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晨报官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深度观察 > 正文

路遥报告文学遗作《东方新传奇》

      日期:2023-10-17 15:39:05点击:
导读:摘要:1992年夏天,路遥应约为陕西咸阳企业家来辉武作传,他在陕西作协同事邢小利协助下,经过实地 采访,由邢小利拟定初稿,路遥对初稿进行修改充实,定名为《东方新传奇》。该文被多家报刊发表 转载,增进了

 

摘要:1992年夏天,路遥应约为陕西咸阳企业家来辉武作传,他在陕西作协同事邢小利协助下,经过实地 采访,由邢小利拟定初稿,路遥对初稿进行修改充实,定名为《东方新传奇》。该文被多家报刊发表 转载,增进了路遥与来辉武的友谊,使病重的路遥获得了来辉武的慷慨援助。

关键词:路遥 来辉武 有偿文学《东方新传奇》

引言

1992年春天,正当市场经济大潮在中国兴起之际,陕西咸阳地区出现一批以神药、神针、神袋的研制生产起家的企业家,其中著名者有五位:神医张学文、神刀张朝堂、神脉冯武臣、神针赵步长、神袋来辉武,当时人称“咸阳五神”。同一时期,为了扶植民营企业的发展,陕西省咸阳市委宣传部出面,邀请省城西安的五位著名作家,分别为这五位企业家撰写报告文学。路遥作为陕西作家翘楚,接受邀请之后,选择为“五神”中最耀眼的企业家、咸阳保健品厂厂长来辉武作传。因为,来辉武不仅是商界奇才,更兼为人行事大方、热心公益事业,这些都使路遥对他产生了好感。同年5月,路遥委托陕西作协同事、《小说评论》杂志编辑邢小利去咸阳采访、了解来辉武,历时一月,由邢小利写出初稿。然后,路遥对初稿进行修改、调整、充实,完稿后定名为《东方新传奇》,发表时署名:路遥、邢小利。该文当年刊发在《小说评论》杂志,后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转载,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反响。后来,邢小利主编报告文学集《东方新传奇——来辉武、505与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作家出版社2007年版),将《东方新传奇》一文收录书中。

2022年2月,笔者通过网络搜索《小说评论》杂志,获知这篇报告文学《东方新传奇》,该文字数11781字,篇首附有编者按:“配合‘505神功杯市场经济与邮电通信’有奖征文活动,为了向本刊读者介绍505和他的发明者来辉武教授,从本期起,我们刊登著名作家路遥(已故)、邢小利的报告文学《东方新传奇》,分三次连载,请读者注意。”由于该文未被收录到《路遥文集》(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路遥全集》(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3年版),应视为路遥的遗作。

为了探访路遥当年的创作背景,2022年8月笔者来到西安,得到陕西作协秘书长王晓渭帮助,联系并通过微信方式采访了邢小利。笔者现将《东方新传奇》全文公布,结合邢小利等作家的讲述及回忆文章,回顾三十年前路遥与来辉武等企业家的交好往事。通过对路遥生命最后时光的追怀,我们似乎倾听到横亘在路遥巨大身影的背后,是他深埋内心的无声的孤独与无助。

一路遥报告文学《东方新传奇》

东方新传奇

——记“505”和它的发明者来辉武

路遥 邢小利

东方,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神奇的土地孕育出神奇的文明和文化。

东方的医学更是神奇的。中国的气功,印度的瑜伽功,神奇而神秘;华夏少数民族的医学,如藏医、蒙医,因其民族特殊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俗,而有着自己的医学特色,象藏俗多天葬,故常解剖尸体,藏医就精于生理解剖,其他如穴位放血、穿刺术、油脂疗法、药水浴身等,都有神奇功效;特别是中医,它那以整体观念、辨证施治、防治结合而见长的一整套理论和方法,更是独步于世界。

人类为了生存,就必须有医疗活动,因此,可以说医学是与人类俱生的。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中医当然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医种之一。与讲求实证科学的西洋医学不同,中医既重视临床实践和经验,重视实证,同时又将对人的医疗活动纳入对天、地、人的整体认识之中,因此,它与东方人的智慧、中国哲学(如中医的基础理论阴阳五行学说即是一种哲学观念)又有深刻联系。中医实质上是一种整体论、系统论的辨证施治,所以中医在医治具体病症的时候,它既对症下药,又重视人体本源上的医疗。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中国咸阳有一个叫来辉武的人,他发明了一种叫“505”的神功元气袋。这是中国传统医学在现代的一次成功实践和伟大创举。

这个元气袋注重培补元气,平衡阴阳,调整气血,通经活络,正是从整体的辩证的观点,防病治病,因而神功非凡。它已成为现代东方医疗史上的一朵奇葩。

咸阳,中国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的皇都,自古人杰地灵。而今又出了神奇人物——来辉武,他发明了具有神奇功效的“红裹肚”,造就了一番让世人瞩目的神奇业绩。从1989年以来,短短几年时间,505神功元气袋及其系列产品,以其神奇的功效和魅力,风靡于中国大地,走俏于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独联体、澳大利亚、东南亚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赢得了巨大声誉。

来辉武——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如今提起咸阳,你可能不知道咸阳市最高行政长官是谁,但没有人不知道来辉武。

505——一个医疗保健的神奇商标。上至国家最高领导人,下至普通老百姓,工、农、兵、学、商、政各界人士,几乎无人不知其名。

从咸阳到西安,整个三秦大地,你随便问一个人,他或她都能给你说一段关于来辉武和505神功元气袋的传奇故事。很有意思的是,某人刚才还在根据道听途说的消息议论505,转眼听说有个会议赠送的礼品就是505,他不嫌路远,即刻赶去,一直等到会散,就为的是领一个505神功元气袋。

来辉武和他的505神功元气袋,已经成了一个东方的新传奇。

如果你接触一下来辉武,他确实给人以日理万机的感觉。他太忙了,无暇坐下来跟你细谈。有机会跟着他跑几天,就会切身感受和见识一下来辉武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

来辉武成了名人,并且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因此,每天都有名目繁多的社会活动要他出席或剪彩,各方面请求支持和赞助的事宜要他去协商,还有许许多多合作项目请他去实地考察,洽谈。比如今天,他早上刚出席了西安“五四”青年节全省十佳青年表彰会赶回咸阳,紧接着又参加咸阳市委召开的一个重要会议;下午马不停蹄又驰往西安,参加由505厂赞助的省上一个体育基金会的新闻发布会,傍晚又赶到省军区招待所,洽谈一项合作项目:晚上在人民大厦会见了几位记者,又星夜返回咸阳,主持厂里的一个会议。第二天,他早上十点在西安止园饭店参加他赞助了50万元的陕西省抗癌基金会成立新闻发布大会,中午十一点又驱车赶到户县,参加户县肝病防治研究所成立大会;他的家就安在户县,他中午回家打了不到十分钟的转转,又赶往临潼一家工人疗养院。路上他嘱咐司机,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可适当开快。西临高速公路上,来辉武的“公爵”牌座车最高时速达140公里,为的是赶时间。行车途中,来辉武又与中央某报记者纵横捭阖地交谈。实在困了,就靠在车座上抓紧时间休息一会。三点多赶到疗养院,他又精神饱满地给全西北的工疗培训班的同志讲课,接下来又是视察疗养院。那里有一座康复中心大楼盖了一多半,资金短缺需要他资助。日程排得又满又紧,一般人可能受不了这种又忙又累的东奔西跑,可来辉武却丝毫不显懈怠之意。

在咸阳,某单位一个传达老头说:“嘿!来辉武现在腰缠万贯,人难见!”来辉武整天忙于各种应酬和工作,人难见是实,但与某些人不同,他人难见脸却不难看。他待人接物亲热随和,慈眉善眼,别人求他办事,请求赞助,他却唯恐得罪了人家,总是想方设法妥善解决。有人还没咋呢就麻缠上了花椒树,架子摆得比驴身架还大,来辉武干了大事却依然谦虚、朴实。他在一次讲话中诚恳地说:“我们的事业还处于创业阶段,每天搞科研、生产、经营十分繁忙,还要接待大量的来访(有时一天达百人以上,要把所有的来访者全部接待,我一天至少需要工作五十多个小时)。一天工作常常达十七、八个小时。繁忙而紧张的工作所产生的简单、急躁情绪及我们的工作人员在接待、销售、服务中的不周之处,可能会使一些同志不愉快,甚至产生误解。我恳切希望同志们给予谅解和理解,并且再次表示歉意。”热诚、善良和宽厚,这是来辉武这个北方汉子给人最为突出的印象。

