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晨报官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制观察 > 正文

“智识·生态·影响|法律服务新质生产力研讨会”成功举办

      日期:2024-11-06 18:22:16
导读:随着中国律师业的蓬勃发展,如何在新时期响应国家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号召,成为律师业亟待解答的时代命题。2024年11月2日,由北京大学实证法务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律师业务研究所与北京周泰律师事务所联合举办
      随着中国律师业的蓬勃发展,如何在新时期响应国家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号召,成为律师业亟待解答的时代命题。2024年11月2日,由北京大学实证法务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律师业务研究所北京周泰律师事务所联合举办“智识·生态·影响——法律服务新质生产力研讨会”在周泰律所隆重举行。本次活动我们荣幸邀请到了行业领导业界知名学者资深律师法律媒体以及法律科技创业者等多领域嘉宾参加,就法学教育学科建设与律师职业、法学智识与律师执业技能、律师与法学课堂教育等话题展开深入研讨。本次活动由北京周泰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张缙律师担任主持。

      会议主持人张缙律师首先简要介绍了本次活动召开的背景与目的。她表示本次活动的开展旨在探讨如何高质效的提升法律服务的新质生产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法律服务,并向参与本次活动的领导、专家学者、律师同仁以及各行各业的企业代表与媒体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随后,她隆重介绍了研讨会主办方和出席参与本次研讨会的领导嘉宾。

       会议伊始,北京市西城区司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区律师行业党委书记赵培良北京周泰律师事务所主任王兆峰分别发表了开幕致辞。

       王兆峰主任在致辞中总结了律所成立四年以来的成就和挑战。他提到,律所一直秉承在“使命、卓越、人本、开放”的理念,克服了疫情和经济下行的困难,吸纳和培养了一批优秀律师。律所办理了多起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案件,赢得了好评,并举办了多项学术活动,提升了专业能力和影响力。王兆峰主任表示律所的成绩离不开各界的支持,未来我们将不忘初心,继续提升业务素质和法律服务水平。

       赵培良副局长在致辞中,对出席的专家学者和嘉宾们为西城区法治建设和律师队伍素质能力提升方面的贡献表示衷心感谢,对周泰律所与京泰律所、方略律所深度融合表示祝贺。赵培良副局长指出,周泰律所成立四年来,在党的建设、队伍建设、专业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对西城区新生代律师事务所发展具有较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希望周泰律所在人员达到百人规模的新发展阶段,持续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发展实现从大所到强所的飞跃,承担更多社会责任,在服务民生、法律公益、提供高效优质法律服务方面取得新的更大成绩。最后,赵培良副局长预祝活动圆满成功。

      紧接着,在热烈的掌声中,赵培良副局长、王兆峰主任、胡女士以及陈刚毅主任共同完成剪彩仪式,见证周泰、京泰、方略三家律所的深度融合,开启一段新的征程。本次研讨会也正式拉开帷幕

       随后,北京周泰律师事务所总顾问胡女士北京市方略律师事务所主任陈刚毅首先分别进行了剪彩致辞。胡女士谈到智识生态的快速发展对法律服务行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期待通过专家和业界精英的分享与探讨,将为法律服务行业带来新思路,推动其适应时代变化,满足社会需求,共创美好未来。陈刚毅主任则对在场的学术大咖和法律同仁的到来表示感谢,并指出法律服务除了需要基本的法律功底,还需要与时俱进、对人性的把握和学术滋养,以实现长远发展。

       接下来,研讨会进入上午场的第一单元《学术智识:刑事法理论发展与刑事辩护实践》分享环节,本环节由北京大学法学院研究员江溯教授担任主持。

       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陈兴良老师以《刑事律师业务对刑法理论的促进》为题发表了主题演讲,通过介绍自己在深圳致丽玩具厂大火案、克拉玛依“12·8”特大火灾案中辩护、代理的经历,生动阐释了实务案件对刑法理论所起到的启发和促进作用。并进一步提出,律师、尤其是关系到委托人命运的刑辩律师,需要保持较高的职业素养,不断学习,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和理论层次。此外,陈兴良老师对周泰四年来的工作予以了高度肯定,表示周泰律所不仅注重法律文化建设,密切联系法学理论,还举办了一系列法律学术研讨活动,以现代传播方式为社会提供了法律文化信息资源,是一个有文化的律师事务所。

