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晨报官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观察 > 正文

新时代好少年,榜样力量在身边!

      日期:2022-10-17 08:34:04
导读:2022年金华市新时代好少年2022年,金华市新时代好少年展评活动经过层层推荐评选,产生了52名市级新时代好少年,其中,我市共有7名少先队员获评该荣誉称号。为进一步发挥好新时代好少年的榜样示范作用,培育和践行

2022年金华市

新时代好少年

2022年,金华市“新时代好少年”展评活动经过层层推荐评选,产生了52名市级“新时代好少年”,其中,我市共有7名少先队员获评该荣誉称号。为进一步发挥好“新时代好少年”的榜样示范作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掀起学习“新时代好少年”、争当“新时代好少年”的热潮,现将对他们的事迹进行展播,希望广大少先队员们学习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人人争做新时代好少年。

尊师孝亲好少年

永康市山下小学 六(4)中队 陈羿鑫

陈羿鑫五岁那年,支撑一家人生活的父亲遭遇了车祸,造成了高位截瘫,终日需要人照顾。父亲瘫痪,母亲无业,孩子幼小,这个家庭陷入了困境。面对家庭困境,小小年纪的陈羿鑫选择了坚强面对,如一颗小太阳般温暖着这个世界。在家里,他不仅能为父亲洗脚、理发、按摩、剃头等,还能用各种方式逗父亲开心,给予父亲生活的勇气;他还会主动承担家务,减轻母亲的负担。在学校,总能看见他热心帮助老师和同学做事的身影。繁重的学习和艰苦的生活不能泯灭他热爱运动的天性,篮球、乒乓球、足球、网球等都是他的最爱,现在他是山下小学篮球队的队员。陈羿鑫自立自强,尊师孝亲的精神令人钦佩,不仅荣获了金华市新时代好少年的称号,也获得了浙江省新时代好少年的荣誉。

永康市民主小学 四(10)中队 应佳研

应佳妍的家庭环境特殊,父母都是视力残疾。小小的她是父母的生活中最明亮的光。

她是父母的眼睛——拉父母过马路、给父母读说明书、寻找超市货品、帮父母认菜、买菜,她都可以。

她是父母的臂膀——洗衣、做饭、打扫卫生、整理房间、甚至为父母打车、送医院、包扎伤口,样样都行。

她是父母的天使——特别勤奋的学习,无家长辅导依然成绩优秀,带父母感受春光、给父母讲故事新闻、带父母去公园、商场感受欢乐,样样不拉。

黑暗的家庭因为有她,开始变得光明而温暖。她的孝心与行动也深深的影响着身边的伙伴们传承孝老爱亲的品格,共同成为爱父母、懂感恩的新时代好少年!

自强自立好少年

永康市民主小学 六(3)中队 支鸿轩

小小的身躯充满大大的能量。他是永康市民主小学大队委、六3中队的中队长——支鸿轩。2000多个清晨,操场上奋力奔跑的倔强身影;2000多个夜晚,轮滑训练场上优美滑行的不屈轨迹,铺就了他通往全国轮滑冠军之路;学习、成长的道路从来艰辛而漫长。他要用恒心与毅力为歌,上进与自强为曲,弹奏振奋人心的歌;他要用理想和追求为笔,奋发和进取为墨,书写充满希望的华章。

环保公益好少年

永康崇德学校 五(3)中队 王圻羽

王圻羽坚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身边的社区环保公益,她甘之若饴;无国界的慈善环保公益,她乐此不疲;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礼包,架起国际桥梁;“免费午餐公益捐助”让小朋友们吃饱饭;“绿色地球”心愿,让干旱的阿拉善沙漠、中卫沙漠等地区有了爱心树。“抗疫宣传员”、“垃圾分类指导员”“爱心小使者”“中国小姐姐”都是她的称号,公益路上,她一直在前行。

永康市大司巷小学 四(2)中队 毛智宇

品学兼优,爱学习,爱文艺的少年,闲暇之余积极参加各类公益环保活动。远到参加新疆“我有一棵树,长在阿克苏”公益种树活动,近到在自家小区楼下经常向小区邻居宣传普及垃圾分类。在校内,每学期组织同学们开展“垃圾分类,我们一起行动”的主题中队活动,让队员们更直观地感受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体会到垃圾分类的意义。在校外,周末时积极参与爸爸单位组织的每月一次“交通文明劝导”、“社区共建”志愿服务活动。穿梭在十字路口,在人行道上,在忙碌的商业街上、绿化带旁,公园和河滩……他在用一个个的实际行动宣传环保,共建永康文明新风尚。

诚信守礼好少年

永康市解放小学 四(4)中队 胡晟轩

胡晟轩一直以“信守承诺”为准则,团结同学,真诚待人,从不失约:从小体质稍弱的他时不时会高烧不退,但不管什么样的情况,只要是他应下的事都会履行到底,时间久了便印证了那句“诚信者,天下之结也。”也因此他成为了队员们心中的好队长。他诚实守信,拾金不昧:2021年4月的一个周五,他捡到了一位老爷爷的小皮包物归原主后,老爷爷为了感谢他特地写了一封感谢信,也因此他成为了“诚信”的代名词,成为了队员们的楷模。他虽平凡普通,却散发着迷人的光芒,影响着身边的人,是真真切切的好少年。

永康中学 七(1)中队 池华凌

她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善于发现他人之难,并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平时就热心的她,在疫情的寒冬下,她每天坚持接送腿脚不便的队员,完成“最后200米”的接力。通过力所能及的帮扶,解人之难,浸润人心,带来温暖。


cm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招聘启事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投稿通道 | 专家团队 | 工作人员查询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法制晨报网,北京讯闻
客服电话:010-69960698 邮箱:2838403369@qq.com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京ICP备20000290号|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247号
全国公安网络备案:11010802030821  电子邮箱:2838403369@qq.com
信息支持:城市管理法治研究中心 技术支持:讯闻文化传媒.法制晨报网
免责声明:转载本网原创内容请注明出处。本网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 请联系本网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