有人说:三个日本人在一起可以形成一股强劲的力量,可三个中国人在一起,就只剩下了窝里斗,力量互相抵消。中国特殊的社会历史造成某些人一种畸形的社会心理,往往不干事的人反而指责、挑剔干事的人,或几个不干事的人纠合在一起群起而攻一个干事的人。来辉武为了事业劳累不说,可一些无端的流言和指责常使他无法忍受,他有时感慨万分地说:真想撒手而去,到南山里寻一块清静的地方,搭一个茅棚,粗茶淡饭,与世无争,过一种闲云野鹤的室外隐居生活。这完全可能是他在纷扰的尘世中一种内心向往的真实流露。但他更放弃不下他的社会责任心和对事业的追求。有次和他乘车经过咸阳市乐育北路时,他指着两厢一家挨一家生意兴隆的经销505神功元气袋及其系列产品的商店,给你热情地做介绍,你感到他内心充满了欣慰和自豪。当他指着那投资一千多万正在紧张施工的505科技大楼时,你觉得他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因此,他那消极遁世的思想闪念只是对苦恼的心灵的一种调节和平衡,而他必须以百倍的力量和勇气投入现实的事业需要中去。505厂一位从事现代化管理的专家说:在505厂,来辉武厂长是名副其实的厂长负责制,科研、生产、经营等等,来厂长是一手抓。在奔驰着的汽车上,在频繁的社会活动中,来辉武身上的传呼BB机时不时响起。来辉武则几乎是不停点地给随行秘书发号施令,让他们给谁谁回电话,给谁谁打电话,遥控和指挥从接待各界来宾到生产经营的一切事务。不少事务也就在行车途中商量妥当,当即就一一布置下去。

来辉武在出席一些会议并发表讲话时,他除了适当讲一些与会议有关的话题,总是念念不忘适当而及时地宣传和介绍505产品和505事业。他不用讲稿,侃侃而谈如列家珍。他还热心于讲解人类抗衰防老,维持和保护生命机体健康的经验和科学养生法,从生理讲到心理,讲得很生动。他在实事求是地讲505元气袋神奇功效的同时,总是强调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的作用。他说没有正确的卫生知识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即使吃了太上老君炼的神丹也难起有效作用。他几乎是到处宣讲:冬吃萝卜夏吃姜,免得医生开处方;早晨的盐汤如参汤,晚上的盐汤赛砒霜;少盐多醋,少糖多果;人要得而不喜,失而不忧;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心平气和,横批能忍则安……顺口到来,引人入胜且给人以启示。

来辉武将全部身心投入到了505的事业之中,投入到了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人的延年益寿的无量功德之中。

来辉武说,他之从医,也许是命中注定。

是命运选择了他,也是他选择了命运。

来辉武祖籍是湖北那个神秘的神农架。在兵荒马乱的年代,祖上辗转陕西数县,最后定居在秦岭山脚下的周至县。新中国诞生的那一年农历五月初五(命中注定505?),来辉武出生在周至县农村。无论是在神奇是神农架,还是在浩瀚的秦岭,他的祖辈依山靠山,不是上山砍柴,就是上山采药,砍柴卖钱糊口,采药治病救人。世代采药的生活方式,使来家积累了丰富的中草药知识,并且在生存的经验中悟得了许多宝贵的养生和长寿之道。这样的家庭背景,无论是作为遗传,还是作为传统,无疑都给了来辉武深刻的影响。因此,来辉武从小就对中医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喜欢采集中草药,善于观察奇花异草。上初中时,他利用课余阅读了许多医学书籍。神医华佗,药王孙思邈,李时珍等古代著名医学家,宛如一座座丰碑,矗立在来辉武幼小的心灵。从那时起,来辉武就萌生了终生致力中医药学研究,为人类造福的宏大志愿。

然而命运给他安排的却是另一条路。而且似乎还是一条平坦宽阔的路。

来辉武聪明、有才干,也有魄力。他中学毕业在户县八中办了个电机厂,产品销售十几个省,职工年人均创纯利润三万多元,建校舍数十间,全省第一家向全校学生免收学杂费,省报表彰,小小的校办工厂竟创出了大名声。来辉武的精明强干被县上看中,他被调到县上筹建县第二工业局。此后十多年,他先后担任过县委机要秘书、县委工交部副部长、县经委党委副书记、对外经贸局副局长,又被送到中共西安市委党校学习,之后又被调到咸阳市政府部门负责商业局体改办工作……仕途上一路顺风。

在咸阳保健品厂,一位老专家对我们说:他反复观察、研究来辉武,认为来辉武有他独特的思路,他的许多想法是超越常规的,你不能用常规去理解、衡量他。来辉武身上有一种干大事的魄力和创造一片新天地的强烈欲望。

按常规,来辉武本来可以顺着走顺走熟的仕途一直大踏步地走下去,前边的道路虽然不敢保证都铺着鲜花,但以他的才干,一个小小的天地显然不能局囿他。在户县任县委工交部副部长、县经委党委副书记时,因无正职,他主持全盘工作,当时在户县部局级干部中,他是最年轻的。而且,他做官也是个声誉颇佳的好官。农民家小孩的脚被猪咬了,还有两户农民遭了水灾,生活有困难,他搜遍全家人的口袋送去120元钱,说是县委给的救济……

然而,就在他过了而立接近不惑的时候,他毅然决定弃官从医!这是他对人生、命运的重大选择。无疑,在世俗的眼里,做官对个人来说,是又光又亮的坦途;而从医、创业则是布满泥泞的坎坷道路,何况他是白手起家。

其实,来辉武在从事党政工作的多年里,并未忘情、也一直没有停止过对祖国医学的研究。他如今在世俗的惊愕中毅然挂冠而去,只是为了实现他心中一直向往的“不做良相,甘为良医”的人生梦想。

505所以叫505,来辉武说:一是总结了505名百岁寿星的养生规律;二是综合了具有500年以上历史的5个神奇秘方;三是取来辉武的“武”(5)字,故其名曰——“505”。

505——这个神奇的名字中,就包含着来辉武艰苦求索的生命历程。他在太白山采药时,遇到一位白须髯髯的老道。老道为他一片济世救民之心所感动,以古训对他说:“医已病之病,为下医;医欲病之病,为中医;医未病之病,为上医。真欲为医,当有此胸怀!”从此,来辉武心中就萌发了一个大胆而美丽的梦:寻求一不用吃药,二不用打针,三不用开刀,有病治病,无病防病壮身,还能抵抗衰老、延年益寿这样一种有神奇功效的宝物。

为了这一个神奇而激动人心的梦想,他满世界走访名医,走访游街串巷的郎中。

他满世界地搜集民间秘方,偏方,验方,土方。

他踏遍渭河两岸,深入秦巴山区,多次攀上太白山巅,远上四川、甘肃、新疆……踏遍青山,求方若渴。

许多年里,他将微薄的工资的很大部分都花销在了他对医道的求索之中。出门他是白开水泡馍,居家则是粗茶淡饭。至今,他仍然喜欢吃家常便饭,多少高级的宴席他硬是觉得吃着不畅美,说是吃两碗面条最香而且顶饱。这倒不是说他怎么不忘本,而是从中可以看出他那长年累月形成的饮食习惯。他还订了数十种医学杂志,买了许多祖国医学经典,《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记》、

《千金要方》、《金匮要略》、《本草纲目》……一摞又一摞购置于手头。而他是家庭的支柱,上有老人,下有妻儿,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跟自己过着清贫的日子。令他欣慰的是,全家人都理解他,毫无怨言,这既加重了他内心的歉疚,同时也更激发了他早日完成事业的决心。