       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高级讲席教授陈卫东老师围绕《律师刑辩业务高质效发展的三维视角》,从立法的完善、律师本人的执业能力和职业操守、法律职业共同体身份认同三个维度探讨如何促进刑辩业务的高质效发展。首先,陈老师回顾了刑事辩护制度发展历程,指出当前仍存在如律师权利救济渠道缺乏、在部分案件中会见受限、接触案卷材料受阻等问题,并强调刑诉法的修改需进一步完善律师权益保障措施。同时强调律师应提高自身执业能力和职业操守,既要关注最新刑事司法动态,也要增强办案责任感,提出应当建立对律师道德品行的考核机制。最后,陈老师指出当前存在司法机关对辩护律师观点认同度低、法院上下级关系行政化等问题,建议法院应在裁判过程中详细回应律师辩护意见,并落实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的审判监督,从而提升刑事辩护质量。

       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周光权老师围绕《刑辩律师的知识视野》发表了主题演讲,周光权老师以实践中存在极大争议的非吸等涉众型经济犯罪、电信诈骗、帮信罪中共同犯罪人的退赃退赔义务问题为例,指出刑辩律师的知识和视野需要不断拓宽。律师不仅仅要关注法官的立场,善于解释刑法规定本身,还要有世界的眼光,观察、借鉴国外司法解决刑法难题的方法,同时要善于做政策分析,尤其要善于做体系思考,不仅要更加密切关注刑法理论研究的发展动向,更要妥善处理刑法和宪法以及民法、行政法的关系。正如周光权老师曾经发表的文章所言,“凡刑辩艰难处,皆为刑法学痛点”,由于近年来刑法学密切关注刑辩难题,增强理论的实践导向,刑法学理论与实务的距离正在无限缩小,对此需要刑辩律师予以充分重视。

