,掘一万米深”的专业化战略,有效应对市场的波动,为行业在变局中探索专业化、精细化的发展路径提供了实践样本。

 

 

 “市场要素的深刻变化,恰恰在倒逼专业价值的回归。”在明律所主任杨在明说:“法律服务行业的内涵与外延正在发生根本性演变。它不仅要求律师知识储备的深度,也要求精准识别专业与需求交叉痛点的能力。”

杨在明主任1.jpg

【律所主任杨在明】

  双轨并进的经营深耕与合规管控

  在综合所收缩战线、部分精品所面临转型之际,在明律所仍坚持以行政法为核心,以涵盖各类征收、政企纠纷解决等领域的纵深服务能力,并稳居市场前列。
 

  本次大会上,创始合伙人马丽芬律师就在明律所上半年经营情况进行汇报。她表示,行政法律领域整体面临着案件复杂度提升、服务精细化要求升级以及客户期望值持续走高的趋势。这些变化并非在明律所独有,而是整个专业服务领域共同面对的课题,这要求头部律所需要以更前瞻的视角和更务实的行动来应对。在1~6月中,在明律所扭转了既往经营中出现的问题,并取得了超出预期的成绩,下一步律所将在巩固现有优势的基础上,围绕客户服务、办案质量、案件交付等方面,推动平台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

 

 

  创始合伙人梁红丽作了【业务情况报告】。她指出,上半年,在明律所于稳健的服务表象下,进行了一系列前瞻性的布局与创新探索。一是持续推进降本增效理念,并取得了显著效果。二是推进新媒体渠道的布局与优化,各团队、各部门以集体智慧与创新实践,有效提升了业务质量与精准度,实现了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为业务持续增长注入强劲动力。
 

  “在信息高度透明的时代,律师更需时刻谨言慎行,以专业、得体的方式处理各类事务。”在现场,创始合伙人兼行政法专业委员会主任闫会东就风控管理作出汇报。她表示,在过去的时间里,在明律所在风险意识建设、服务质量提升及内部协作优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尤其在案件质量把控方面,律所内部基于共同的目标和规范,进行理性沟通与高效协同,积极寻求解决方案,共同维护律所声誉与客户权益,形成了强大的内部合力。

 

  行业调整期内,决策层的调整往往意味着全新的变革。上半年,在明律所合伙人梯队有序扩容,资深督导律师谢瑞青、李春禹和李群杰成功晋升合伙人。新鲜血液的注入,为在明律所决策与制度优化,推动律所治理结构年轻化、专业化带来了更多动能。会上,合伙人代表谢瑞青、李群杰均表示,未来将持续践行引领责任,为在明律所在变革时代的发展筑牢根基。

 

聚焦核心领域,铸就专业典范
 

  “在法治的长河中,真正推动潮汐前进的,往往不是洪流的体量,而是那些凿穿顽石的深邃力量。”
 

  一年一度的“在明律所年度经典案例暨优秀法律文书评选”于本次大会上同步表彰。该评选历经四个月严谨的初评、网评、二评和终评程序,最终评选出19个彰显法治力量的经典案例,与16份凸显法律专业技艺的精品文书。这些获奖成果承载了在明律师对行政法领域的深刻洞察与坚定步伐,亦集中展示了在明律所在行政法等领域的深厚专业积淀与行业引领地位。
 

  在案例方面,本次获奖的19个案例来源于马丽芬、杨念平、梁红丽、陈丽芳等35名当选的优秀律师,案件覆盖了全国11个省份,地域分布广泛。案件类型聚焦于在明律所的核心优势领域——集体土地征收补偿、国有土地房屋征收、企业拆迁以及其他群体性行政案件,不论是厘清复杂的权责关系,还是损害认定与赔偿标准等,律师穿透表象精准锁定核心争议的策略能力,证据梳理过程中的论证能力,与庭审辩论取证质证的能力等,均经过了评审团多维度的综合打分,在法律服务行业内亦是经典案件,凸显出在明律师在解决同类疑难复杂争议中的专业深度和标杆作用。
 

