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未成年人在游戏中充值往往能获得全额退款,而如今全额退款越来越困难,近日,一组数据显示北京互联网法院调解的2000多起未成年人游戏充值纠纷案件中,约40%最终被发现是成年人冒用孩子的身份在申请退款。对此,北京互联网法院的法官王红霞表示,法院不会“按闹分配”,而是严格按照“权责划分”原则判定退费比例,具体要看家长、孩子和游戏厂商各自的过错。
认定“确实是未成年人充值”是第一步
未成年人充值纠纷的第一步,就是要判断这笔钱是不是孩子花的,王红霞法官指出,家长要证明充值行为是未成年人操作的,但问题在于游戏账号通常是成年人实名注册的,家长往往没有证据能证明是孩子在消费。她举了一个常见的情况,“如果家长提供的证据不足,而游戏平台的后台记录显示,充值行为大部分发生在凌晨0点到6点之间,或者在孩子上学的时间段,那这笔充值很可能不是未成年人进行的。”
而在上述案例中,法院认为,许某充值游戏币的时间大多发生在10月1日至10月7日国庆节学生放假期间,或其他时间的周五、六、日晚上,该段时间相对学生来说,学习时间相对宽松,也正是大多学生缓解紧张的学习生活,放松自己的时间。而仅在国庆节七天的时间内,充值次数达近百次,充值面额近2万元,与青少年无风险意识的心理特征相符,因此认定为未成年人所为。
厂商若履行规定,全额退款就很难
但是即使认定充值行为确实是未成年人所为,想要要回全款也比较困难,本案中法院就认为,双方购买游戏币的合同已履行,游戏币虽是虚拟财产,但亦具有财产属性,且许某已享受了原告提供的智力成果,返还已无可能。民事法律行为被确定不发生效力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
王红霞法官指出:“未成年人消费的虚拟财产背后,是游戏平台付出的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支撑的。在未成年人利用成年人身份信息进行消费以后,家长要求游戏厂商进行100%的全额退款是不合理的期待。”王红霞认为,针对未成年人无法返回财产的情况,法院才会根据未成年人、家长及平台各自的过错来酌定退费比例。如果游戏厂商严格履行了实名认证、限时、限玩、限充等规定,全额退款的可能性是很低的。
多说一句:
厂商、家长均应担责
此前,未成年人充值纠纷屡见不鲜,许多厂家为避免“事闹大”选择主动全额退款,但如今想要回全款越来越困难。
2024年5月,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了《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服务消费管理要求(征求意见稿)》团体标准。这是我国游戏行业首个未成年人消费管理和退费规范。该标准明确提出,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未接入实名认证系统,或未落实充值限额要求,导致未成年人超额充值的,将承担100%责任。如果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已经依照法律法规,配置了防沉迷措施,因为监护人帮助未成年人绕过防沉迷限制,或监护人未充分履行监护职责的情况,那么,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应根据相关消费过程中,防沉迷措施的有效性等情况承担对应责任,建议责任比例为30%—70%,并由监护人承担剩余责任。
对于部分家长要求的全额退款,一方面是试图责任全盘转交给游戏厂商,另一方面,可能是数字经济给人的实体感知弱,部分用户对虚拟服务的价值感还没有增强,或者还在用有色眼镜看待游戏,认为网络游戏就不该收费。
游戏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不断推动科技进步,即便只从微观层面来看,游戏厂商的运营成本也有切实的价值可循。其次应该看到,中国游戏行业在未成年人保护领域已经属于全球领先,并严格落实实名制对未成年人进行限玩限充,充分履行了法律规定的义务。
而要将责任全部扔给家长显然也是不适合的,目前仍有网络游戏对未成年人买号、租号、盗用家长身份证等行为视而不见,甚至在游戏中设有诱导未成年人充值行为。因此,“各打五十大板”,让双方都吃点痛,或许是更好的选择。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姜天圣
校对 王丽丽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招聘启事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投稿通道 | 专家团队 | 工作人员查询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法制晨报网,北京讯闻
客服电话:010-69960698 邮箱:2838403369@qq.com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京ICP备20000290号|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247号
全国公安网络备案:11010802030821 电子邮箱:2838403369@qq.com
信息支持:城市管理法治研究中心 技术支持:讯闻文化传媒.法制晨报网
免责声明:转载本网原创内容请注明出处。本网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 请联系本网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