来辉武在工作中,由于经常下基层,耳闻目睹了广大农村缺医少药、医疗卫生条件落后的状况,这更加坚定了他研究中医药学的信念,同时也增强了他早日实现夙愿的紧迫感。他不能忘记,在如诗如画、山清水秀的秦岭山中,当疟疾魔影般在这深山中游荡时,善良的山民只能躺在茅屋中呻吟,哭泣,烧香求神。一个乡医疗站,只有一个听诊器,头疼脑热都对付不了,大灾大病更是无可奈何。药王孙思邈在《千金方》序中曾说:“人命至重,贵于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可山民求医无力,多少人痛苦而死,命如草芥。而那漫山遍野,一片一片、一丛一丛的中草药,羊啃,牛踩,或被一筐筐割回家,晒干了当柴烧……每当想起这些,来辉武的心情就无比沉重,心中如有烈火在烧。

多少年的积累和准备,多少年的渴望与等待,在他将要迈入不惑的门槛时,他终于下定决心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

调整人生的风帆,他迈入了另一个浪花激荡的海域,眼前展现了另一片崭新的天地。

来辉武经过反复研究、试验,终于,一个内配西洋参、冬虫草、血茸、羚羊角、牛黄等50多种天然名贵中药,样子类似民间裹肚的普通而神奇的东西诞生了!这个被叫做“505神功元气袋”的布裹肚,来辉武先在自己和亲朋好友身上反反复复试验之后,确证和确信了它的神奇功能之后,他开始向地方党政领导汇报,向省内外专家面陈,一个挨一个地去叩大医院的门,请求鉴定、试验、观察。

这个看起来平常得如农村娃娃肚子戴的红裹肚一样的东西,是他20多年研究和心血的结晶,它囊括了很多前贤医案、民间验方、宫廷保健配方以及数百名老寿星、老和尚、老道士的养生秘方和长寿秘诀。

尽管来辉武对自己的红裹肚因为充分了解而充满自信,但还需要专家在鉴定之后给他发明的这个红裹肚以“出生证”。

即使来辉武把他的红裹肚说得天花乱坠,它最终必须经过科学的验证。专家首先是怀疑的、挑剔的。这其实是一种严谨的科学态度。

专家们询问他的理论依据。

来辉武拿出他的论文《浅谈内病外治》。这篇论文比较详细而集中地阐明了来辉武发明神功元气袋的思考和研究。论文中说:

——人体五脏六腑之病,习称“内病”。体表、外伤、经络之疾,习称“外”病。

——“内病外治”,不是来辉武的发明,而是祖国医学传统疗法之一。《黄帝内经》的秦汉时代,就有内病外治的史实。汉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和《金匮要略》中内病外治法的论述更多。晋、唐、宋、元、明的医学著作中,内病外治更是屡见不鲜。清时外治法大师吴师机说:“凡病多以外入,故医有外治法,经文内取外取并列,未尝教人专用内治也。”以此阐明外治法的起源。

孙思邈生于581年,在人间度过101个春秋,恐怕和他内病外治无法分开。

外治法道理同于内服,只是给药途径不同:这就是《理瀹骈文》所说的“切于皮肤,彻于肉理,摄于透气,融于渗液”。并随其用药,能祛邪,拔毒气以外出,抑邪气以有消,能扶正通营卫,调升降,理阴阳,安五脏,能挫折五郁之气,而资化原。

——内病外治的依据在于,经络传导,皮肤透入,粘膜吸收。

气血不足,面色则灰白。体内疼痛,面部则痛楚。口唇紫绀,多系心血管病。面部泛黄,多系肝胆病。虹膜渐白,多系贫血病。通过贴、敷、洗、熏、涂、扑、浴等,使药物效用,直达病患之处,这就是皮肤投入。在口腔、鼻腔、肛门、阴道等粘膜处给药,这就是粘膜吸收。

——内病外治有三焦分治法,膏药使用法。吴氏的三焦分治法为上焦、中焦、下焦,疗效甚为理想。

——神功元气袋就是以此为据,求之以新,不让药物直接敷身,而以“长寿裹肚”缠于脐心,方便又美观,适于今人之求。

这就达到了“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散者收之,结者散之,容者除之,劳者温之,坚者消之,留者攻之。”

——内病外治施药于外面起效于内,与声、光、电、磁相结合,不仅可以发挥声、光、电、磁本身的治疗效能,而且可借助它们的能量,促进药物由外入内。

——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同时,师古而不泥古,还要敢于进取、创新,方能促其更加完备与发扬光大。

这一论文连同“红裹肚”,取得了专家、权威和有关部门的认可,“红裹肚”开始了临床观察……

一批毕生从事中医药研究的老教授、专家们以十分严谨的科学态度来检验来辉武的科研成果。

在没有获得大量可靠的反馈信息之前,他们保持着沉默。

反馈回来的信息令人瞠目结舌。

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提供了3份临床观察报告:

(一)505神功元气袋872例临床观察分析

金光副主任医师本项观察表明,神功元气袋对40余种疾病有效。

胃功能紊乱、慢性腹泻、胃炎、肾虚腰痛、痛经等26种病症计829例,痊愈554例(占66·8%),显效176例(占21·2%),有效63例(占7·6%),无效36例(占4·3%),总有效率95·7%。

另有十余种病症43例,不同程度有所改善。

(二)505神功元气袋治疗慢性腹泻的临床观察分析

张淑芳副主任医师等观察85例慢性腹泻患者,用神功元气袋治疗,痊愈54例(占63·5%),显效27例(占31·76%),好转3例(占3·53%),无效1例(占1·18%)。

(三)505神功元气袋儿科50例临床观察分析报告

付淑琴副主任医师报告用儿童型神功元气袋治疗50例儿科疾病的疗效突出,认为小儿皮肤细嫩,外用药的药力更易渗入体内。

另外,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提供的3份临床观察报告和山东中医学院张文高副教授等提供的报告都表明:505神功元气袋疗效显著。

专家们信服了。经过国内外数十万患者的使用,“505”神功元气袋的疗效被社会广泛地承认了。

后来,以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顾问、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西医结合研究会副会长、著名抗衰老专家陈可冀教授、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咨询团顾问肖培根教授、全军中医学会常务理事、第四军医大学教授吴一纯为正副主任的专家鉴定委员会再一次对元气袋进行了大规模、系统化地分析鉴定,确认:

“505神功元气袋是根据中医传统保健养生和内病外治理论,参考历代保健医方和经验精心研制首创的产品,组方合理。具有平衡阴阳、调整气血、通经活络作用。经药检部门按质量标准检测合格。基础研究与临床观察较系统。经陕西、山东及北京3个中医药医疗研究单位临床观察1205例,表明对消化系统多种病症,如胃脘痛、胃炎、慢性腹泻等疗效突出,对妇科月经不调特别是痛经有良好的保健医疗效果,对腰肌劳损、呼吸、心血管、神经、泌尿等系统及儿科部分慢性病症也有较好的作用,对中老年虚损衰弱和多系统慢性病症的常见症状有较好疗法,安全、无毒副作用,无致敏和皮肤刺激作用。经激光微循环血统计和数字红外辐射计检测证明,对气海、命门、肾俞、印堂、劳宫等穴位微循环和温度有改善和调节作用。对脑血液循环有改善作用。两个中医研究单位进行了24项药效学实验,证明有提高实验动物白细胞介素Ⅱ活性等免疫功能,提高红细胞SOD含量等方面的作用,果蝇寿命实验证明有延长其寿命的作用。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及气相色谱仪对元气袋药物挥发性成分检测已确定有61种化学成分。进一步阐明了元气袋疗效作用的物质基础。

本项研究选题准确,设计合理,手段先进,思路新颖,资料齐全,数据充分,科学性较强,将中医药传统的外治保健用品的研究提高到新的科学技术水平。

本元气袋有效、安全、简便、实用。经陕卫医材字(1989)006号批文正式批准生产投放市场后赢得广大患者、社会各界和海内外人士的广泛赞誉,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一种较好的医疗康复保健用品。

本综合性研究成果处于同类项目研究的国内外领先水平。

建议申报省级科技进步及国家星火科技奖。”