 优秀的法律文书作为法律争议复杂性、权利博弈深度性以及突破性成果创新性的综合体现,有着见微知著的魅力。本次评选涵盖了法律服务的全链条文书类型,包括诉状、代理意见、律师函及其他法律文书四个类目,每个类目均会根据评选标准,筛选出1份最佳文书与3份优秀文书,共有15位律师的16份法律文书当选,获奖数量为历年来之首。这一细分举措,代表了在明律所对律师法律技术精细化、表达精准化方面的高质要求与长足的期待。

 

  由在明律所行政法专业委员会牵头组织的案例评委会方面表示,此次评选并非追求律师代理数量的简单叠加,而是着重考量案件及文书本身的法律价值、专业技术难度,以及一定范围内对行政法治实践的推动作用,以更好地识别和表彰在复杂行政争议问题的解决中,真正实现权利突破、挑战执法惯性或确立有价值裁判规则的标杆性案件。
 

  “每一个获奖作品都是解决特定类型行政争议的样本,展现的不仅是高超的专业水准,更传递了在明法律人特有的精神气质——既有抽丝剥茧的理性,也有悲天悯人的情怀,正是我们在明所十三年来在行业立足的底气所在。”闫会东夸赞说。
 

 系统性人才建设激活组织内生动力
 

 长期以来,在明律所持续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从根本上打造品牌护城河,实现行业竞争力的提升。
 

 上半年,在明律所以团队构成的科学性,创收效能的突破性,案源转化的精准性,风险防控的严谨性,结案效率的领先性为标尺,全面衡量团队与个人的卓越贡献,对优秀律师及员工进行表彰。近百名组织及个人分获“卓越律师团队”、“优秀律师团队”、“突出贡献奖”及“优秀职能员工”等荣誉,覆盖了律所价值创造与人才激励的关键环节。

 

 

 表彰不仅是对过往成绩的认可,更是对未来发展的战略投资。通过公开树立专业标杆、强调结果导向、奖励创新贡献、优化体系制度等,在明律所不断强化“专业主义是立身之本”的理念,驱动所内成员持续精进。尤其在人才制度方面,在明律所所构建的“督导律师责任制”得到了业内的广泛赞誉。
 

  在此制度设计中,资深合伙人如马丽芬、杨念平、梁红丽、闫会东等督导律师持续发挥战略引领与“传帮带”作用;中坚力量如陈丽芳、谢瑞青等律师在重大项目中担当主力;而张天雨、王天子、徐慧芳等新生代律师则在实战中快速成长,频频在案例、文书评选中崭露头角。这种现象依托于“老中青”有机结合、协同作战的模式而产生,保障了复杂案件处理所需的深厚经验与资源整合力,也为年轻律师提供了高价值的成长平台,破解了人才断层难题。
 

  “行政法贯穿经济社会全链条,赋予我们服务多元行业的独特优势与巨大潜力。而在明律所的核心战略航向,就是深耕这一广阔而纵深的蓝海领域。这样的专业壁垒与价值深度,要求我们必须持续学习、认知升级、思维迭代”,杨在明总结说:“唯有全体在明人精诚团结、锐意进取,以高度的专业精神与协同效能,方能在这片无垠的疆域中行稳致远。”

 

 

  如今,在明律所拥有200余位专业行政律师,代理了逾3万件案件。在法律服务行业转型的深水区,在明律所已传递出清晰的信号:回归专业本质,穿越发展周期。从经营战略的精准锚定到风险管控的刚性落地,从经典案例的专业标杆到人才梯队的活力迸发,在明律所以自己的生存之道,为法律服务业提供了高质发展的有益启示。
 

审核:刘炳栋


cm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招聘启事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投稿通道 | 专家团队 | 工作人员查询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法制晨报网,北京讯闻
客服电话:010-69960698 邮箱:2838403369@qq.com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京ICP备20000290号|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247号
全国公安网络备案:11010802030821  电子邮箱:2838403369@qq.com
信息支持:城市管理法治研究中心 技术支持:讯闻文化传媒.法制晨报网
免责声明:转载本网原创内容请注明出处。本网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 请联系本网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