       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车浩老师围绕《守正出奇 做行稳致远的法律人》发表了主题演讲。车浩老师提出,周泰过去四年成长迅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原因其一是做到了“守正”,坚守律师本分,以提供专业服务、提升律师素质为立所之本,包括今天上午的论坛以“刑事法理论发展与刑事辩护实践”为主题,始终关切刑事辩护这一本业,都体现了周泰“守正”的本色;其二是做到了“出奇”,周泰在科技赋能、品牌运营等加持之下,不断扩大自身影响力,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祝愿周泰和所有的法律人在瞬息万变的时代中,既能勇立潮头、与时俱进,也要守住本心,久久为功,做守正出奇、行稳致远的法律人。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计划老师围绕《诉讼理论融入立法 保障辩护职能实现》,从刑事诉讼理论与刑事诉讼立法的应然关系、我国刑事诉讼法未体现诉讼职能理论与诉讼结构理论、刑事诉讼理论融入刑事诉讼法典化保障辩护职能实现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刘老师指出法学理论应指导立法实现科学立法,二者应当实现完美融合,但在我国刑事诉讼领域立法和理论存在一定的脱节与背离,尤其体现在辩护制度的设计上,直接影响了辩护职能的充分发挥。从我国刑事诉讼法的结构来看,体现的是公检法做饭、端饭、吃饭的流水作业模式。而辩护律师在面对公、检、法的绝对权力时,却没有获得相应的平等性与独立性。刘老师强调克服制约辩护制度发展的根本障碍,从根本上说需要通过立法来确立辩护方主体与职能的独立地位,将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职权法定原则与三机关分工负责关系原则调整为控辩审三方关系,按照审判中立、控审分离、控辩平等原则予程序建构,即从三机关关系走向三方关系。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双聘教授李奋飞老师以《刑事诉讼法再修改视角下的辩护制度改革》为题作了主旨发言。他首先回顾了刑事辩护从刑诉法1979年至今在三次修改后取得的成就,包括律师辩护场域的拓展、律师辩护形态的丰富、律师权利版图的扩大、律师权利保障水平的提升等。接下来,他指出当前刑事辩护存在的突出问题,如监察体制改革后律师在监察调查环节无法介入、辩护效果难以保障、律师权利被侵犯后难以获得有效救济等。随后,李奋飞老师指出,在刑诉法第四次修改的背景下,应进一步扩展律师权利版图,强化律师权利保障,提升律师辩护效果,完善律师权利救济机制。未来,或许可以适时允许律师介入到监察调查环节,确立侦查讯问中的律师在场权,完善律师核实有关证据的权利,引入量刑协商机制、建立无效辩护制度,完善针对侵犯律师权利行为的程序性制裁机制。李老师还强调刑事辩护不仅是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的问题,也是司法制度的问题。如果司法制度不能实现深彻变革,那么一些刑事辩护的痛点、难点、堵点也很难得到有效根治。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付立庆老师围绕《谈刑法基本原则在刑事辩护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强调有效的刑事辩护需言之有物、有理、有据,刑法基本原则对刑法理论的支撑具有重要价值,更容易在公诉人和裁判者之间达成共识,使辩护意见发挥最大作用。付老师指出,辩护律师可利用罪刑法定原则争取无罪辩护空间,分清不利于被告人的扩大解释和类推解释的界限,同时可挖掘有利于被告人的习惯法、事后法;也可依据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在一些案件中进行轻罪辩护;同时通过具体案例说明法益保护原则和责任主义原则同样在刑事辩护中大有可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吉冠浩老师从青年教师的角度就《数智时代刑事辩护人才培养的理念及展开》这一主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吉冠浩老师提出,数智时代下,不变的是对法学基本理论的学习,为此,北航形成了初阶、进阶、高阶的刑事法体系化课程,周泰所与北航合作开发了《刑事控辩与模拟法庭》、《企业风险防控与合规管理》两门实践课程,以双师讲堂的形式,共同起草授课大纲、开展案例研究式教学,促进学生从学习向研究转变。而数智时代下变化的部分,则是法律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培养法律人才,需要注重对特色方向,尤其是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学习,引导学生、从业者将其作为工具加以运用。

       在下午的主题演讲环节中,中国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法律硕士学院院长、数字社会治理研究院院长许身健教授就《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背景下的法律服务高质量发展》进行了主旨演讲。许老师阐述了中国现代化的法律维度,强调了律师在推动法治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作用。他回顾了中国自1840年代以来的现代化进程,中华民族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重重挑战,包括西方列强的侵略,外国文化的冲击以及内部自身的磨难。许身健老师认为律师制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法治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律师兴,则法治兴;法治兴,则国家兴”。尽管改革开放前,中国律师制度曾经历过中断,但改革开放后,律师行业得到了重生和繁荣。许身健老师表示,法治是现代国家现代性的核心要素,律师作为法律人,要围绕“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法律正确实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职责使命而踔厉奋发。最后,他呼吁律师队伍响应国家和民族、党和政府以及人民群众的召唤,为建设法治中国、法治社会以及法治政府贡献力量。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劳东燕老师在发言中提出,法律服务行业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社会结构性变化和网络时代的影响,导致社会治理复杂性增加。她认为,法律服务应超越解决个体纠纷,通过案例传递规范信息,指导社会行为。劳老师强调,法律服务的质量提升应与社会功能的变迁相契合,律师应认真对待具有普遍意义的案件。她还指出,律师职业的基本功能和公共形象正受到质疑,法律服务行业需要改变这种消极趋势。劳老师提出,法律职业内部既有共识的一面也有对抗的一面,但对抗是为了达成共识,以更好地推动法治发展,并建议改革公安机关和司法机关的考核机制,以提升法律服务的公正性和效率。最后,她分享了自己对法律服务行业发展方向的看法。

