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晨报官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观察 > 正文

内蒙古:甘河农牧场分公司与地方政府“携手”促乡村振兴

   来源:法制晨报   日期:2022-03-18 15:46:07
导读: 从2017年开始,我们一行40余人每个月的3号和20号开车来到这里出摊位建集市。这是黑河市嫩江县的一位个体商户陈女士说。近年来,呼伦比尔农垦大兴安岭甘河农牧场分公司积极将嫩江县当地集市个体商户引进公司
        “从2017年开始,我们一行40余人每个月的3号和20号开车来到这里出摊位建集市。”这是黑河市嫩江县的一位个体商户陈女士说。近年来,呼伦比尔农垦大兴安岭甘河农牧场分公司积极将嫩江县当地集市个体商户引进公司,双方“携手”促进乡村振兴。

       由于历史原因,地头挨地头的农垦与地方之间虽然是在同一片蓝天下,却一度因为两个不同系统各具行政职能,“关门”发展。近年来,农垦与地方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农垦改革的一系列政策,冲破行政壁垒束缚,开门合作。

图为大兴安岭农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管理局局长张文武到甘河农牧场分公司调研,分公司党委书记冯颖颉、副书记兼总经理李建平陪同。(图/李庆文)

企地合作加速城镇化促乡村振兴

       今日甘河,景色宜人,城镇繁荣。公司干部职工多年来积极投身于小城镇建设,使本地区成为有名的商品集散地、商贸中心和交通枢纽,周边的乡镇农民们都愿意到公司场部“淘宝”、购买农资和生活用品,部分农民搬到场部从事经商、运输和打工,还有的为了子女就学及养老,长期定居生活,为乡村振兴“聚人”。

图为甘河农牧场分公司小城镇建设一角(图/周旭友)

       莫旗巴彦乡的一位村民吴成发介绍:他所在的村共有260户农户,人口1100人,其中就有100多户农户搬迁到甘河农场场部,并购买了楼房长期定居,与农场职工一道共同建设美好家园。据了解,该村在该场场部从事饭店和综合商店生意的约有10户村民,从事打工就有20余人。

       仅近几年,先后落户甘河农牧场分公司的周边务农农民工3700人。由于公司小城镇建设带动餐饮、修理、流通运输等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该公司个体工商营业户500余家。每年提供工商服务业正常就业岗位1000余个,提供劳动收入近2000 万元,为企业职工和乡镇农民共同富裕发挥了重要作用。

       几年来,公司通过抓住其地处莫旗东五乡中心地带的区位优势和国家出台的“一事一议”和危旧房改造等民生工程建设机遇,打造场部小城镇。2013年以来,农场共投资2.9亿元用于场区楼房建设和改造、道路硬化、亮化美化和绿化及文教卫生等方面投入,还引进了税务、工商、交警、运管、电力、客运站、银行、移动通讯等21家政府职能部门和企业,大大增强了农场小城镇服务功能。同时,农场也有少部分职工子女搬到莫旗尼尔基镇和鄂伦春旗大杨树镇居住,享受当地的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资源。

       昔日,农垦与地方关起门搞建设,各自为政;如今各自打开大门,形成了社会资源共享、促进了商品流通……

       一方面是机械化程度低,科技种田水平低;一方面是现代化农机装备精良,科技优势凸显

企地合作加速农业现代化促乡村振兴

       一年之计在于春。“2022年我们连队职工们流转周边村屯农民土地有1.5万多亩,他们都是种田高手。”甘河农牧场分公司第六连(队)党支部书记李俊义说。该农垦企业流转地方政府土地,为乡村振兴“聚技”。

图为呼伦贝尔市副市长梁劲松到集团公司调研,大兴安岭农垦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波陪同检查高标准农田建设。(图/李庆文)

       该企业拥有现代化先进的农业机械装备,农业机械总动力4万千瓦,机械化水平达90%以上。该公司副总经理郎玉鑫介绍说:大农机作业最大的好处是耕地深度达到35厘米以上,能打破小农机打不破的“犁底层”,使土壤“上下透气”,大幅提高土壤有机率和保墒效果。农村多数都是小型农业机械,作业质量达不到现代化农业要求的标准,而农场大型机械恰恰拟补这一不足。近几年,公司发挥现代农机装备优势,有计划地开展跨区代耕、代收服务,作业领域由最初的整地和收获作业两个环节,扩展到农业生产全过程。

