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挽回成功率”噱头背后:法院直指行业三大风险
该院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发现,涉及“情感咨询”“婚姻挽回”等服务的合同纠纷数量显著增加,涉案金额区间在1600元至20000元。经法官深入分析,该行业存在以下突出法律风险:
1. 资质造假严重:调查显示,涉案主播均未取得国家认可的《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高达83%的主播账号存在伪造专业认证的情况,部分主播仅凭“丰富情感经历”,便自封“情感导师”。
2. 合同暗藏陷阱:服务协议中普遍设有“概不退款”“效果不保证”等霸王条款,导致消费者在维权时困难重重。此外,90%的消费者因未留存完整聊天记录,难以进行有效举证。
3. 恶意诱导消费:部分主播运用话术操控咨询者情绪,先用低价服务吸引客户,随后不断推销高价“情感升温套餐”,甚至故意拖延服务时间,迫使受害者持续付费。
真实案例:公司注销仍担责,法官判决全额退款
在一起典型案例中,谢某因婚姻问题向某公司购买“情感挽回服务”。付费后,该公司导师仅提供模板化话术,未能提供任何实质性帮助。更为恶劣的是,该公司随后注销,转而注册新公司继续经营。经审理,法院最终判决该公司股东李某向谢某全额退款。
法院支招:多举措避开“情感陷阱”
针对这些问题,牡丹江西安区人民法院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建议,帮助公众避开“情感陷阱”:
1. 严格核查资质:消费者在选择服务机构时,应核实机构营业执照及咨询师执业资格,可通过人社部或全国社会组织信用信息平台进行查询。
2. 签订正规合同:要求签订书面服务协议,明确服务内容、效果评估标准及退款规则,确保自身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3. 妥善留存证据:保存直播录屏、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等重要证据,必要时可进行公证,以便在维权时提供有力支持。
4. 依法理性维权:若遭遇欺诈,可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或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情感问题的正确解决途径
法院建议,遇到婚姻家庭问题,公众应通过正规途径寻求帮助:
1. 拨打各级妇联公益心理咨询热线;
2. 寻求司法行政机关备案的婚姻家庭调解委员会调解;
3. 选择具有专业资质的心理咨询机构;
4. 通过法院离婚诉讼或诉前调解解决纠纷。
在这里牡丹江西安区人民法院法官特别提醒,情感修复没有捷径,婚姻经营需要双方真诚沟通。公众切勿轻信“快速挽回”等虚假承诺,以免遭受经济损失和情感伤害。(牡丹江市西安区人民法院 于杰 宋姝瑶)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招聘启事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投稿通道 | 专家团队 | 工作人员查询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法制晨报网,北京讯闻
客服电话:010-69960698 邮箱:2838403369@qq.com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京ICP备20000290号|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247号
全国公安网络备案:11010802030821 电子邮箱:2838403369@qq.com
信息支持:城市管理法治研究中心 技术支持:讯闻文化传媒.法制晨报网
免责声明:转载本网原创内容请注明出处。本网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 请联系本网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