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晨报官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美丽乡村 > 正文

 2020年海沧区农民丰收节开幕

   来源:光明网   日期:2020-10-01 05:05:27点击:
导读:丰收节· 海沧区  云端赋能 乡村振兴升级3 0版本  2020年海沧区农民丰收节开幕,展示该区持续狠抓三农工作的最新成效  海沧区农民丰收节活动现场热闹非凡。(陈理杰 摄)  丰收节现场举行拔河比赛。(

丰收节· 海沧区

  “云端”赋能 乡村振兴升级3.0版本

  2020年海沧区农民丰收节开幕,展示该区持续狠抓“三农”工作的最新成效

  海沧区农民丰收节活动现场热闹非凡。(陈理杰 摄)

  丰收节现场举行拔河比赛。(陈理杰 摄)

  芦塘爱心妈妈展示“古早味”磨豆浆。(海沧区 供图)

  本报记者 林岑 通讯员 林晓蕾

  青峰叠翠,沃野无垠,乡村的金秋,漫山遍野都弥漫着收获的芳香。昨日上午,2020年海沧区农民丰收节在东孚街道洪塘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拉开帷幕,乡亲们欢聚一堂,在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中,共享丰收喜悦,共话美好未来。

  事实上,在海沧,人们言语间的丰收不单是耕耘的成果,更是海沧区深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狠抓“三农”工作的最新成效。“经过多年接续发展,海沧乡村振兴不断提速换挡,如今已升级为步入互联网‘云端’的3.0版本。”海沧区深谙,做好乡村振兴工作,既是海沧自身发展的需求,也是系牢“闽台乡愁”的必然要求。乡村振兴从1.0时代走到3.0版本,正是当地耕读文化与台湾社区营造经验深度融合的生动诠释。

  崭新呈现

  直播电商登上“C位”

  又是一年丰收季。在今年的海沧区农民丰收节活动现场,记者见到了一些往年没有出现的“新面孔”,例如,直播电商体验展位就是其中之一。

  “这是我们村产的蜂蜜,很好喝,很健康,大家快来买哟!”在直播电商展位,东孚街道洪塘村村民邱阿姨一手捧着蜂蜜,一手对着镜头竖起大拇指。“我们村的小年轻都在直播,我虽然比较老,也想赶赶时髦,来试一试。”现场体验了一把当主播的感觉,邱阿姨显得兴奋又羞涩。

  在东孚街道,直播电商已成为一大“热词”。去年落地的淘宝福建绿植花卉产业带为农民拓展了线上新销路。如今,过坂社区、洪塘村直播站已经顺利运营,山边、寨后、莲花直播站完成建设,开播在即,直播品类从花卉拓展到玛瑙,单是参与直播的玛瑙商户就有近200家。

  我们欣喜地看到,直播电商呈现出的乡村振兴新图景,不仅体现在东孚街道。走进海沧街道芦塘社,一群拿着锅铲、挑着扁担、提着浇菜装备的“妈妈”们与一队扛着摄像机的年轻人“狭路相逢”,开启了一段全新“链接”。

  妈妈们在做艾草粿时,他们便及时“闯入”,拍摄制作全过程;妈妈们在“爱心妈妈驿站”磨豆浆时,他们带着直播设备“环绕”四周,并手把手教妈妈们拍摄、剪辑、上传视频……

  原来,这种创新玩法的金点子来源于驻点海峡城乡发展基金会李佩珍秘书长。在李佩珍的推动下,资深媒体人燕微风带着他的团队来到芦塘,建立起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由新媒体人驻村营运的新传播工作室——燕微风乡村振兴新传播工作室。

  “我们希望通过直播、短视频和新媒体传播方式,让乡村的自然、人文、风土实现动态化呈现,让人们透过云端去思考关于‘乡愁’的全新诠释。”李佩珍说,未来将借助两岸青年的共同力量,持续增强云端“链接”,让这些带有泥土香气的视频持续吸纳芦塘乡村IP,不断裂变出新“粉丝”。

  与此同时,在新阳街道,工厂直播街、扶贫助农直播基地、马銮湾新零售中心等载体不断启幕,通过探索打造“一中心多基地”直播带货工业电商新型业态,加速直播电商赋能市场,全方位、全平台、全场景助推实体经济发展。

