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晨报官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观察 > 正文

李建华:浮石与他的“青红皂白”

   来源:法制晨报   日期:2022-05-10 17:43:32点击:
导读:浮石2006年因出版长篇小说《青瓷》一举成名。该小说先后被改编成广播剧、话剧、电视剧。其后出版的《红袖》《皂香》《秘色》《窑变》等长篇小说及杂文集《中国式关系》等畅销书,每部作品均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浮石

       2006年因出版长篇小说《青瓷》一举成名。该小说先后被改编成广播剧、话剧、电视剧。其后出版的《红袖》《皂香》《秘色》《窑变》等长篇小说及杂文集《中国式关系》等畅销书,每部作品均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浮石以画写心、绘画追哲学、文学与美学三位一体。其右手画画,左手写字的艺术表现形式,极具个性与辨识度。被媒体誉为继齐白石、黄永玉之后湖湘文人画的代表人物之一。

       尽管本文作者不是很满意,但我认为这是迄今为止写得最接近我创作初衷的一篇,感谢老同学的认真。

       ——浮石

       浮石与他的“青红皂白”

       李建华

       有疫情的日子,自然有些慵懒,随意阅读或者追剧,打发时光,心智会相对正常一点,心情会稍微舒缓一点。前些日子看完电视剧《人世间》,感觉倒回40年重新活了一次,许多似曾存在过的存在,又活生生地呈现了,甚至传导出某些只可意会的信息与情愫,勾勒出人伦世界的青红皂白。这种跨越代际的作品认同,本质上是一种人性的通感反映,一定是触及到了只要是人就能存活的某种“痛点”和“泪点”,这就是文学的独特魅力,无法替代。

       最近浮石的《青瓷》《红袖》又要重印了。为之高兴之余,也有些纳闷:《青瓷》从2006年初版以来,已经重印了46次,发行量已经达96万余册了,更何况还改编过电视剧、话剧和广播剧,并先后译成韩文、越南文等语种,还会有人看吗?是出版商究竟看中了某种商机?还是社会心态普遍希望“回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多好”使然?很大可能是后者。一个时代经历某种磨难之后,一定会有“文学热”,因为文学既是伤痛的抚慰剂,也是未来新启蒙的先行者。我感觉,一场思想“再启蒙”将会来临,或者已经步步逼近。

       我和浮石(本名胡刚)是湘潭大学79级同学,学的是哲学专业。那时,我们对选择专业没有什么讲究,只要能上大学、解决户口、吃上国家粮就行。坦率地说,我和浮石大学四年在专业上没有下什么功夫,只图“60分万岁”,时间和精力花在自由阅读上,花在当“文学青年”上。在黄辙(本名黄新华)的主持下,浮石、我、刘忠四个人办起了《地平线》、《旷野》诗刊,汇集了校内外一批诗歌爱好者,直到大四才想起如何毕业的事。大学毕业若干年后,我总结出三条“专业规律”。一是混大学毕业花在专业上的时间50%即可(其它时间当然要用来阅读非专业书);二、学什么专业与将来成为什么没有什么必然联系(如浮石);三是本科专业学分靠前的学生不一定就是将来专业领域最好的(我至今都不太喜欢带保送的研究生)。特别有意思的是,那个时代的大学生大都有文学情结,不管学什么专业,都喜欢阅读文学作品,或者写点诗歌散文之类,现在大学生的专业思想牢固得有点可怕,有的甚至在中学就明确了将来学什么。专业精细与就业导向的大学教育,可能磨灭了人的许多兴趣,也不知毁了多少“天才”。

       浮石是一个绝顶聪明但不太安分的人。大学毕业留校到机关工作,但始终坚持文学创作,发表了几个短篇小说。后来,耐不住清贫,下海经商,期间大起大落,几经坎坷,如今是著名作家、影视编剧、企业家了,还兼顾书画创作,他的右手画、左手字,堪称书画界一绝。为了结交各种朋友,汇聚文气、人气和财气,还开了一个小餐馆,自创了一种“浮石酒”。他原来自诩“不喝酒,不抽烟、只好色”,但近些年他酒量渐长,甚至还有喝醉的时候,毕竟不年轻了,是不是想通过酒精来壮色胆,就不知道了。

       当然,浮石还是把主要精力放在文学创作上,计划完成《青瓷》、《红袖》、《皂香》、《白绫》四部曲。他很坦诚,之所以取名“青红皂白”,也是缘于“好色”,对于喜欢画画的他,对颜色自然敏感。听说,《白绫》还是暂定名,可能用另外一个名字《白墨》,他一直纠结于白绫的凄风苦雨与灵魂在白与黑边界的挣扎。《青瓷》、《红袖》、《皂香》已经出版,其中《青瓷》影响力最大,堪称官场小说的经典之作,是官商关系、男女关系的现实版“教科书”。《红袖》与《青瓷》是姊妹篇,都是与他自己从事过的拍卖业界有关,只不过前者的主人公是女性,后者为男性。《皂香》是纯粹写男女关系的,浮石为自己破译了男人女人内心的真实密码而十分得意,但由于某些描写过于细腻、过于直白,而常常让人(尤其是女性)觉得“看不下去”。当然,一本小说被评价为“看不下去”,往往有两种可能,一是太“烂”,二是太“黄”,《皂香》当然是后者,特别是出自女性的评价。《白绫》也是对男女关系进行新的破解,估计也是悲剧性的。但至今没听他提起,估计是没有写完。朋友们时常鼓励加催促,他总是以没有“生活体验”为借口。当然,谁也不会相信他的鬼话,他从来不缺“生活体验”,可能是在苦苦思考,如何突破原来的思维定势,把男女关系写出新意来,进而呈现一种新的文学理念。