      “我们队王密才今年在巴彦乡流转了1000多亩,租金5500-6500元/亩,分别种大豆和玉米。按照现在市场价计算,预计每亩地纯收入300元左右。”公司第六连(队)党支部书记李俊义讲。2013年以来,尝到甜头的公司职工走出农垦到黑龙江、通辽、莫旗等地流转土地,由起初的全公司3个生产队发展到现在的7个生产队,累计流转农民手里的土地100多万亩增产4000多万公斤,亩均增收50元左右,收益超过了2亿元。同时,通过现代化机械作业可使每亩地降低成本6.5元,节省机耕费455万元。以上两项累计亩增收达到56.5元。据初步统计:2013年到2021年,公司职工承租农民土地纯收入达到约1亿元,农民获得租赁土地收入1.44亿元,获得双赢。

       农垦企业流转农村土地,使农民们有稳定收入。“俺村有的村民把地流转给农垦职工,农垦职工个个是种地高手啊!比俺们种的好。今年,俺村的土地以5500-10000元的价格出租给农垦职工,全村共流转了5000多亩地。”莫旗宜斯坎村书记敖玉柱介绍讲。

       地处呼伦贝尔市莫旗境内的甘河农牧场分公司几年来积极地与地方合作,加速了当地农业现代化进程。公司每年将保护性耕作、大豆垄上三行栽培等10多项先进应用技术向农民无偿传授,现有的1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两条共50余公里“文明生产线”和科技示范带全面展示给农民,作为农业现代化的科研基地,向农民们展示新品种、新农艺。

       公司还把自己繁育和引进的优良品种向农村广泛推广,累计向农村推广的优良农作物品种有龙麦16、小麦179、大豆北87-8、北87-9、黑河38、垦鉴豆25号、玉米利合16系列等100多个。据初步统计,几年来该公司累计向周边农村推广供种辐射面积约100万亩。

       一方面是生产力水平较低,但凸显资源优势;一方面是土地资源紧缺,但具备农机设备优势——

 

图为甘河农牧场分公司科技园区成为垦区小城镇的后花园。(图/周旭友)

企地合作加速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乡村振兴

      “俺们全村10余户农民不会种地,所以把土地流转给农垦职工,得到了一笔租金。然后他们到场部打工,这样又多了一笔收入。”莫旗宜斯坎村书记敖玉柱说。

       甘河农牧场分公司与莫旗政府合作,使地区农业生产要素资源重新优化组合,合理配置,有效地释放过剩产能科学创收,推进乡村振兴的步伐。几年来,公司以小城镇建设作为契机,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乡村振兴步伐。而小城镇建设又离不开农民工人力资源;再有,部分农民因科技种田水平低,导致土地产出比较低,“靠天吃饭”脱贫难,而农垦企业拥有先进的现代化农业技术、雄厚的大机械力量,存在着机械作业“吃不饱”产能过剩的现象。双方打破了行政区划界限,频繁地开展合作,取长补短,加速本区域农业生产要素的科学重组。

       今年,公司积极与地方政府合作,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带动周边人口向公司小城镇聚集、引导本地区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通过开拓市场和招商引资,强化服务功能,引领带动本地区整合资源、科学配置,推动乡村振兴。

       从最初的代耕代种正逐步延伸到整体流转,从资源共享上升到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共同体。几年来,公司与地方打破行政壁垒,积极推进地企合作,取得了不增耕地增总产,不增资源增实力,不增投入增收入的明显效果。双方在共建中同步协调发展,在互利双赢中,激活了区域经济。(文/内蒙古呼伦贝尔农垦大兴安岭甘河农牧场分公司党委政工部 周旭友)

(责任编辑:)

cm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招聘启事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投稿通道 | 专家团队 | 工作人员查询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法制晨报网,北京讯闻
客服电话:010-69960698 邮箱:2838403369@qq.com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京ICP备20000290号|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247号
全国公安网络备案:11010802030821  电子邮箱:2838403369@qq.com
信息支持:城市管理法治研究中心 技术支持:讯闻文化传媒.法制晨报网
免责声明:转载本网原创内容请注明出处。本网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 请联系本网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