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记者 王胜昔 光明日报通讯员 白云飞 智 慧
博物馆,是一座城市文化的灵魂。摊开洛阳文化地图,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洛阳博物馆、隋唐大运河博物馆……一座座博物馆遍布全市,令人心生向往。
2020年洛阳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塑造“东方博物馆之都”品牌。加快建设牡丹、丝绸之路、汉魏故城遗址等重点博物馆,打造15家精品博物馆,年底前完成洛阳博物馆、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数字博物馆”项目,举办20个精品文博展览,打造“最早中国”研学旅行品牌,博物馆总数超过100座。
历史文化遗产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子孙后代。这些年,洛阳立足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坚持保护固态、传承活态、发展业态,加快构建文化传承创新体系,一个个博物馆“串珠成链”, 塑造了“东方博物馆之都”的文化新地标。
为一座博物馆而来这座城
“久闻洛阳博物馆大名,我们是‘铁粉’。”正值2020洛阳河洛文化旅游节,山东游客马先生带着老伴儿来洛阳游玩。9月23日驾车抵达后,他们把第一站选在了洛阳博物馆。石刻馆、汉唐陶俑馆、珍宝馆、唐三彩馆……马先生和老伴儿在各个展馆内细细欣赏,不时发出赞叹和感慨。
作为洛阳的文化地标,洛阳博物馆立足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连续多年参观量保持在百万以上的高位,吸引了许多像马先生这样的“铁粉”来到洛阳。
在洛阳,“东方博物馆之都”已成为颇具影响力的“文化IP”之一。从夏商文明到隋唐风骨,从丝绸之路到万里茶道,在洛阳大大小小的博物馆中,有深居千年的巅峰工艺、华彩卓著的文化遗产,也有流传百世的动人传说、文化交融的历史见证。
漫步洛阳的大街小巷,一抬头,或许就会和一座博物馆不期而遇。
“我们正以高质量建设‘东方博物馆之都’为突破口,创新体制机制,紧抓文博行业发展机遇,把博物馆优势提升为城市发展优势。”洛阳市文物局负责人表示,“东方博物馆之都”这一城市品牌必将越擦越亮,吸引更多的人为一座博物馆来到这座城。
“东方博物馆之都”初具规模
在位于洛阳南山公园的洛阳牡丹博物馆项目工地上,一栋高69米的塔式建筑巍峨矗立。这是洛阳牡丹博物馆的主体建筑,目前已顺利封顶并开始配套设施的施工作业。
“按照计划,洛阳牡丹博物馆将于2020年年底竣工,2021年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前对外开放。”该项目现场负责人介绍,洛阳牡丹博物馆是洛阳现代轴线上的文化地标,将运用高科技手段,以文献资料、历史文物、视频图片等为载体,全方位展示牡丹栽培历史、品种演变、文化文物、产品产业等内容。
随着“东方博物馆之都”建设加快推进,洛阳市博物馆的种类日益丰富。目前,全市已建成开放博物馆85座,形成了主体多元、特色鲜明、富有活力的博物馆体系,“东方博物馆之都”初具规模。
依托独特的历史文化优势,一座座博物馆如同一个个“文化宝库”,吸引着来自海内外的游客。“走进博物馆,就爱上了这座城。”文博爱好者李超多次从郑州专程来洛阳逛博物馆,他说,“洛阳就像一座没有围墙的大型博物馆,处处都能寻得惊喜。”
2020年年底前,洛阳市将实现九县(市)博物馆全覆盖,全市博物馆将达到100座。
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
如何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
来到洛阳博物馆文创商店,一款名为“失传的宝物”的文创产品销售火爆。这是一个被泥土包裹的待“挖掘”的文物,可以用附赠的刷子、洛阳铲等考古工具手动清理,最终“出土”的文物可能是小铜佛、虎符、三彩马等,就像“盲盒”一样充满未知。
在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文创区,以二里头出土的国宝级文物“绿松石龙形器”等为原型创作的饰品、丝巾、挎包、玩偶等文创产品琳琅满目,每款都兼具时尚气息与文化元素。
每一件文创产品都能讲出它的故事和价值,都是一座让游客与历史零距离接触的文化桥梁。近年来,洛阳依托“东方博物馆之都”建设,不断从丰富的文物藏品中吸收灵感,打造一系列兼具艺术性和实用性且参与感、体验感十足的文创产品,让民众把“文物”带回家。
“不止于文创,博物馆还是最大的社会教育场所,是传承文化、反哺社会的重要渠道。”洛阳市文物局负责人说,在加快建设“东方博物馆之都”的同时,洛阳注重挖掘历史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充分发挥文物的公共文化服务和社会教育功能,激发起群众的民族自信心和文化向心力。
如今,洛阳还精心推出了“东方博物馆之都”研学营地,形成“15分钟研学步行圈”,着力打造具有洛阳特色的“文化+旅游+教育”的全新研学模式,让“用旅游的方式传播河洛文化”成为可能,叫响“研学洛阳,读懂中国”品牌,让优秀的传统文化浸润人心、启迪未来。
《光明日报》( 2020年10月05日 03版)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招聘启事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投稿通道 | 专家团队 | 工作人员查询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法制晨报网,北京讯闻
客服电话:010-69960698 邮箱:2838403369@qq.com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京ICP备20000290号|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247号
全国公安网络备案:11010802030821 电子邮箱:2838403369@qq.com
信息支持:城市管理法治研究中心 技术支持:讯闻文化传媒.法制晨报网
免责声明:转载本网原创内容请注明出处。本网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 请联系本网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