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省永新县这块红土地上,罗银祥算是个有点传奇色彩的人物,他集木工、油漆工、篾匠、古玩鉴定、木雕、奇石、书画、油纸伞制作技艺于一身。
1966年出生于永新县里田镇华山村的罗银祥,从小就喜欢写字画画。他的爷爷跟父亲都是手艺人,做木匠、篾匠、制油纸伞……样样精通,周边乡镇的人都说这爷俩是“万精油”。生活于这样一个技艺浓郁的家庭,耳濡目染之下,罗银祥便对各种手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初中毕业后,他就跟着父亲学习手艺。大概是天赋使然,仅用了两年时间,他便熟练掌握了一般人几年才能学成的各种技艺,成为了当地小有名气的手艺人。
从外出打工到回乡创业 他从手艺人成长为优秀民营企业家
上世纪90年代初,打工潮兴起,罗银祥也随着打工大军辗转广州、深圳、北京等地。在厂里,他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从一名普通木工一直做到了厂技术员。期间,他学习到了大量的先进技术,也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
打工毕竟不是长久之计,有着浓厚家乡情结的他,就萌发了返乡创业的念头。他将回乡创业的想法与家人沟通后,善解人意的妻子十分支持,这让罗银祥吃了颗定心丸。1997年,在永新有关部门的协助和政策支持下,罗银祥放弃高薪回到了家乡永新,他把老婆在家里养的家禽,种的稻谷拉到市场上卖了,再加上自己在外打工的全部积蓄,在永新南门老街开办了属于自己的家具厂——永新县康力家具厂。
办厂初期,他以厂为家,凡事亲力亲为,从每件产品结构设计、用料采买,到投料生产、组合拼接,再到质量检验包装运输,每个流程他都亲自把关,精益求精,以确保每件产品的质量。
娴熟的生产技能、严谨的质量把控、再加上成熟的管理经验,让他的家具厂在家乡迅速扎根,打响了品牌,不少大客户都来找他定制家具。
2001年,永新县城北工业园正式启用,罗银祥又响应地方政府的号召,把厂迁到了工业园。家具厂的创办,每年上交税款十余万元,直接带动周边群众近40余人务工就业,每月人均收入2000余元。“自己有了技术,生活条件也好了,就想为家乡的建设尽一份绵薄之力。”谈起返乡创业的初衷,罗银祥笑着说道。多年的努力,罗银祥已从一名普通的手艺人成长为优秀的民营企业家,他以诚为本、以信为道、以优为胜,企业所生产的家具不仅做工精细、质量可靠、而且极具古典韵味又不失现代气息,深受客户的认可。
匠心传承油纸伞文化 他从企业家跻身县级技能大师
罗银祥爱好广泛,技能特多,这是公认的。几十年来,不管是在打工还是自己经营企业期间,玩古玩、写字绘画、木雕、做油纸伞,他从没间断过。为了追求自己的艺术爱好,他乐此不疲。
在他记忆深处的那个夜晚,父亲找他长谈,目的很明确,就是希望他能把祖传的油纸伞制作技艺传承下去,把永新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一边是生意红火的家具生意,一边是老父亲的嘱托。那晚,罗银祥彻底失眠了……他深知,父亲割舍不下的,不单单是那油纸伞,更多的是祖辈制作油纸伞的情结。何去何从?在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后,极富孝心的罗银祥下定决心,在2009年,他关掉经营了长达12年之久的家具厂,从此一心扑在了油纸伞的制作与传承上。
万事开头难。罗银祥平时是以制油纸伞为业余爱好,但真正要把油纸伞当作主业,那可不是一般的难,没市场没销路,而且只有支出没有收入,到底要不要坚持?还能不能坚持?罗银祥在犹豫着。
2020年,永新县在曲白乡打造院下景区,该景区离井冈山近,平时也能吸引点游客前来参观游玩。这可是商机呀!在县文广新旅局及景区的邀请下,罗银祥正式进驻院下景区,设立了一个油纸伞制作基地。
景区刚开业那会,游人还是蛮多,尤其是双休及节假日,周边县市的,还有来自五湖四海的,罗银祥也确实忙了一阵。但好景不长,随着热度一过,一切又回归平静了,罗银祥再一次陷入了沉思当中……
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与碰撞迸发出新的文化观念和文化需求的出现,传统的油纸伞缺少美感,作为雨具的伞行业,由于尼龙钢架伞的出现,特别是折叠伞的发明,新型伞保存和携带方便的特点对传统油纸伞产生极大的冲击,使油纸伞作为雨具的功能基本丧失。现代油纸伞也逐渐从普通大众的生活用品变成了研究和收藏品。如何破解?罗银祥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他深知,要想让油纸伞获得市场的认可,就必须要在传承中大胆创新,改进工艺,赋予油纸伞更多的文化内涵。
永新是著名的“三湾改编”发生地、湘赣革命根据地的中心,有着鲜明的红色基因和丰富的非遗文化资源。每年全国各地前来永新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罗银祥心想,我何尝不可把永新的红色文化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融进伞面?
