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晨报官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观察 > 正文

为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房租 这个通知做了详细部署

      日期:2022-04-03 09:27:03
导读: 近日,国务院国资委发布《关于做好2022年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房租减免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中央企业对2022年被列为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县级行政区域内承租中央企业房屋的服务
       近日,国务院国资委发布《关于做好2022年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房租减免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中央企业对2022年被列为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县级行政区域内承租中央企业房屋的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当年6个月租金。
 

  房租减免“组合拳”为小微企业提振信心
 

  “国资委此时出台新的、力度更大的阶段性减租政策可谓雪中送炭、正当其时。”吉林大学国有经济中心研究员李锦在接受人民网“强观察”栏目采访时表示,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作为抗风险能力最弱的市场主体,在疫情冲击下运营资金压力大,甚至游走在“生死线”上,此时对经营成本占比较高的房租进行减免,能够立竿见影地推动困难市场主体轻装上阵,焕发生机。
 

  “这是最直接、最公平、最有效率的做法。”清华大学中国现代国有企业研究院研究总监周丽莎分析称,研究显示,减免房租、降低企业运营成本能给企业纾困带来十分明显的效果,“在此之前,国家也已经出台系列政策减税降费,这套政策‘组合拳’将有效减轻小微企业的资金压力,提振小微企业经营信心。”
 

  此前,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4部门印发了《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从3个方面提出43条举措,帮助服务业渡过难关。
 

  “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主要集中在批发、零售、餐饮等与百姓息息相关的领域。”李锦强调,对这些企业进行重点支持,就是保就业、保民生稳定,“个体工商户等小微经济体的‘毛细血管’活了,中央企业的‘主动脉’也更流畅。”
 

  为小微企业减负 体现央企责任担当
 

  受到持续疫情影响再叠加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小微企业的生存状态更为艰难。
 

  据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阳光互联网金融创新研究中心发布的最新研究报告显示,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小微企业的存活率较往年下降了11.81个百分点。
 

  “此时国资委要求央企做好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房租减免工作,既为企业解决了现金流的燃眉之急,也体现了央企的社会担当。”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表示。
 

  事实上,此次《通知》并非国务院国资委第一次要求中央企业帮助服务业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轻房租负担。2020年5月疫情爆发后,国务院国资委就出台相关政策,推动中央企业做好房租减免工作,为符合减免条件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免除至少3个月房屋租金。
 

  “对于中央企业而言,他们不仅要考虑市场竞争的利润,更需要考虑承担国家战略和社会责任。”张立群指出,为小微企业减免房租,央企自身也会受到影响。对此,《通知》也特别做出了一些配套安排,支持中央企业将减免政策落到实处。例如,对于所属子企业因落实减租政策导致资金困难的,上级企业或集团公司应给予资金支持;中央企业因落实减免房租政策,对当期经营业绩造成影响的,国务院国资委将在考核中予以剔除。
 

  防止“跑冒滴漏” 落实落细减免政策
 

  审计署2021年发布的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结果公告显示,2020年《关于进一步做好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房租减免工作的通知》发出后,3个省份5家国有单位并未将房租减免政策落到实处。
 

  房租减免政策在实际落实中有哪些困难?如何切实将减免政策落到实处?
 

  李锦分析,房租减免政策在落实过程中因为量多面广,实操起来存在一定难度,“不同类型企业影响程度各异,不符合条件的租户可能提出减免,包括转租、分租现象,实操过程中可能出现‘跑冒滴漏’。”
 

  针对这些难点,《通知》明确规定,要持续加大工作力度,推动减租政策有效传导至实际承租人。同时,国务院国资委也将加大督促指导力度,逐条核查有关方面反映的各项问题线索。
 

  “各中央企业要精准施策,清除政策落实的难点和堵点。从操作上看,需要摸清底细,细化措施,规范流程;同时也应避免违规操作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特别要杜绝随意减免。”李锦强调。


cm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招聘启事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投稿通道 | 专家团队 | 工作人员查询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法制晨报网,北京讯闻
客服电话:010-69960698 邮箱:2838403369@qq.com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京ICP备20000290号|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247号
全国公安网络备案:11010802030821  电子邮箱:2838403369@qq.com
信息支持:城市管理法治研究中心 技术支持:讯闻文化传媒.法制晨报网
免责声明:转载本网原创内容请注明出处。本网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 请联系本网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