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明县法院巡回法庭走进乡村。
“悠悠左江,层峦叠嶂;壮寨炊烟,景色如画。”位于广西左江流域的宁明县花山岩画,历史文化悠久,自然风光优美,物种资源丰富。这里不仅有我国首个单体最大、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世界级岩画遗址——花山岩画,也是骆越文化的重要发祥地。
如何保护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以及人类文明的璀璨与辉煌?近年来,宁明县人民法院以生态起笔、以法治落笔,串珠成链,为边疆旅游经济永续发展提供高质量的司法服务,一条集群式筑牢国家边疆地区生态安全屏障的法治文化长廊格局初现。守护一方“绿水青山”
宁明县是林业大县,山林资源十分丰富,砍伐、买卖林木成为很多村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与此同时,盗伐、滥伐林木以及非法收购和运输盗伐、滥伐林木及非法采矿案件多发,而宁明县法院辖区点多、线长、面广,区域较为分散。经过分析研判,该院将审判资源整合起来,对环境资源案件进行集中管辖审理。
现在宣判,被告人宁某犯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缓刑1年,并处罚金5000元,且在判决生效后,以劳务代偿方式履行4.55万余元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
伴随着一声清脆的法槌声,宁明县法院首例以劳务代偿方式承担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的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在宁明县花山脚下公开宣判,敲响了维护花山生态文化司法保护巡回审理“第一槌”。
被告人宁某将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锯缘龟、四眼龟在微信上非法售卖,严重破坏了花山生态系统平衡及生物物种多样性。
如何既让被告人承担生态损害赔偿责任,又能照顾其生活困难的现实?刑事审判庭庭长黄晓宁与检察院、林业局、当地村委会等研讨交流后,决定对宁某适用劳务代偿替代性修复方式修复受损的生态。被告人宁某在深刻认识自身错误的同时,增强了保护生态环境的认同感和责任心,警示教育意义重大。
今年初,宁明县法院在明江人民法庭正式挂牌成立“环境资源保护立审执四合一”法庭办公室,选派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法官及司法辅助人员组成办案团队,对涉环境资源刑事、民事、行政、执行案件进行归口审理和集中管辖。以此为契机,宁明县法院不断提升环境资源一体化保护的司法审判工作水平,充分利用人民法庭扎根乡村、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整合各方力量,搭建“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调处平台,切实把“预防在前、调解优先、运用法治、就地解决”落到实处。
2022年以来,宁明县法院共审结涉环境资源案件312件,共判处被告人153人,罚金208.6万余元。“金山银山”法治是靠山
宁明县发挥自身优势,将花山景区打造成集聚现代农业、山水田园、乡土风情、综合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化旅游景区。
11月下旬,又到了砍收甘蔗的季节。在宁明县各乡村的甘蔗地里,蔗农们将甘蔗一捆捆搬到货车上,货车排成长龙将甘蔗运往糖厂,现场一派丰收繁忙的景象。
宁明县法院法官变身甘蔗产业的守护者,时不时穿梭于田间地头与糖厂之间。
前不久,寨安乡的38名村民收到了期盼已久的劳务费,他们高兴地来到法院向法官梁素丽致谢。
去年,何某聘请吕某等38人砍甘蔗,但工作结束后,劳务费迟迟未付,吕某等人遂将何某诉至法院。
甘蔗入厂后的收入应该足以支付工人的劳务费,但为何上一年度的劳务费至今未付?接案后,梁素丽不免心生疑惑。
了解到何某因车祸受伤在家治疗,因其之前未按时支付劳务费,如今没有工人愿意为他砍收甘蔗后,梁素丽一行驱车前往寨安乡进行调解。法官经过2小时的调解,被告何某承诺会按照约定支付2.5万元劳务费,吕某等38人撤诉。
宁明县矿产资源丰富,有膨润土、煤等20多种矿产。宁明县法院立足司法职能,以“零容忍”态度严厉打击非法采矿等破坏环境资源违法犯罪,守住宁明县的金山银山。
卜某经黄某介绍,在尚未取得采矿许可证的情况下,挖掘廖某位于宁明县亭亮镇承包地上的红泥土并出售。经鉴定,该地块上的红泥土为水泥配料用粘土,被非法开采水泥配料用粘土矿石量达3万余吨,造成的矿产资源破坏价值达67万余元。
今年8月,宁明县法院依法组成七人合议庭,以巡回审判的方式来到亭亮镇某农场,对该起非法采矿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进行公开开庭审理并当庭宣判。被告人卜某、黄某、廖某犯非法采矿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和罚金,并对环境资源损害进行赔偿,修复受损的环境、土地、植被。
近年来,宁明县法院针对特色农业开通“绿色通道”,对涉农案件专项标记、简案快办,对涉农案件优先立案、优先审理、优先执行,组建“速裁法官+专职调解员+特邀调解员”调解团队,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效。护航文旅高质量发展
宁明县法院围绕广西加快建设文化旅游强区建设的中心任务和县委全面推进文旅振兴战略,打好法治护航“组合拳”,为拓宽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新路径、促进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司法保障。
广西宁明海拓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开发的“宁明花山东盟小镇”地处花山景区内,是一个集文化教育、休闲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骆越东盟文化高端度假休闲小镇。2021年起,因资金链断裂等原因,东盟小镇项目全面陷入停工停产状态,企业的银行账户、固定资产等先后被查封、冻结,陷入经营困境,引发涉及债权人、企业职工、购房业主之间的一系列矛盾纠纷。
宁明县法院积极探寻法治服务保障文旅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于今年7月,与宁明县人民检察院在花山脚下的宁明县城中镇耀达村濑江屯联合设立“花山生态和文化司法保护服务站”。同时,不断提高花山景区民营企业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实行预重整转破产重整方式,创新适用“临时管理人+债权人”“垫资+共益债”“现金+实物清偿”的模式,有效解决项目重启建设资金难题,为企业重生带来生机和活力,成功化解企业困境及债权人、企业职工、购房者之间的一系列矛盾。
案件的妥善处理,不但拯救企业于危困,也让群众了解到,企业破产重整也是纾难解困的有效途径,不再谈“破”变色。
今年农历三月初三,一年一度的壮族三月三盛会在花山岩画景区如约而至。宁明县法院依托当地边疆民族文化、骆越壮乡文化浓厚的优势,结合传统节庆活动,打造富有边疆民族特色与新时代法治精神的普法品牌,成立政法干警女子宣传小队,让队员身着精美的壮乡服饰,向游客们介绍骆越文化历史底蕴、发放法律知识宣传资料,引导游客预防旅游骗局,及时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妥善化解各类涉旅游矛盾纠纷,加大对花山文旅品牌的保护力度,为文旅产业全链条提供了优质的司法服务保障。(作者:杨德清 郑文怡)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招聘启事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投稿通道 | 专家团队 | 工作人员查询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法制晨报网,北京讯闻
客服电话:010-69960698 邮箱:2838403369@qq.com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京ICP备20000290号|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247号
全国公安网络备案:11010802030821 电子邮箱:2838403369@qq.com
信息支持:城市管理法治研究中心 技术支持:讯闻文化传媒.法制晨报网
免责声明:转载本网原创内容请注明出处。本网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 请联系本网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