有想法就要付诸行动。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罗银祥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深入永新各个红色革命遗址找寻资料,核实历史事实。在具体的制作过程中,他将“三湾改编”“龙源口大捷”“红六军团西征”“永新老俵送郎当红军”等重大革命历史场景完美地描绘在伞面上,用艺术形式回顾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
红色油纸伞一经推出,他的油纸伞基地又客流如潮。一把把红色油纸伞,带给游客的不仅仅是艺术的视觉盛宴,更是用艺术精品打造出来的“流动党史课堂”,样式别致、图案精美的红色油纸伞受到了全国各地游客的青睐。
“罗师傅创作的每一把油纸伞,都有一个感人至深的红色故事,都是一段波澜壮阔的红色记忆,非常有教育意义。”在院下参观的游客竖起大拇指为罗银祥点赞。
努力了就有收获。2021年5月,罗银祥申请的“乾云书画油纸伞”商标成功注册。2021年10月26日至29日,由江西省人民政府、湖南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1中国红色旅游博览会(简称“红博会”)在井冈山举行,罗银祥制作的“红色永新”书画油纸伞参展。2022年5月18日,在由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江西省文物局主办,江西省博物馆学会、江西省博物馆承办的“5·18国际博物馆日”江西主会场活动中,罗银祥制作的“红色永新”书画油纸伞获2022年全省博物馆文创直播百佳产品。2023年3月31日至4月2日,罗银祥制作的“红色永新”书画油纸伞参展第17届中国义乌文化和旅游产品交易博览会。2023年4月,永新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批准成立“罗银祥油纸伞技能大师工作室”。2023年11月19日,罗银祥制作的“红色永新”书画油纸伞在吉安市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中展出。
弘扬与传播社会正能量 他在奉献中书写精彩人生实现自身价值
有人曾说过:做一次好事容易,难得的是坚持几年甚至更久。有些人干大事,轰轰烈烈;有些人做小事,细水长流。公益不分大小,于细微处见真心。罗银祥显然属于后者。
具有艺术修养的人,无论在什么地方,都闪闪发光,传递给人正能量。雨夜路遇车祸勇于救人、义卖捐款、看望慰问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挖掘整理永新本土文化、免费传授技艺……这一桩桩看似平凡的小事,背后却彰显着罗银祥自身品德的修养。
2023年5月,在永新县烟阁乡黄竹岭路段发生一起车祸。罗银祥刚好驾车路过,第一时间挺身而出、伸出援手,勇救车祸伤员。他的事迹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被县政法委授于“见义勇为”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在县委有关领导慰问他后,他又亳不犹豫地用3000元慰问金购买了一批物资捐赠给特殊教育学校和里田镇敬老院,用于孩子们的学习及老人们的生活。
在院下景区经营期间,罗银祥在与附近群众平时的交谈中,了解到院下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曾经走出过9位进士。骨子里有着浓厚传统文化情结的罗银祥通过走访、查阅古谱,他挖掘整理出当地灿烂的古代书院——“明德书院”文化。
为让古书院文化得到更好地传承与发展,他自掏腰包,从当地群众手中收购珍藏的毛笔、砚台、书画等书院旧物,并在复原的明德书院中展列。他不仅在“形”上下功夫,还主动免费为前来游览参观的各地少年儿童讲授书院历史知识。2023年11月,共青团永新县委聘请罗银祥为永新县青少年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宣讲员。
民间艺术,作为一种深深根植于人们生活中的文化形式,反映了一个地方乃至一个国家的文化传统和特色。它不仅仅是艺术本身,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和精神面貌的生动体现。罗银祥深知,民间艺术传承不仅是技艺传承,更是文化传承。为让民间艺术绝活不失传、焕发生命力,他打破“父子相传,师徒相授”传统传承模式的束缚,近年来,他经常深入到县内各中小学校、幼儿园及乡村振兴学院,向孩子和群众传授油纸伞制作技艺。通过实施传统技艺振兴计划、扶持开展传习活动等,助推民间艺术薪火相传及乡村产业发展。
返乡创业,他为家乡经济发展添砖加瓦;匠心传承,他让传统手工艺焕发出了新活力;见义勇为,他用点滴行动向社会传递着正能量。罗银祥,一个普普通通的手艺人,他靠自己的坚持和努力赢得了大家的喜爱和尊重,他用善举为社会汇聚爱的光芒,他用爱心、用善良与真情,温暖着身边的人。(刘平华)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招聘启事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投稿通道 | 专家团队 | 工作人员查询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法制晨报网,北京讯闻
客服电话:010-69960698 邮箱:2838403369@qq.com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京ICP备20000290号|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247号
全国公安网络备案:11010802030821 电子邮箱:2838403369@qq.com
信息支持:城市管理法治研究中心 技术支持:讯闻文化传媒.法制晨报网
免责声明:转载本网原创内容请注明出处。本网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 请联系本网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