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正是龙眼成熟时节,头顶骄阳,脚踏热浪,我采访了这个全国有名的“龙眼之乡”。在高州市农业农村局领导的陪同下,我们穿行于龙眼主产区沙田、荷塘、镇江等镇,但见房前屋后、路旁塘边以及昔日的荒山野岭,全都种植了龙眼树。艳阳下,亭亭如盖,巍峨多姿的龙眼树,金黄色的果实一簇簇、一串串挂满枝头,绿叶果实,相映生辉,令人陶醉。果农正在采摘龙眼,联系购销的人员既有本地的,也有讲普通话的,运载龙眼的摩托车、汽车川流不息……看到农民喜上眉梢,听着他们甜蜜的笑声,闻着淡淡的果香,使我们留连忘返,如入仙境。
高州市农业农村局的领导告诉我,目前,该市龙眼面积已达33万亩,去年总产量22万吨,种植面积和年产量均居全国县级市之首。预计今年总产量达25万吨。荷塘镇是高州市龙眼的主产区,种植面积达4.65万亩,荣获“广东省龙眼专业镇”称号。前年,央视17套农业农村频道播放荷塘乡村振兴专题宣传片,对该镇的龙眼生产作了重点介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去年,该镇龙眼产量达4万吨,产值超过5亿元。
龙眼是亚热带乔木,它的“根”在祖国的南方。高州市的气侯条件十分适宜种植龙眼,群众也有利用房前屋后种植龙眼的传统,但过去只是停留在小打小闹的水平上,而且没有加强管理,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另外,还流行一种说法:龙眼怕“鬼”,只能种在房前屋后等有烟火的地方才能结果。这一说法是否有科学依据,人们从来也没有深究。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986年,高州农委、沙田镇政府和种果专业户朱新,在该镇桃栏管理区利用山地种植龙眼2000多棵,由于加强科学管理,到1989年便开始挂果,而且呈现了早熟、优质、丰产等特点。至此,流传了千百年的龙眼怕“鬼”的神话不攻自破。为此,高州市决定大举向山地进军,广种龙眼。
在确定大面积发展优质龙眼之后,根据本地的自然条件,高州市的决策者们决定实施东部荔枝、西部龙眼的战略,并制定了 “品种名优化,种植区域化,生产基地化”的原则,对坡度25℃以下的山地,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品种,统一种植规程,走集约化、规模化的路子。
1990年8月,高州市的“储良广眼”,在全省优质龙眼评比中,以总分103.45分位居榜首;曾经获得全国首届农业博览会金奖、北京首届国际农业博览会金奖,被评为“中国百姓最喜爱果王”“岭南十大佳果”,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还被《中国龙眼志》列为优稀品种,荣获国家“绿色食品”称号,曾被指定为第十一届亚运会选送水果。储良广眼的母树生长在该市分界镇储良村委会,高州农委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嫁接、圈枝,大批量繁育,使储良广眼“儿孙满堂”,不仅供本市种植,还供应给福建、广西、海南、云南、四川、贵州、台湾等省区,以及越南、缅甸、马来西亚、柬埔寨、泰国和老挝等国家。如今,全球储良龙眼种植面积超250万亩,繁育的“子孙”已超过亿棵。俗话说“桃三李四,龙眼十二”,而这些优化的果苗,3年时间便可挂果,比过去要12年才挂果的实生苗,提早了好几年。此外,该市还有获得全国农业博览会银牌的双孖木龙眼。为此,高州市把储良广眼和双孖木两个良种作为一、二号品种,大力推广种植,实现了品种名优化。目前,该市龙眼面积已达33万亩,大部分是上述两个品种。1993年,沙田镇一棵仅5年树龄的储良广眼,产果121.5公斤,收入9720元,创全国单株龙眼的最高纪录,被人们称为“万元树”。
经过不懈的努力,高州市西部的9个镇已成为全省有名的龙眼基地,那延绵数十公里的龙眼带,犹如多姿多彩的“绿色长城”,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这道“风景线”如磁石般吸引了企业、城市居民、外地老板,乃至港商、台商到高州兴办果园,有力地推动了全市水果生产的迅猛发展。
在沙田镇,一位种果大户掩饰不住喜悦的心情对我说:一棵龙眼树就是一棵“摇钱树”,一个龙眼园则是一座“绿色银行”,这确实是发自肺腑之言,也应了那句民谣:“十棵龙眼建楼房,百棵龙眼奔小康。”
高州,确实无愧于“龙眼之乡”的称号。
(采编部副主任:曾景善通讯员:毛勇强)
审稿:杨斌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招聘启事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投稿通道 | 专家团队 | 工作人员查询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法制晨报网,北京讯闻
客服电话:010-69960698 邮箱:2838403369@qq.com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京ICP备20000290号|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247号
全国公安网络备案:11010802030821 电子邮箱:2838403369@qq.com
信息支持:城市管理法治研究中心 技术支持:讯闻文化传媒.法制晨报网
免责声明:转载本网原创内容请注明出处。本网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 请联系本网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