专家的鉴定就是一盏命运的绿灯。来辉武成功了。

505神功元气袋刚问世不久,就以其独有的魅力,风魔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

1990年元月,北京农展馆举行全国优质农产品展销会。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名、优、新、奇、特产品大荟萃。其中,中国老年报社咸阳保健品厂的505神功元气袋格外引人注目,成了争相购买的抢手货,北京农展馆刮起了一股红色的旋风。对505神功元气袋慕名已久的顾客一次就购买好几个,自己用,也作为馈赠礼品送予亲朋好友。很多人则是初次相识,他们颇觉好奇,询问、索要说明资料,一旦了解了它的功能之后,便抱着试一试的心理买上一只、两只。仅仅数日之后,这些顾客又纷纷再次来到505元气袋展销柜台前,向工作人员反映他们带上元气袋后的意想不到的疗效,他们或将热情洋溢的话写在留言簿上,或再买上几个元气袋,声言回去送人。前来参观的中央领导李德生、段君毅、严济慈、廖汉生、马文瑞、程思远、胡绳等人听了介绍后,对505元气袋非常感兴趣,当听说这种新产品目前在国内供不应求,并已远销美国、日本、西德、新加坡以及港、澳、台等地方时,十分高兴,当场为该厂的参展工作人员题字留念。

也是90年元月,在上海,《解放日报》、《上海老年报》分别在显著位置,用醒目的标题报道了即将举办的上海九〇年“百老文艺明星迎春联欢晚会”的消息,并特别说明,这次联欢会唯一的馈赠礼品就是中国老年报社咸阳保健品厂生产的“505”神功元气袋。当陈述、程之、俞振飞等百名老明星、老艺人如愿以偿地拿到505神功元气袋后,无不兴高采烈。

一夜之间,京城内外,上海滩头,同时涌起了征购505神功元气带的热潮。

紧接着,从春至秋,短短数月时间,应全国首届科技贷款成果展览会、全国医药卫生科技成果展览会、中国中医药文化博览会等邀请,神功元气袋连续八次进京展销、每次都被人们争相抢购,每次都供不应求,每次都要刮起强劲的“红裹肚”旋风。刘澜涛、习仲勋、马文瑞等中央领导对神功元气袋在京试销一年取得可喜成果表示肯定。马文瑞说:“神功元气袋具有的神奇疗效,在京已得到证实,说明祖国医学确有许多有待发扬光大的传统”。空军前司令员张挺发将军托工作人员持介绍信专程来展销会购买元气袋。无论是中央领导还是普通群众,乃至海外朋友,他们都被这个小小的红裹肚迷住了,震撼了。

咸阳保健品厂,也以令人惊异的速度在发展,几乎天天在招人,扩大生产,产品仍供不应求。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省会城市都飘着505彩色三角旗。505元气袋还漂洋过海,跻身惯于用西药的许多西方国家的医疗市场,进入了50多个国家和地区,备领风骚。505神功元气袋甚至成了国家领导人赠送国际友人的礼品。

而自从元气袋投放市场之后,每天都有雪片似的患者来信飞向咸阳保健品厂,飞向来辉武本人。为此,咸阳保健品厂设了包括研究生在内的6名专职人员,让他们每天专事回复国内外来信。患者们在来信中纷纷报告他们戴上元气袋后所遇到的奇迹,并表示衷心感谢。

江苏张家港市塘桥工商所庞张在来信中说:我多年便秘,最近左臂下生一夹蛋,酸疼,逐日长大,使用元气袋三天后大便正常,夹蛋缩小,停用一天,夹蛋又长,重新使用十天,全部消失。

河南平顶山矿务局第七中学一位姓李的同志来信说:我患严重的脑神经衰弱,主要是头晕目眩,失眠,并由此引起腹胀满。一年多来曾服多种调解神经类药品,全无效果。四月份买到元气袋后,日夜佩戴,仅一星期腹胀满完全消失,后又将元气袋覆盖太阳穴上,神效立观,睡眠有了很大改善。

日本宇治市日中青年友好协会理事长川西强先生来信并在日本的《洛南日报》撰文说:我在中国上海、西安、洛阳、咸阳等地访问中,最使我感兴趣、最独特的就是中国咸阳的505神功元气袋,我使用不到十天,瘦了三公斤。

美国马里兰州白斯德大街安娜女士来信说:我居住在平均不到一秒钟就有一辆汽车通过的街道,严重的噪音使我精神不安、失眠,长年的美式生活使肠胃不适,以致于体内的一系列功能紊乱,吃了大量西药并不见效,精神上很痛苦。就在这时,我从8月29日《人民日报》(海外版)上看到了“505神功元气袋”的报导,立即向中国老年报社咸阳保健品厂投书求购,使用一个月后,不用药物便可入睡,头疼十余年的历史再未犯过一次,长期消化功能低下的毛病得到很大程度的缓解,我真不知怎样感谢505元气袋的研制者来辉武先生。我的一些经营药品的朋友都愿意经销元气袋,他们认为:505神功元气袋是医学史上的奇迹,进一步提高了中医药在世界医学界的地位。

元气袋在纽约展销时,翻译小姐拉肚子,话讲一半就憋不住跑厕所,来辉武让她戴上袋子试试,半小时后就不拉了。翻译小姐立时现身说法,变成了推销员。

美国新泽西州彼得恩来的夫人患肺气肿、更年期综合征,痛苦万分,跑遍了美国各大名医院求医而不治,经友人介绍用了元气袋,症状全消,感觉良好,一下就拿出40多万美元,支持来辉武的科研生产。

广告、报纸、电视把505说得再神乎其神,那并不算数;真正算数的,还要使用者点头。患者是“上帝”,患者的承认就是“上帝”的承认。

505神功元气袋确实“神功”非凡。它闯出了名声。

短短三年时间,505神功元气袋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了巨大的声誉,迄今它已连续获得国际国内三十一项权威性的大奖。

1991年6月。美国纽约:第十四届世界发明家博览会世界发明家奖。第十四届发明家博览会国际成果奖。这是中国医药保健品在美国获奖的唯一产品。

1991年5月。法国巴黎:第八十二届巴黎国际发明博览会发明铜奖。

1990年11月。泰国曼谷:泰国中国星火计划项目展示金奖。

1991年4月。中国天津:中国优质保健产品金奖。

……

在刚刚结束的92年中国消费者最喜爱的五十种保健品评选活动中,505神功元气袋经过数万名消费者的裁决,名列金榜第一。如果说前面得的是“金鸡奖”,那么这个就是“百花奖”。

1991年,仅有200人的咸阳保健品厂销售收入近半个亿,实现利税646·56万元,人均创收29·5万元,人均创利税3·92万元。

我们曾问咸阳保健品厂青年:“你们来厂长爱训人吗?”好几个青年说:来厂长很关心青年人的成长,他要训人,就是批评谁没有事业心,光知道玩乐。为社会创造了巨额财富的来辉武,至今依然过着简朴的生活。一间约12平方米的屋子,就是他目前的办公室兼宿舍。进去看看,里面没有地毯,空调。墙上挂着锦旗和国家领导、名人的题词,屋里摆满了装药材的瓶子、罐子、报纸、杂志、来信、文件以及患者送来的各式各样的纪念品。他的办公桌后是一架书,桌上是患者来信。

来辉武将心全扑在了事业上。对事业,他的心很重;对个人生活,他的心是淡泊的。

来辉武过着简朴的生活,但他的心胸是阔大的。他不仅仅关心企业的盛衰成败,而且对整个社会有一种责任感。他说:“现代经济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技的竞争,而科技的竞争又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培养又依赖于教育,没有良好的教育就没有优秀的人才。目前,国家财力有限,教育、科研经费严重不足,教育、科技、医护人员生活清苦。要改变这种状况,改变落后挨打的局面,就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发展我们的教育、科技、医疗卫生事业。”为此,他把国外捐助的科研经费和酬金拿出来,资助教育、科技、文化和医疗卫生等社会公益事业,先后设立了“505医德奖”、“双五文学奖”、“陕西省505教师奖励基金”、“陕西省505星火科技奖励基金”、“西北大学505奖励基金”等。91年一年之内,他就给社会捐助了650万元。他的秘书说,这还是保守数字。这不仅仅是一种对社会施善,更主要的是反映了来辉武作为一个企业家的阔大气魄和长远的眼光,反映了他对社会发展对祖国繁荣兴旺的强烈责任感。

鉴于来辉武发明的505神功元气袋及其系列产品在国际国内的广泛影响,以及他在医疗保健方面的杰出成就和对社会的巨大影响,社会也给了他应有的名誉:

