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晨报官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观察 > 正文

创新帮扶机制 助推扶贫协作迈向新起点

   来源:光明网   日期:2020-12-08 07:08:44
导读:创新帮扶机制 助推扶贫协作迈向新起点——北京市西城区与内蒙古自治区喀喇沁旗、鄂伦春自治旗扶贫协作的启示田瑞华(内蒙古党校副校长、教授)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社

创新帮扶机制 助推扶贫协作迈向新起点

——北京市西城区与内蒙古自治区喀喇沁旗、鄂伦春自治旗扶贫协作的启示

田瑞华(内蒙古党校副校长、教授)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社会力量参与帮扶等机制”,“坚持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北京和内蒙古两地扶贫协作机制经过20多年来的不断完善,各领域合作日益深化。其中,北京市西城区以“红墙意识”、首善标准,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喀喇沁旗、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携手奔小康,准确“把脉”、精准“发力”,助力两个国贫旗县全部摘帽。总结其中的经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通过不断创新完善机制制度,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各级干部的积极性,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推动两地扶贫协作向高质量发展。

创新帮扶机制 助推扶贫协作迈向新起点

赤峰市喀喇沁旗牛家营子镇积极建设就业扶贫车间,促进中药材产业不断发展。新华社发

  1.完善结对机制,创新结对方式

  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结对子”点对点帮扶,是扶贫协作中普遍采用的有效做法。内蒙古地跨“三北”,各地自然条件、资源禀赋、气候环境、生产生活方式不尽相同,贫困状况与脱贫攻坚工作各有特点。北京市把帮助内蒙古脱贫攻坚作为自家的事,根据贫困地区的分布和特点,不断完善结对机制,适时调整帮扶地区和范围,极大地优化了结对关系。一方面,结对帮扶的范围越来越大,接受帮扶的地区越来越多;另一方面,参与结对的领域和方式不断创新。北京市参与结对的单位越来越多,从区县政府扩展到机关单位、社会各界等多个领域,基层社区、企业、社会组织和学校医院也广泛参与结对,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化结对网络。以北京市西城区与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结对情况为例:2018年以来,西城区7个街道办事处分别与鄂伦春自治旗10个乡镇结对,5家国企和9家非公企业分别与20个深度贫困村结对帮扶,有效解决贫困村项目资金、产品销售等方面的难题;西城区残联援建额尔肯村残疾人扶贫助残示范园,带动贫困残疾人增收;西城区慈善协会等社会组织相继与贫困村签订帮扶协议,开展捐助、捐赠、助学、助困、助残等多种形式的帮扶活动;西城区卫健委投入750万元,援建宜里镇卫生院、托扎敏卫生院,购置数字X线乳腺摄影系统医疗设备,提高基层卫生院设施设备保障水平;西城区教委与该旗对接学校达到9所。西城区全方位的帮扶,滋润着民族地区贫困群众的心田,呈现两地一家亲、心手相连奔小康的感人场景。

创新帮扶机制 助推扶贫协作迈向新起点

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大杨树镇新丰村庭院经济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资料图片

  2.完善互访对接机制

  北京与内蒙古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扶贫合作得到了双方高层的高度重视。目前,两地已经建立了互访对接机制,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每年率党政代表团互访,共同召开高层联席座谈会,商讨协作大计方针。2018年,北京市与内蒙古自治区签署全面深化扶贫协作三年行动框架协议后,北京西城区主要领导第一时间深入鄂伦春自治旗,双方签订了《携手奔小康行动协议书》,在7个方面23个帮扶事项上达成共识。几年来,西城区党政主要领导和部门先后率队赴鄂伦春自治旗帮扶对接81次,鄂伦春自治旗党政主要领导先后率队赴西城区访问对接28次,共同研究解决脱贫攻坚问题,为鄂伦春自治旗贫困人口脱贫奠定了坚实基础。这种互访对接机制的建立,极大促进了首善之区和边疆地区的交流交往,促成产业合作项目的落地实施,奠定双方良好合作的组织基础。

  3.完善资金投入和监管机制

  解决贫困问题,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就是加大资金投入。如何用好资金,是扶贫工作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北京和内蒙古两地扶贫协作中,北京拿出真金白银,每年给予内蒙古大量资金支持;而内蒙古则把来自首都的资金用在刀刃上,按照“花好每一分钱”的理念,建立完整的资金监管机制。

