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化医疗改革的背景下,公立医院的公益属性与运营效率如何平衡,始终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近日,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人民医院一则关于“医院食堂”和“医院配镜中心”的拍卖招租公告,2025年赤峰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最新披露的招租信息显示:医院食堂年租金底价50万元,配镜中心年租金底价6万元,最终由最高报价者竞得,租期均为3年。其明显的商业化导向和近乎“零门槛”的竞拍要求,引发了公众对公立医院核心辅助服务外包边界的广泛质疑:公益性医疗机构的核心服务,是否应该如此轻易地交给市场?
事件核心:公益服务变身“拍卖品”
据公开信息显示,巴林左旗人民医院,作为当地唯一一家公立二级综合医院,对其运营的医院食堂及医院配镜中心启动了公开拍卖招租程序。这两个部门虽非核心诊疗科室,但直接服务于患者及家属的日常生活需求(餐饮)和视力健康需求(配镜、验光),其运作质量与专业性紧密关联着患者的就医体验甚至健康安全。
争议焦点一:公益性内核的弱化?
公立医院的核心使命在于提供普惠、安全、可及的医疗服务,其运营应体现公益性。医院食堂,尤其是在住院患者依赖性强的情况下,其定价、食品安全、营养搭配本应具有保障性和非营利性色彩;医院配镜中心,更因其涉及专业的视力检查、验光配镜,需要具备相应的医疗资质和技术能力,以确保配镜的准确性和眼部健康安全。
然而,此次拍卖招租行为,明确将这两项服务定位为“商业化运营项目”,通过竞拍价高者得的方式确定经营者。公告中明确表示“自然人、境内企业均可参与竞拍”,意味着最终的承租人可能纯粹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机构或个人,而非具备医疗背景或公益承诺的专业实体。这被广泛质疑是将本应由医院承担、体现公益属性的配套服务,完全推向了市场化运营,弱化了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责任担当。
尽管招租经由地方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这一“阳光平台”操作,程序看似合规,却暴露出系统性漏洞:
· 平台职能错位:交易中心仅确保拍卖程序合法,成交规则无专业资质门槛,仅以“最高报价”为唯一中标标准,对承租方是否具备医疗场景专业服务能力(如食品安全HACCP体系、视光师执业资质)无审核权责。其角色本质是“资产拍卖行”,而非“公共服务守护者”。
· 卫健委监管失语:作为直接上级主管单位,巴林左旗卫健委未在招租条件中嵌入任何公益性条款(如价格上限、营养标准、资质备案),默许了纯商业逻辑对医疗空间的侵蚀。
争议焦点二:专业能力要求缺失,服务质量与安全存隐忧
更令人担忧的是,在本次招租的“意向承租人资格要求”中,除了基本的合法经营资格外,并未对竞拍者在餐饮管理(尤其是医院特殊环境下的食品安全与营养管理)、视光学专业资质、医疗辅助服务经验等方面设置任何硬性门槛或专业能力要求。
食堂方面:医院食堂对食材采购、加工流程、卫生标准、特殊膳食(如病号餐)等要求远高于普通餐饮。若无专业约束,承租人可能为追求利润最大化而降低标准,导致食品安全风险或价格虚高,加重患者负担。以食堂年租金50万元为例,按日均服务1000人次计算,仅租金分摊到每份餐食的成本就高达1.37元/份(未含人工、食材、水电)。承租人必然通过抬高菜品售价、降低食材质量或压缩营养配置来覆盖成本。住院患者(尤其是长期病患及低收入群体)将成为最终买单者,公立医院“平价食堂”的公益属性名存实亡。
医院配镜中心6万元年租金虽低于食堂,但医院场景赋予其天然的客源垄断性。缺乏专业约束的经营者,极可能通过推销高价镜片、虚标功能或降低验光精度来快速回本。患者面临的不仅是经济剥削,更是视力健康被商业利益挟持的风险,验光配镜是严谨的医疗辅助行为,需要具备专业资质的视光师或技师操作。低门槛招租可能导致承租方聘用资质不足的人员,或使用劣质镜片材料,不仅无法提供准确的视力矫正,甚至可能延误眼部疾病的发现(如通过验光发现青光眼、白内障早期迹象等),对患者视力健康构成潜在威胁。这与在公立医院内部设立“配镜中心”所应传递的专业、可信赖形象背道而驰。
争议焦点三:监管难题与责任模糊
一旦完成商业化招租,医院与承租人之间变为租赁合同关系。医院作为“房东”,对承租人日常运营的专业性、服务质量和安全标准的实质性监管能力将大大削弱。若出现食品安全事故、配镜纠纷或健康损害事件,责任如何界定?医院能否有效履行其作为公立机构对患者应尽的保障责任?这些问题都成为悬而未决的隐患。公众担忧,这种模式可能导致医院在出事时以“已外包”为由推卸责任。
专家观点:公立医院改革需坚守公益底线
一位不愿具名的医疗政策研究者指出:“公立医院探索后勤社会化、引入社会力量提升效率是改革方向之一,但必须守住底线。核心的、直接关系患者健康与基本保障的服务,如营养膳食、专业验光等,其外包必须慎之又慎。首要目标是保障服务质量和可及性,而非追求租金最大化。低门槛的商业化拍卖,极易导致公益目标让位于商业利益,最终损害患者权益和公立医院公信力。”
法律界人士也提醒,根据相关医疗法规,医疗机构内提供医疗服务或与医疗密切相关的辅助服务,应确保服务提供者具备相应资质。医院配镜中心若涉及验光等行为,其外包对象本身也应具备《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与有资质的机构合作,并接受严格监管,仅以“自然人”或普通企业身份承租,存在合规风险。
截至目前,巴林左旗人民医院尚未就此次招租引发的广泛质疑作出公开详细说明。公众期待院方能清晰阐述:
1. 此次拍卖招租的决策依据和流程是否符合相关规定?
2. 为何在承租资格中未设置任何专业能力门槛?如何确保外包后的服务质量和安全?
3. 如何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明确院方、承租方对患者的责任?
4. 拍卖所得租金将作何用途?能否反哺于提升医院公益性服务?
巴林左旗人民医院的“拍卖”事件,看似是医院内部的一项经营行为,实则触及了公立医院改革中深层次的矛盾:如何在市场化浪潮中坚守公益初心?医院食堂和配镜中心虽非手术室,却同样是患者就医体验和健康保障链条上的重要一环。当这些服务被简单地贴上价签,以近乎无门槛的方式推向市场竞逐时,其背后的公益性考量、专业安全保障以及最终的患者福祉,是否已被置于次要位置?这一事件,值得当地主管部门、医院管理层乃至全社会深入思考与审视。公立医院的每一次“转身”,都应是为了更好地服务患者,而非让“公益”在商业拍卖槌声中悄然褪色。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招聘启事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投稿通道 | 专家团队 | 工作人员查询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法制晨报网,北京讯闻
客服电话:010-69960698 邮箱:2838403369@qq.com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京ICP备20000290号|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247号
全国公安网络备案:11010802030821 电子邮箱:2838403369@qq.com
信息支持:城市管理法治研究中心 技术支持:讯闻文化传媒.法制晨报网
免责声明:转载本网原创内容请注明出处。本网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 请联系本网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