中国医学科学院西安分院中西医结合研究所研究员,西安医科大学顾问、名誉教授,西北大学名誉教授。前不久,著名科学家钱三强又把“中国科学技术讲学团教授”的烫金聘书送到了他手上。

这些,既是对来辉武劳动成果的一种社会承认,也是对他劳动价值的充分肯定。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对来辉武作了高度评价和热情鼓励。

国务院总理李鹏,在陪同印尼总统苏哈托访问西安期间,专门抽出时间约见了来辉武,详细询问了他的事业发展状况,肯定了他的贡献。李鹏说:“小小的神功元气袋使用方便,不用打针吃药,佩戴不影响工作、休息,真是为人民办了一件大好事,人民感谢你!”约见以后,李鹏夫妇和来辉武一起合影留念。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瑞环来陕西时接见来辉武,说:“早就听说你了,你使中国医药保健品在第十四届世界发明家博览会上首次金榜题名,你的研究成果长了中国人的志气,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益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王震题词:为民造福。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习仲勋题词:甘为良医,无私奉献。

全国政协副主席马文瑞题词:发掘祖国传统医学,为人民造福。

中顾委委员、中国红十字总会会长、中华全国中医学会会长、原卫生部部长崔月犁题词:腾飞。

来辉武感激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他的事业的支持和关心。

来辉武认为,所有的成就和荣誉,都属于历史,关键是要继续创出更大更新的人生境界和事业天地。来辉武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中国其实是一个很重视养生的国家。中国的几千年文化,从老庄哲学的逍遥养生到儒家的修心养性,乃至文学的诗可以怨以排遣郁闷胸怀,音乐的追求宁静清远的意境和怡情悦性,其实都可以从追求心理健康以养生这一角度来理解。更不要说道家的炼丹服药,历代帝王孜孜以求长生不死。这些都可以看出人对生命是多么珍爱。所以《黄帝内经》中言:“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所以孙思邈在《千金要方》开篇即言:“人命至要,贵于千金。”

来辉武发明神功元气袋对人的生命的健康长寿无疑是一大贡献。所以人们称505神功元气袋为“医学史上的奇迹”,“传统医学之结晶”,中国“医疗史上的一大创举”。然而来辉武明白,为实现人类健康长寿的梦想,追求应该是永无止境的。来辉武在不断开拓更广阔的天地。如今,他研制的505神功元气袋第二代产品,已顺利通过鉴定,并已投产。

来辉武坚定地走着自己的路。来辉武和他的505厂创造了奇迹。他正创造着新的奇迹。

二路遥在最后的日子

20世纪90年代,路遥迈入了生命历程的最后两年。这一时期,路遥在文学事业上收获了桂冠和荣誉,而在现实生活中却面临诸多的不遂人意,加之此时疾病缠身,使路遥搁浅了创作长篇小说的雄心壮志,转向了散文随笔,其中包括为陕西民营企业家撰写的报告文学。这在当时是文学界盛行的有偿文学,由企业家出资,作家获得的稿酬往往是正规报刊的二至三倍,而这正是经济境况不佳、家庭负担沉重的路遥所乐意接受的薪酬条件。因此,路遥与陕西省内的企业家有了较多的交往,他们中间,有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商界精英来辉武,有咸阳农村企业家张文远,也有西安创新型企业家高玉涛等人,当然路遥与他们间相互赏识之外,经济因素也是主要的考量选择。

1992年春天,路遥完成了心灵自传《早晨从中午开始》,紧接着他面临急迫的经济问题,准备装修房屋留给自己的女儿,还要给自己的《路遥文集》筹措出书经费,而这需要大笔金钱,路遥由此陷入焦虑苦思中。为解燃眉之急,路遥不得不将目光和心力转向了有偿文学——替企业家写报告文学,路遥的文友、作家晓雷撰文回忆路遥在临终这年写作有偿文学的状况,写道:

一家大企业要搞一次形象宣传,想请知名作家捉笔书写一组文章。企业倒是有名的企业,但出手并不阔绰,计划一篇文章付酬一百大洋。组织这次活动的人十分作难,恐怕路遥这样的作家连吸烟的费用都不够。企业家问,那需要多少?组织者说,你给一百后边再加个零,看看如何?企业家牙一咬,拍板了,但组织者仍然心存忐忑,不知道路遥肯不肯屈就这次活动,试探着把这些情节讲给路遥听。没想到他听后咧开嘴巴嘿嘿一笑:那就捡这两个小钱。原定一周截稿,估计路遥会拖上十天半月,又没有想到路遥第四天提前交差,而且写得极其认真,题目醒豁,行文大气,誊抄得如一贯的干净工整,让组织者也不能不觉惊讶。

[1]

对比八十年代路遥曾发出的豪言壮语“要拿诺贝尔老先生几个钱”,此时的路遥已经面对现实,计划经济环境下成长的他久已适应了集体主义思维模式,而今却要在市场经济的滚滚大潮面前学会商品交换方式行事,他终究明白了文学不仅可以服务于政治,还可以创造出财富,尽管这两方面的代价都是使文学受损。

路遥膜拜的文学大师托尔斯泰,曾经尖锐地讽刺过这种食利的作家,他说:

因为我写作,有人就付给我钱,我吃得精美,住得好,男女宾客,高朋满座,名气大。文学,就像种种包销行为一样,不过是一种巧妙的剥削,只对参与者有利,无利于人民。任何一种劳动也不像文学劳动这样容易得到补偿。

[2]

这些话,犹如烧红的烙铁一样,沉痛地烙在曾经信奉“文学神圣”观念的路遥的心口上。然而,时代环境已经变换,逼使他低下了一向高昂的头颅。

路遥的文友、作家李天芳在回忆文章《财富》中,也描述过路遥临终这年对金钱的渴望和无奈:

今年盛夏,西安刮来一阵股票热,市民为之躁动不安。正在这时,我们大家的朋友省电台的郭匡燮急急地捎话说,他们单位已买到某某公司的法人股,分在他名下的那部分他买不完,哪位朋友愿要赶快来买。自然路遥也拿了家里仅有的现款,第二天随大家高高兴兴地去了。

他平日对排队拥挤的场面最受不了,最不耐烦,那天竟老老实实地坐下等待,只是一根根地抽着烟。中午他听说后边的事还多着哩,少说也得跑几次,一下就望而生畏,再也忍耐不住了,急忙求我替他代办下边的事。哪知这股票拿到手,已是三、四个月后,其时路遥已重病缠身,卧床不起了。

那是个星期天,探视他的人特别多,我不敢让他多说话,待旁人一个个都走后,赶快把带来的股票交给他,并将各种事宜一一交代清楚。他坐着一张张看过,面露喜色。我趁机给他打劲说:“你快点好起来,好了可以去炒股。当年马克思也炒过股,赚了一笔英镑呢!”

几天以后,我还听说,在我离开医院之后,路遥曾几次对探视他的朋友说:“我现在是有股票的人啦,买了某某公司的股票……”他说的就是我帮他买好并替他保存着的那份股票,属于他的那部分总值为2500元。

[3]

“革命者没有私人生活”,这是革命年代的理想主义者的信念,路遥和他的同龄人都是深受革命影响成长起来的作家,路遥的延大学友、延安政协主席樊高林在2021年接受笔者采访时谈到,路遥上大学时最爱的一句歌词就是“革命理想大于天”,

[4]

但是,要到怎样窘迫的境地,才能使高傲的路遥在金钱面前妥协!

“金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这句中国大陆90年代初流行的口头禅,用来形容路遥当年的经济境况是再贴切不过了。虽然,路遥担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每月从作协领取197元高工资,但这只是路遥的固定收入,而路遥每月的支出情况,却是外界无人确切了解的。2020年笔者在铜川采访路遥四弟王天乐的遗孀梁志,她向笔者出示了路遥家庭每月开支单,花销达到280元——330元,远高于路遥的工资收入。

[5]

同时,路遥还要赡养陕北老家的两家父母,帮扶众多弟妹,2021年笔者在延川县郭家沟采访路遥的老家邻居王保燕,据他讲述,路遥有时候给父母寄钱都接应不上。

[6]

不仅如此,路遥每月写作过程中必备的香烟咖啡,也是一笔庞大开支。俗语“只见鱼喝水,不见鳃来漏”,人们往往只看到路遥身为名作家显赫的派头,哪里体会到路遥难言的艰辛!