创新帮扶机制 助推扶贫协作迈向新起点

赤峰市喀喇沁旗王爷府镇喇嘛地村的番茄冷棚。新华社发

  一是实行资金统筹管理,将扶贫协作资金纳入自治区扶贫资金大盘子,重点向深度贫困旗县倾斜。二是建立资金调度机制,两地扶贫部门定期关注项目建设情况和资金使用情况,加快项目实施和资金拨付,实现资金使用透明化、公开化。三是建立扶贫协作资金联审机制,签署了《京蒙审计协同发展合作框架协议》,对资金使用情况及时进行审计。三年来,鄂伦春自治旗规范用好用足西城区扶贫资金,提升投产速度,累计实施扶贫项目66个,涉及扶贫协作资金1.60亿元,惠及贫困人口6896人。

  4.完善产业合作机制,激发内生动力

  产业扶贫是增强脱贫攻坚内生动力和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北京和内蒙古两地从资金投入的顶层设计上下功夫,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将扶贫协作资金的70%以上重点用于产业扶贫,激发内生发展动力,探索出一条适应自治区实际的产业扶贫新路子。一是“筑巢引凤”。内蒙古在能源、生态、旅游、绿色农畜产品加工等产业领域具有比较优势,通过出台产业扶贫规划、产业合作优惠政策等方式,大力接纳北京市相关产业转移,构筑了引导企业落地内蒙古的政策洼地。如西城区先后投入6104万元,促成食用菌、中草药、光伏、深加工等67个主导扶贫产业帮扶项目在鄂伦春自治旗一一落地。二是“送货上门”。贫困地区产业落后的重要原因就是有产品没销路,一些绿色有机产品“养在深闺人未识”,两地扶贫合作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建立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产品销售对接机制,积极构建农畜产品进京绿色通道。西城区合作引进鄂伦春自治旗德源华远三农科技公司,通过统一标识、统一包装、统一销售,打造鄂伦春自治旗农产品品牌,实现“七进”(即进机关、进企事业单位、进学校、进医疗养老服务机构、进社区、进商超、进批发市场),并在北京市西单购物中心设立鄂伦春自治旗消费扶贫专柜。借助西城区5家商业企业与鄂伦春自治旗7家企业签署产品代销合作协议,使蘑菇、木耳、蓝莓果汁等26种特色产品走进北京市场。

创新帮扶机制 助推扶贫协作迈向新起点

赤峰市喀喇沁旗马鞍山村大力发展山葡萄产业。新华社发

  5.完善干部和人才交流机制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内蒙古等贫困地区往往存在“本土人才留不住、难培养,外部人才引不来”的困境,人才匮乏制约着本地经济社会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打好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人,在人的观念、能力、干劲”。在北京和内蒙古扶贫协作中,两地坚持互派干部挂职交流等经验和做法,优化扶贫干部人才结构,促进观念互通、思路互动、技术互学、作风互鉴,极大地调动了贫困地区干部和老百姓的积极性。比如,西城区选派2名干部到鄂伦春自治旗挂职,鄂伦春自治旗选派8名干部到西城区挂职。西城区卫健委组织8家医疗卫生单位与鄂伦春自治旗13家医疗单位建立帮扶关系,选派医护人员33人,重点在医院管理、完善人才梯队建设、助力重点学科等方面予以帮扶,通过传帮带,提升帮扶医疗单位技能,解决群众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需求。通过选派优秀干部挂职,广泛开展人才交流,加大教育、卫生、科技、文化、社会工作等领域的人才支持,将首善之区的先进理念、人才、技术、信息、经验等带到边疆,助力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喀喇沁旗、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退出国家级贫困县序列。

  《光明日报》( 2020年12月08日 06版)

(责任编辑:)

cm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招聘启事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投稿通道 | 专家团队 | 工作人员查询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法制晨报网,北京讯闻
客服电话:010-69960698 邮箱:2838403369@qq.com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京ICP备20000290号|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247号
全国公安网络备案:11010802030821  电子邮箱:2838403369@qq.com
信息支持:城市管理法治研究中心 技术支持:讯闻文化传媒.法制晨报网
免责声明:转载本网原创内容请注明出处。本网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 请联系本网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