  我们不难窥见,作为一种新形式的呈现,“直播电商”无疑是海沧乡村振兴3.0版本的高频关键词。搭乘直播的快车,海沧乡村振兴之路将越走越宽。

  激活动能

  产业兴旺价值增值

  “消费者的眼睛都是雪亮的,如果产品质量不过关,就算主播有一张‘金嘴’,货也带不动。”海沧区深谙,迈入乡村振兴3.0版本,产业兴旺是关键,是助推乡村振兴走向深入强劲动能。

  在芦塘社,台湾青年陈信玮开设的“古意烘焙坊”小有名气。当地村民热情地告诉记者,如果想吃到人气产品肉松小方、台式蛋挞,一定要早点去买。

  为了留住心底的乡愁,陈信玮放弃了台湾大学首席面包师的稳定工作,决定在芦塘扎根。选择产业作为切入点,开设一间小巧精致的面包店,就是他将乡愁寄托在芦塘的一种尝试。

  距离“古意烘焙坊”不远,文圃研学基地迎来了66名青礁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孩子们挽起裤腿弯下腰,一丝不苟地把小秧苗插在田地里;洗完手后卷起袖子,孩子们又开始体验做龟粿的乐趣。

  “文圃研学的理念与我们学校探索的综合实践特色教育之路高度契合,校门口就有一家这样高质量的研学基地,对孩子们来说太有意义了。”在海沧青礁小学校长李鹏看来,海沧发展乡村产业不是将赚钱作为唯一标准,而是兼顾了文化教育等多种功能,很有远见。

  事实上,在海沧的另一隅,还有一处集合了种植示范、技术推广、科普教育等多种功能的产业项目——海沧现代设施农业综合示范园。在这个占地8万平方米的示范园内,11栋温室整齐排开,通过采用无土栽培模式,种植的小番茄、草莓、辣椒、彩椒、生菜等品种长势喜人,深受市民游客欢迎。

  数据显示,今年落地海沧的现代农业招商项目共有6个,总投资17.79亿元。下一步,海沧将因地制宜,着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创造新供给、培育新业态,从而实现基于农业多功能性的价值增值目标。

  塑造内核

  两岸融合焕发新生

  在海沧,决策者深知,要做好乡村振兴,修修路、刷刷墙远远不够,倘若忽略人的要素,只关注一时环境的改变,会让乡村发展在现代化浪潮中失去持续向前的“燃料”,因地制宜引进台湾“先造人,再造物”的理念,符合海沧实际。

  26日正式成立的芦塘小芳公社,是海沧将台湾社区营造经验融入海沧水土的又一次生动实践。

  “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长得好看又善良”。在芦塘,村民们亲切地把小芳公社负责人余芳叫作“小芳”。从自发担任芦塘书院管理员、村里导览解说员,到主动带领村里的妈妈们创作具有芦塘特点的手工艺品、纪念品,一起为在书院学习的孩子制作点心……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小芳成了芦塘爱心妈妈群体的一个代表性IP。

  “如今成立了公社,不仅意味着我们有了专门的活动空间,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在这里探索更多可能。”余芳说,新的探索将从新媒体入手,在推动芦塘妈妈这个群体走上互联网“云端”的同时,教会他们新媒体视频拍摄、剪辑等技能。

  其实,造人并非易事。芦塘爱心妈妈群体的诞生,也得益于海沧延续千年的耕读传承。

  上周,在“新思想 我来讲”海沧区理论宣讲轻骑兵走基层之“乡村振兴故事我来讲”东孚专场活动中,海沧区晨昕学校校长苏永远在“耕读文化促发展”主题宣讲中说,“优良的家风是耕读文化的核心与精髓,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要代代相传。”

  传扬耕读文化,涵养乡风文明,现代文明淹没的文脉根基重新萌发,熠熠生辉。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让更多台湾青年在耕读文化的浸润中融入乡村振兴,推进乡村环境整治、推动乡村治理创新,海沧成立了海峡城乡发展基金会,为台湾同胞参与大陆乡村振兴、促进两岸融合创立平台、先发探路。

  如今,基金会已成为台湾青年参与海沧乡村振兴的大本营,两岸社区营造观念在碰撞中交融,在交融中共生。

(责任编辑:)

cm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招聘启事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投稿通道 | 专家团队 | 工作人员查询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法制晨报网,北京讯闻
客服电话:010-69960698 邮箱:1057802431@qq.com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京ICP备20000290号|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247号
全国公安网络备案:11010802030821  电子邮箱:1057802431@qq.com
信息支持:城市管理法治研究中心 技术支持:讯闻文化传媒.法制晨报网
免责声明:转载本网原创内容请注明出处。本网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 请联系本网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