与陕西作家们窘迫的境况不同,当时,咸阳地区民营企业家的生意正做得如火如荼。

20世纪90年代,正是中国保健品行业迅速发展的黄金十年。来辉武作为时代骄子,以企业家的魄力和发明家的精悍,率领团队精心研制发明505神功元气袋及其系列医药保健品,使企业的年销售额过亿,开创保健品行业的一个神话,推动企业所在的城市——咸阳成为中国的“保健品之城”。来辉武还把中国保健品推向世界,以至美国旧金山市市长弗兰克·姆·佐敦把1995年10月2日定为“美国旧金山市来辉武教授日”。当时,来辉武在国内的声望如日中天,他被誉为中国的“保健品之父”,有民间谚语形容道:“到陕西,地下看兵马俑,地上看505。”

难能可贵的是,来辉武在铺天盖地的荣耀和头衔加身之际,始终保持着一份普通人的平常心。他为人豪爽,行事大方,急公好义,致力慈善,他创立的505集团早在90年代就为各种社会公益事业捐款超过了两亿,这在当时是天文数字,其中仅希望小学就建立数十所,救助失学儿童上万名。知名财经作家谭儒曾撰文盛赞来辉武在咸阳的义举,写道:

“有困难,找来辉武!”当年,这句话在咸阳很流行。

1993年——1998年期间,我常去咸阳看望来辉武,常常看到许多需要帮助的人挤满了505门口,只要能帮的,来辉武从来都没有二话给予帮助,我也问过几位需要帮助的人,他们从遥远的新疆、海南都跑到了古都咸阳,寻求帮助的理由千奇百怪,尽显人生的悲惨。

那些年,来辉武用于各项社会公益事业的捐助达数亿元,救助失学儿童上万人。我后来也成为了那千千万万中被他救助过的一员。

[7]

然而,与路遥的大气兼霸气一样,来辉武既豪爽大气,又脾气火暴,这使他们俩容易授人以柄,路遥的文友、书法家马治权谈到这个问题时写道:

成功需要人脉,而人脉就是人情。欠下人情了,就必然要偿还。你是个名人,你就得担当更多的人情。

否则,你将到处受到冷遇和白眼,甚至寸步难行。来辉武当年发财了,但钱财让他得罪了许多人。路遥当年成名了,但不少人说他不帮人。

[8]

路遥和来辉武,都是90年代初期享誉大名的人物,都在各自的领域里独领风骚,都是贫穷落后的陕西农村走出来的奋斗者楷模,都在功成名就之后陷入最后的孤独。因此,两人的相交时间虽然短暂,但惺惺相惜、相互尊重,成为朋友,正像古人所说的那样“白头如新,倾盖如故”。

路遥在生命最后两年,他的身边出现最多的有两类人:文艺青年和企业家。路遥身边的两位同事兼助理:诗人远村和作家航宇,当时都是文学青年,他俩从陕北延川县和清涧县追随路遥来到陕西作协,还有青年作家邢小利、朱鸿,评论家李国平、翻译家孔保尔等,以及西影厂青年导演何志铭,他们都以聪明精干、思想活跃获得过路遥的赏识并与路遥交好。其中,邢小利因性格随和赢得了路遥的喜爱,他曾撰文回忆自己与路遥交往的点滴琐事:

在作协,半夜里他常敲我的门要馍吃。爱吃蒸馍,蒸馍在炉子上一烤,就一根大葱,那是他最爱吃的美餐。有时我家里没馍,给他拿几根黄瓜,他吃起来也香得馋人。有一天晚上他要吃的,我家里只有饼干,我给他,他还不要,说:“那是娃的,给娃留着。”我硬给他,他才拿了一点。

[9]

除过文学青年,路遥也赏识企业家,在他看来,陕西的企业家绝大多数来自乡野,在困难年月里受尽磨磋,白手起家,艰苦创业,值得同情和赞赏。1991年岁尾,他在勉励青年企业家高玉涛创业的信里,像长辈那样谆谆教诲道:

玉涛:

信收读,很感慨。我知道你和苏剑创业的艰难。在这世界上干成任何一件像样的事都不容易,更何况在目前中国的背景下。不过,你和你的战友们已经走过了漫长而艰辛的道路,并且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那就应该咬紧牙关走完这最艰险的一段。……

至于目前的社会情况,只能随俗就俗,以保障事业的发展。整个中国处于大转型期,这一进程中所有的“把戏”都可视为正常。它有负面的东西,但也会造成许多可以通融的机会给有才华的人提供驰骋的天地。我相信你们完全可以把握自己的命运——你们已经是这个社会中成熟的果实。

[10]

路遥充满善意地帮助这位陕北走出来的小老乡,不仅是精神上鼓舞,而且应高玉涛的请求,为他创办的乡镇企业——普惠公司创作厂歌,为此,路遥还特意找到著名音乐家赵季平,请他为厂歌谱曲。2021年笔者通过微信方式,采访远在澳大利亚的高玉涛,据他讲述,这首厂歌是1991年冬天至1992年春天路遥与赵季平创作、谱曲、录制完成,而且没有收取分文费用, 高玉涛为此感叹:“路遥大哥对我有恩!”

[11]

在此,笔者将这首厂歌《普惠之歌》全文公布。

普惠之歌

(路遥词 赵季平曲)

亲爱的黄土地山连着山,

告别了大山走向平原,

平原上创造了大山的业绩,

热情就象燃烧的火焰。

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普惠是我们生命的源泉。

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普惠是我们生活的源泉。

不忘记昨天是为了明天,

珍重今天是为了明天。

明天的前程会更加美好,

理想扬起金色的风帆。

追求卓越,把握成功,

普惠人走在时代的前面。

追求卓越,把握成功,

普惠人走在时代的前面。

高玉涛还出示了路遥写于1991年冬天的亲笔信,笔者现将该信全文公布。

玉涛、苏剑:

二位好!

遵嘱写了两段歌词,先寄你们,请琢磨一下并可征求一点意见,等见面后再确定。如你们认为可以,也可打个招呼,我即可找赵季平让他谱曲。我年轻时曾写过一些歌词,后来再没写过,这次“重操旧业“,把自己都逗笑了。

祝好!

路遥

7/11

相比同时期的企业家,路遥最为看重的就是来辉武,因为来辉武不仅事业辉煌,更有济世救人之心,符合路遥心目中那种建功立业、乐善好施的儒商典范。因此,当咸阳市委宣传部组织省城作家为“五神”作传时,路遥立即选择来辉武,并委托勤力多劳的邢小利去咸阳采访来辉武,邢小利后来回忆往事写道:

5月初的时候,路遥答应为中国咸阳保健品厂厂长来辉武写一篇报告文学。

这不仅因为来辉武是一位有名的企业家,还因为来辉武极有魄力,颇有远见,来辉武是中国屈指可数的积极支持文化教育事业的企业家之一,当然,也因为路遥跟来辉武是朋友。但路遥一时忙得脱不开身。5月份的时候,路遥的爱女路远正在上学。路遥要给女儿做饭。他委托我去采访。然后经他手完成了报告文学《东方新传奇》。路遥对这篇报告文学很认真,稿子完成后,他让我去征求来辉武的意见。在等待意见的日子里,他甚至推迟了回延安的计划。

[12]

2022年邢小利接受笔者微信采访,谈到这段往事写道:

当时是中共咸阳市委宣传部组织的,省上五位著名作家写咸阳市的五位医疗、保健品生产方面的专家,号称“五神”。路遥选的记写对象是来辉武,来辉武当时的名气和影响最大。

路遥去世后,来辉武送6000元钱,是额外的,不是写作酬金。写作报酬由写作组织方付,当时钱不多(在那个年代也不算少),具体的数字记不清了,大约是每篇500元吧。

路遥当时请我与他合作写(其他的四位作家都是自己写)。我跟踪采访、了解、熟悉来辉武,用了大约一个月,其中既有我的观察和印象,也有505企业给我的一些材料,我写出了初稿。

路遥起的文章名字:东方新传奇。他对全文有修改,调整,充实,总之,经路遥之手完成。

《东方新传奇》当年发在很多报纸和杂志上,505企业有广告赞助,记得有《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小说评论》杂志也发过,铺天盖地。