       浮石作品之所以能获得读者喜爱,主要是抓住了两个主题:官商关系与男女关系,并进行了一种“国人化”深挖与提炼,他总称为“中国式关系”。“中国式关系”应该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主题之一,《人民的名义》、《国画》等作品同样是以揭示“中国式关系”而获得好评。甚至就是《人世间》也是在基于亲情之上的“中国式关系”多层面解读。“关系学”尽管在中国社会可以说是“国粹”层面的东西,但毕竟不是“正道”,何况会随时代的变迁而转换“花样”,如果捕捉不到位,那对文学作品来讲是致命的。记得浮石在创作《青瓷》时,为了作品“接地气”,为了生活真实化,经常电话我“勒索”段子。上世纪80、90年代,流行的“段子”,一方面反映了当时的真实生活,另一方面也是言论相对自由的充分体现,有朋友甚至说它的文学价值不亚于唐诗宋词。浮石之所以自信于“中国式关系”的创作,因为这些关系的内容与形式无论怎么变,其“底层逻辑”是不会变的,这大概就是余秀华的“有所图”的逻辑。人永远是“有所图”的高级动物,这决不是对人的道德贬低,而是对人的真实性抬举。

       浮石小说创作的最大底气也许并不来自他丰富的人生经历,而是他的哲学思维,这也是他的“得意”之处。特别是在知识共享的互联网时代,专业的学习不是掌握了多少知识,而是严格的专业思维训练。哲学思维就是一种理性的批判思维,对生命及生活共同体的体验与认知时刻保持着一种清醒与冷静。浮石作品中充满了哲学的智慧,许多处理各种关系的精彩片段和经典名言已经出现在短视频平台上,有心的朋友一定印象深刻。我记得著名作家残雪说过,“最好的文学一定要有哲学的境界”,但要在浮石作品中发现这种境界,也是需要有哲学素养的。当然,这同时也预示着,浮石创作还存在巨大空间,即便还是囿于“中国式关系”,还是沉迷于官商与男女,也应该有更多的哲学思想来填充与提升,特别是生命哲学、心灵哲学、政治哲学、女性哲学、现象学,等等。有了新境界,作品自然诱人,期待《白绫》有新突破、新境界。

       浮石的写作风格有点像“蛋炒酸菜饭”:有味,油而不腻。有味与他风趣幽默的性格相关。浮石平时话不多,朋友相聚时总是很安静地当听众。也有冷不防冒出一句的时候,那一定是经典“名言”,经常是凭一句就能收获身边的美女,不服不行呀。浮石文字的油而不腻与他的“老道”有关。浮石的文字看上去有些随意,有些口语化,甚至娘娘化,没有刻意的精雕细琢,鲜有成语与典故,甚至缺少庄正感,感觉是“油里油气”。但“正因为随意,才会自然。正因为女性化,才显得飘逸。正因为口语化,才会显得轻松。”(著名作家黄晓阳评价语)阅读浮石“油化”了文字,不但不会感到“腻”,反而会产生“饥饿”感,甚至还会感受到某种力量。这种力量应该就是道家哲学智慧中的“以静制动”“以柔克刚”“无为而无不为”。浮石依凭这种文字的“定力”,自由潇洒地应对着多变的社会景状和不断位移的现实生活,控制着自我迭代的无限扩张,渐次把握着人的真实性。这就是浮石文字的力感。

       尽管我也是禀承“生命在于折腾”的生活原则,也有过文学梦,但至今也只是在狭小专业的狭隘空间里小打小闹。我们这一代人,目睹和亲历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翻天覆地变化,时常也会对不同时期的人心与民风进行比较,经常产生文学冲动,总想把自己对社会、生命、人生的性智觉悟,通过文字表达出来。先秦诸子的雄辩,魏晋名士的飘逸,盛唐诗家的诨涵,两宋词人的旖旎,都是我们向往的境界。为了生计,我们也许会“随波逐流”于“中国式关系”,但内心的是非曲直不会变,青红皂白还是分得清,真善美的生态还是会坚守。尽管我们摆脱不了凡事存疑的专业毛病,但对未来世界的美好充满期待。特别是当真诚与热望被善变与薄凉浸透之后,我们还会苦心孤诣地向前看。因为昨天的太阳,永远也晒不干今天的衣服。

2022.5.7

       李建华,湖南桃江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9),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06),浙江师范大学文科资深教授(2020),浙江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名誉院长(2018),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荣誉院长(2011),中南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2000),中国伦理学会常务副会长(2014年起)、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规划评审专家(2010)、国家出版基金学术评委(2011)、中国伦理学会青年工作者委员会名誉主任(2010)、中共中央宣传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工程”专家(2009)、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18-2022)、湖南省伦理学会会长(2014)等职;曾任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学科评议组(哲学)成员(2014-2020)、湖南省社科联副主席(2007-2015)、湖南城市学院校长、党委书记(2010-2016)。

(责任编辑:)

cm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招聘启事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投稿通道 | 专家团队 | 工作人员查询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法制晨报网,北京讯闻
客服电话:010-69960698 邮箱:1057802431@qq.com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京ICP备20000290号|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247号
全国公安网络备案:11010802030821  电子邮箱:1057802431@qq.com
信息支持:城市管理法治研究中心 技术支持:讯闻文化传媒.法制晨报网
免责声明:转载本网原创内容请注明出处。本网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 请联系本网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