       本次圆桌环节分为三个单元。第一单元的圆桌环节由北京周泰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陈鑫主持。邀请了北京周泰律师事务所主任王兆峰北京云亭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李舒北京乾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徐珊珊北京植德律师事务所首席运营合伙人潘扬北京市道可特律师事务所管理运营合伙人宋亨共同探讨律所管理如何焕发新质生产力。他们围绕“规模化、专业化、服务管理化、专业、友善、验证、融合、理解”等关键词,分享了对当前律所发展面临的痛点与难点的深刻见解,并从多个维度,包括减轻律所合伙人的成本负担、提供情绪价值、优化行政服务、利用科技赋能、加强制度建设、推进律所管理专业化、培养法律服务产品以及提升律师的综合能力等方面,探讨了如何通过有效的管理策略为律师赋能,进而提升律所的整体竞争力和行业地位。

       第二单元的圆桌环节由北京周泰律师事务所品牌运营合伙人王梦蝶主持。邀请了法度研究院院长刘万永、 南方财经法律研究院执行院长李玉敏百度垂类业务市场负责人王莎莎访律创始人张静共同探讨媒体如何助力律所品牌成长。刘万永院长讨论了律师应如何适度在媒体上发声以吸引公众关注,从而推动法律进步,并强调了基于个人特色进行持续传播的重要性,以塑造正面的律师形象,并介绍了旨在增强年轻律师专业技能和市场认知的“新人律师计划”。李玉敏女士谈到法律服务领域打造高辨识度的IP颇具挑战,需要明确的业务定位和模式来选择恰当的品牌传播策略。她强调,品牌是个人身份和形象的关键,对于律师而言,它不仅是专业服务的标签,也是其独特性的象征。王莎莎女士表示,大模型时代为法律行业带来深刻变革。百度始终致力于推动法律服务的升级与变革,在法律垂类更是打造出了强大的百度法律智能体,不仅能够即时解决普通大众日常法律问题,同时还能够为律师服务,打造专属法律智能体,更好地帮助律师塑造个人品牌。张静女士探讨了如何打造个人IP,持续、高质量产出内容,并建议律师可以借助科技手段减少投入产出比。她强调在“蹭热点”的同时,要保持对律师职业的尊崇感,并从品牌的身份认知与文化角度讲解了如何帮助律所和律师进行品牌传播。最后,嘉宾们从赋能、顺势、专业度和人品四个维度为律所和律师的品牌传播提供了专业建议。

       第三单元的圆桌环节由新则创始人余朋铭担任主持。邀请了北大法宝智慧法务研究院秘书长蔡治威科中国区战略负责人张雅桐法蝉联合创始人赵晓阳跨盈指数CEO徐立钧,共同探讨了法律服务行业在社会结构性变化和网络时代加持下的挑战,法律服务的目标与质量提升,律师职业形象与功能的重新认知,以及法律服务行业内部考核机制的改革。他们指出法律服务行业需要拥抱AI技术,助力法律科技发展,同时也要关注律师职业的公共形象和法律共同体在推进法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并从“专业、管理、市场”三个维度分析了律所当前发展的核心诉求。接着,嘉宾们强调了律师个人技术素养的提升,以及律所在业务和管理模式上的创新,并通过分享具体的案例,展示了法律科技在实际业务中的应用,以及律所在管理上如何利用技术提高效率和效果,为未来法律科技助力法律服务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深刻的见解和实用的策略。

       本次“智识·生态·影响—法律服务新质生产力研讨会”让我们共同见证了智慧火花的碰撞,深刻探讨了法律服务领域的新质生产力如何塑造行业的未来。展望未来,让我们携手并进,在智识的引领下,不断优化法律服务生态,以更加开放、包容、创新的态度,共同应对挑战,把握机遇,持续提升法律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法治中国建设贡献力量。也希望本次研讨会能够成为大家长期交流与合作的新起点,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能够继续深化合作,共创法律服务新篇章。


cm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招聘启事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投稿通道 | 专家团队 | 工作人员查询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法制晨报网,北京讯闻
客服电话:010-69960698 邮箱:2838403369@qq.com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京ICP备20000290号|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247号
全国公安网络备案:11010802030821  电子邮箱:2838403369@qq.com
信息支持:城市管理法治研究中心 技术支持:讯闻文化传媒.法制晨报网
免责声明:转载本网原创内容请注明出处。本网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 请联系本网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