[13]

熟悉和了解路遥的朋友都知道,路遥虽然外表冷峻高傲、不苟言笑,然而内心情感丰富,只是他那深沉炽热的同情心从来只对他喜爱的人们开放,包括他早年的真心朋友、单纯热情的文艺青年、白手起家的创业者、勤劳善良的普通人,他都坦诚相待竭力帮扶,对文坛的伪善者和屑小们他则是毫不妥协。陕北流浪的青年诗人黄河浪,曾经在悼文《路遥,你真的走了》中深情地写道:

真正了解路遥的人,都知道他乐于助人,同情弱者,同情不畏艰险顽强拼搏在苦难中的跋涉者。由于他自己出身寒微曾有过痛苦的经历,便造就了他这一个性格底蕴。据我所知,他给许多人解决过困难,分担过忧愁,甚至利用繁忙的创作之暇设法为不少人介绍和调动了工作,有的写信,有的打电话,也有他亲自奔波的,我随口就能道出几个人的名字来,包括我的切身大事,他也帮了不少忙,替我担心和着急,几乎每次见面就问:“最近怎么样?进展如何?渠道疏通了没有?”等等。我向他如实“交待”,然后交换意见,商议一番,再付诸于实施。为了我的饭碗问题,他真是关怀备至,耗了他不少苦心,为此我非常感激他。我被招干的消息路遥知道后,他和我同样兴奋,他一见面就说:“祝贺你,浪人。你的漂泊生涯咋结束了!”我听出他在故意逗趣,便说:“其中也有你的辛苦哩,但你还把我当作浪人的好,我已经收刹不住了。”我俩一笑,随之感叹人生坎坷,命运多舛,自己起点太低,从土里掘出来何等不易,付出的太多了。

[14]

对待喜爱和欣赏的文学青年,路遥从来都是以诚相待,陕北青年导演曹建标在回忆文章《想起路遥》中谈到路遥对自己的关心:

后来见路遥的机会就多了,或者是他回延安来,或者是我们去西安。也就有机会更多地谈到《山花》,谈到创作。我感觉他似乎对政治更感兴趣,满脑子的阶级斗争。但他骨子里是一个理想主义者,而且总是充满激情。他的激情让我这个当时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都自愧不如。他身上有着浓郁的陕北人特性:一旦认定你是自己的人,就会毫无保留地,无原则地袒护你。

[15]

路遥扶助过的西安青年作家朱鸿,曾经充满感激地讲述这段往事:

“我是一个文学爱好者,我太希望,到一个能够有利于创作的环境中去。路遥呢,在这之前我没有直接地见过他,他接受了这一点。他就把我,有一天,带到李若冰(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兼文化厅厅长)家里去。他见到了李若冰,大体说:‘这是一个有前途的青年,希望你能帮助他,你帮助他也就相当于帮助我。’我当时,不到二十四岁。”

[16]

路遥还曾救助一些遭逢困境的青年才俊,陕西评论家李震讲述过路遥对自己的解救:

“读完书以后,当时由于种种历史的原因,我的人生道路,当时面临很大的一个选择,而且遇上了非常大的困难。这个时候呢,是路遥出手,解救了我,让我平稳地度过了一个最困难的时期。”

[17]

陕北青年作家刘仲平,1990年路遥曾经为他的散文小说集《黄河潮》写序,他后来讲述过路遥对自己的帮助:

“我自己把自己以前一些很不成熟的作品,收集起来出一本集子。路遥老师能不能给我写一个序?心里就这样打鼓。就是说:想请他写序。这肯定是毫无疑问的,就想请他写个序,因为他是陕北文学的一颗巨树嘛。那么他写一个序,对于一个文学青年的鼓励,那肯定是最大的。他当时慨然应允,就没有丝毫的犹豫,一下就答应了,这就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18]

1992年夏天,路遥已经病重,但他仍然热诚对待前来求助的青年。榆林的青年记者刘政在何志铭陪同下找路遥办事,当时的情景刘政后来描述道:

记得今年七月的一个早晨,我因工作问题,与西影厂何志铭一起去找路遥。路遥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连脸都没洗一把,对我提出的问题和希望得到的帮助未表一言之难,随即就伏案为我写信。当我和志铭催促他先去洗脸时,他笑着说:“咱们间不是外人,你的事当紧!”他一口气为我写了两封信,为我解除了一时的疑难。此情此景,至今想起都让人感动得直掉眼泪。路遥待人简直象一盆火,有时仿佛非要把你的每个细胞点燃不可。

此次相见,他比先前更消瘦了许多,一脸倦容,肤色有些灰暗发青。我和志铭问他气色不好是否有病,他吐了一口烟,笑着说没什么,只是感到有些乏困,不想吃饭。我们劝他应注意身体,以生命为重,可他却风趣而不失倔强地说:“不要紧,暂时还是死不了的!”我们畅谈了近两个钟头,从他的创作计划,扯到个人生活,从国际风云,扯到民族命运,交谈的全是一些掏心窝子的大实话。

[19]

航宇在《路遥的时间》一书中,也描述过路遥与文学青年的交往,写道:

路遥已经是闻名全国的著名作家,经常会有文学爱好者慕名而来。也不看他有没有时间,也不管他愿意不愿意,不择手段地找到他,要他给写序,或者要他给一些报纸杂志写推荐信,发表作品。如达不到目的,就不会从他家离开。

面对这些无奈的事情,常常搞得他哭笑不得,而他对这些人又一点脾气也没有。

[20]

名人就会有名声的负累,路遥如此,来辉武亦是如此。路遥是作家,来辉武是医者,作家医治的是人心,医者医治的是疾病,这两者都需要具备仁心。所谓同声相应同类相求,尽管他俩从未有亲密的交集,但是,两位来自黄土深处的农民的儿子,都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困苦岁月里熬大,思想底蕴始终不曾脱离乡土中国宗亲观念,因而,即便是他俩后来或跻身城市,或移居海外,但是中华传统的道德信仰、义利观念依然深植在他俩的骨髓中。因此,90年代来辉武声望驰名海内外时,他对待亿万财富的态度依然是一句话:“不要看得太重。”

[21]

只有同等水平的人才会贴心理解对方的处境,所以,当1992年8月路遥在延安病倒后,来辉武闻讯后公开表示:“送他去最好的医院,看最好的医生,所有的钱我来付。”

[22]

邢小利追忆此事写道:

后来路遥在延安病倒,我给中国咸阳保健品厂宣传部张芳、金如耀打电话,张芳当即给来辉武汇报。来辉武马上要去日本,他立即给路遥批了一笔医疗费,让我代领后并代表他去延安看望路遥。并说,请尽全力治疗,花费多少他都负责。来辉武还专门介绍了一个著名大夫,让给路遥治病。

路遥当时刚装修完房屋,经济上很不宽裕,加上农村还有负担,因此他很感谢来辉武的支援。我后来对路遥说,来辉武说有困难只管说。路遥说:“不用了,这已经很够意思了!”

[23]

来辉武的慷慨仗义之举,令病重的路遥深为感动。航宇在《路遥的时间》中写到,路遥住院期间跟他谈论到来辉武:

还有一个人,我也非常感激,这个人就是咸阳的来辉武,我不知道你认识不认识他?路遥问我。

我说,曾见过他两次,但不是很熟悉。

路遥说,你不要小看这个人,我觉得他不简单,有一种超前意识,保健品厂办得那么红火,一般人没他这样的能耐。

我说,他确实是个人物。

当然,我不是说前几天来辉武让邢小利到医院给我送来一些钱,还要承担我的医疗费,我就赞美他,不是这样,也没这个必要。我的医疗费全部由政府负责,自己不花一分钱,而且用的都是好药。但是不管怎样,来辉武对我有这样的态度,我还是非常感谢。

我说,来辉武确实不简单,人们都佩服他。

路遥说,你见了代我问他一声好,就说我感谢他对我的关心。

[24]

病危中的路遥,和远在日本的来辉武,虽然不曾见面,彼此的心是相通的。

虽然路遥卧病床榻,但是他的内心仍然燃烧着征服者的熊熊火焰,和来辉武一样,任何时候他都不会停止对事业的进取。只是这时,他心中牵挂更多的不是文学,而是仕途。就在这年7月,路遥被陕西省委宣传部内定为陕西作协主席的唯一候选人,因此,1992年9月路遥由延安转院西安后,病情稍有缓解,他就在西京医院的病房里召集自己信任的朋友,积极谋划陕西作协新一届领导班子的人事安排。按照路遥的构想,准备将好友、陕西《文学家》杂志主编陈泽顺调任陕西作协《延河》杂志主编,将好友、洛川县委宣传部长王双全调任陕西作协后勤部长,将文友、陕西作协作家王观胜升任文学创作委员会秘书长。年青朋友当中,路遥准备任命《延安日报》社记者李志强为陕西作协办公室主任,孔保尔为陕西作协翻译文学委员会秘书长,高玉涛为陕西作协办公大楼总经理。路遥的文友、作家王蓬在2022年接受笔者微信采访时,谈到这一时期的路遥,写道:

我也是四届省作协副主席,尽管最早告诉我的是时任省委宣传部文艺处长孙豹隐,但我认为我进作协主席团应该是路遥的提名,因可靠的消息是1992年6月12日省常委会上审定的名单,其时路遥正雄心勃勃,我曾亲耳听他讲要用一辆大巴车载陕西作家穿越欧亚,到俄罗斯进行文学朝圣。

[25]

路遥是天生的政治家,他早年的挚友、陕北历史学者樊俊成在2021年接受笔者采访时评价他:“要是在乱世,路遥绝对可做一方诸侯王。”

[26]

如今,即便是生命垂危,路遥依然还想着给自己器重和喜爱的朋友们加官晋爵,他要在陕西作协推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准备建立图书销售市场,全面改善作家的工作环境,还要设立新的委员会,创办大型文学杂志,组织全国规模的文学竞赛,所有这些雄心勃勃的计划伴随着他到生命的最后时刻。

路遥临终前四天(1992年11月13日),还为邢小利尽了最后一份力——在邢小利的职称评定书上签字,晓雷在悼念路遥的文章中记载了这件事:

于是,我就拿出一件公务要他办。《小说评论》的邢小利误过了评职称。眼下调整工资职称至关重要。但旧的职评会停止工作,新的职评会又没建立起来。有人出主意让党组成员签注意见。我把小利的申请拿给路遥,要他签注意见,他欣然摸出笔来,颤抖着签下他的名字。虽然那两个字在他写来已相当吃力,但仍然显出了他的一丝不苟,我也决然没有想到,这竟会是路遥此生所办的最后一件公务,那两个颤颤巍巍的签名竟成了他的绝笔……

[27]

路遥一生中交往的是真心朋友,而不是面子之交,然而真心朋友在文学界,确实是罕有而又珍稀的。尽管,路遥因为心气过于高傲,择友过于严苛,曾经伤害过挚友张弢,误解过兄弟王天乐,并且他与许多所谓的朋友之间发生过激烈的龃龉和冲突,在这复杂的恩怨关系中,有路遥的为人强势因素,但更多的因素却是人心的难测。然而真正的朋友从来都是胸怀无量的,因此,我们可以理解,路遥去世后那感人至深的一幕,邢小利记写道:

在路遥去世之后,路遥有一个朋友抱着路遥痛哭。那摧心裂肝的哀痛,天地为之动容。

[28]

在送别路遥的葬礼上,何志铭主持拍摄现场,邢小利和其他青年作家协助路遥两位兄弟王天乐和王天笑,护送路遥的遗体火化,邢小利追忆葬礼场景写道:

现在的我已很少落泪,这天我却哭罢一次再哭一次。追悼会后,我们几个年轻人一边流泪,一边推着路遥去火化炉,心想再也见不到亲切如兄的路遥了,我们又大哭了一场。火化完毕,我们与路遥的两个弟弟——王天乐和九娃(王天笑)一起,捧着路遥的骨灰去骨灰堂安放。安放完毕,我们几个开始烧纸,原来给路遥准备了几个塑料水果,这时也烧了,王天乐说,路遥不喜欢假的东西。留给路遥的是两盒“红塔山烟”。王天乐当时哭倒在地。我们又哭。

[29]

不止是在西安,远在陕北的青年诗人杨毛毛,也在悼文《永远的十八床》中痛哭路遥:

路遥,多少人为你的英年早逝在惋惜,在哭泣,而我哭你,不仅仅是你离开人间太早,更主要是离开这平凡的世界时,你心太苦!

[30]

路遥逝世后,李天芳将自己代为保管的2500元股票作为一份遗产,郑重地移交给路遥的妻子和女儿,并在回忆文章《财富》中沉痛地悼念路遥:

不管日后人们将怎样评说路遥,也不管学者和评论家将怎样研究他的人生和作品,在我看来,路遥拼力搏击的一生中,潜意识里一直有个支撑点,那就是要完全彻底地摆脱苦难和贫穷的童年带给他的诸多屈辱和阴影,但最终他也未能完全如愿。这也许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悲哀。

[31]

尾声

90年代是路遥留给人间最后的绝响,也是来辉武和他的505集团走向辉煌的绝唱,1992年路遥逝世,来辉武悲悼路遥的挽联是:“一代文豪垂千古,十卷力作昭万年”。随之而起的,是市场经济大潮在中国广阔城乡山呼海啸般地喧腾,层出不穷的商品更新换代花样翻新,满足甚或刺激着不同的人们的消费欲望。进入21世纪,中国政府整顿保健品市场,在这一波新的商业洗牌中,来辉武坚守的505神功元气袋逐渐光芒不再,淡出了广大公众的视野。尔后,来辉武远走美国,沉寂多年,鲜少发声,一代商界奇才,就此黯然谢幕。2016年中国记者远赴美国西雅图采访来辉武,这位黄土地上走出来的老陕虽然已经年迈,并褪去往昔夺目的光环,但他依然心系家园,对祖国人民发出了肺腑之语:

“我依然认为,我们现在社会上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信仰危机、道德危机,怎么样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必须把教育放在第一位。”

[32]

路遥逝世以后,他的两位助理远村和航宇先后离开了陕西作协。远村来到西安《各界》杂志社,并逐渐升迁为社长。航宇后来远调北京,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从事写作。路遥赏识的李国平,曾经协助评论家王西平、李星合作撰写《路遥评传》(太白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后来升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路遥喜爱的邢小利,曾经协助评论家李建军合编过《路遥评论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版),后来升任《小说评论》杂志副主编。路遥扶助过的朱鸿,后来调到陕西师范大学担任教授。路遥的英语助理孔保尔,后来调到西安电视台,并逐渐升任主任兼导演。路遥器重的导演何志铭,曾与航宇合作摄制纪录片《路遥》(1993年出品),后来致力陕北题材电影拍摄,终成西影厂的著名导演。另一位导演曹建标,后来闯荡京城,现为中央电视台知名导演。这些当年意气风发、崭露头角的文艺青年,他们都从普通人的家庭走出,都曾得到路遥提携帮扶,并最终成名成家。对于他们来讲,不管漫长的人生道路有多少事值得铭记,路遥都曾是永不磨灭的陕北大哥,正像和他们一样来自普通人的世界的路遥,对着广大读者深情的告白:

“我是一个地道的农民的儿子,我自己也是一个普通人。归根结底,我个人认为,这个世界是普通人的世界,普通人的世界当然是平凡的世界,但也是一个永远伟大的世界。我呢,作为这个世界里的一名普通劳动者,将永远把普通人的生活、普通人的世界,当做我创作的神圣的上帝。”

 

程文(女),江苏省徐州市人,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的中文教师,文学硕士,专业唐代文学。现为北京泛亚智库路遥研究室主任、榆林市路遥文学联谊会理事等职务,多年研究路遥及其作品,并多次亲赴榆林、延安、西安采访撰写了多篇路遥研究文章。


cm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招聘启事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投稿通道 | 专家团队 | 工作人员查询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法制晨报网,北京讯闻
客服电话:010-69960698 邮箱:1057802431@qq.com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京ICP备20000290号|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247号
全国公安网络备案:11010802030821  电子邮箱:1057802431@qq.com
信息支持:城市管理法治研究中心 技术支持:讯闻文化传媒.法制晨报网
免责声明:转载本网原创内容请注明出处。本网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 请联系本网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