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作为一个完全开放的网络空间,无法提供安全保密保障。如果涉密计算机连接互联网,很容易被境外情报机构通过互联网植入间谍程序,从而进行非法攻击和远程控制。一旦攻击成功,攻击者就可操控涉密计算机,任意窃取涉密信息。此外,涉密计算机还可能会感染计算机病毒,导致存储、处理的涉密信息遭到恶意破坏。
保密法修订施行已10载有余,大量保密规章制度和机关单位内部文件反复重申涉密计算机“违规外联”的禁止性要求,然而此违规现象仍时有发生,其背后原因引人深思。今日以案示警,盘点日常工作中涉密计算机外联的违规行为,为机关单位工作人员敲响警钟。
以案示警
案例1
2019年9月,有关部门在工作中发现,某省直单位1台涉密计算机多次发生违规外联的问题。经查,王某为该单位新近调入的工作人员,因工作需要,申请1台非涉密计算机连接互联网使用。设备管理员李某遂从库房调配1台旧计算机给王某,由于该计算机的设备标签脱落,李某和王某均未发现该计算机原为涉密计算机,造成王某多次违规连接互联网。案件发生后,王某和李某均被处理。
案例2
2020年6月,有关部门在工作中发现,某市属单位工作人员刘某使用的涉密笔记本电脑发生违规外联。经查,刘某因工作需要,将涉密笔记本带入单位会议室使用,由于会议室中网线标识不清,着急开会的刘某误将涉密笔记本接入互联网,触发违规外联报警。案件发生后,刘某及有关责任人员均被处理。
案例3
2020年9月,有关部门在工作中发现,某县级单位1台涉密计算机多次发生违规外联。经查,该计算机为办公室工作人员孙某使用,孙某在使用过程中,某软件多次发生故障,遂按照该软件的提示,多次尝试连接互联网进行自动修复,造成违规行为发生。案件发生后,孙某及有关责任人员均被严肃处理。
应对措施
在保密法律法规不断深入人心、保密“两识”教育持续开展的现在,违规外联这种低级错误仍时有发生,实属不该。小密以为,有关机关单位需从人、物两方面加强保密管理。
一、对相关人员,加强案例教育和技术普及。以上案例中的责任人员入职前都经过保密教育培训,对有关保密法律法规和保密要求不可谓不知,但事到临头仍然无法避免出错,主要原因是保密常识、保密技能掌握不扎实,面对陌生情况不知所措。因此,机关单位的保密教育培训应着重选取本系统、本单位的典型案例,以生动形象、有代入感的方式对大家进行警示提醒。同时,案例教育还应注重多角度覆盖,对于一种违规行为可通过多种情形诠释,不能试图通过一个案例就解决所有问题。当前,随着物联网、移动互联等不断发展,新技术、新设备、新情形频出,信息技术无处不在,应是所有人掌握的基本技能。因此,保密教育培训应注重技术培训,掌握原理才能举一反三。
二、对载体设备,加强全生命周期和动态管理。涉密设备作为涉密数据的载体,其管理和涉密数据一样,应是从“生”(确定为涉密设备)到“亡”(报废销毁)的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不能因人员变更、位置变化、用途调整等因素导致脱管失控。另外,全生命周期管理还意味着是一个动态管理的过程,机关单位应采取实时技术监控、随机抽查、定期维护等手段,确保涉密设备每时每刻可管可控。
法律链接
01、《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第二十四条规定:
机关、单位应当加强对涉密信息系统的管理,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有下列行为:(一)将涉密计算机、涉密存储设备接入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二)在未采取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在涉密信息系统与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四)擅自卸载、修改涉密信息系统的安全技术程序、管理程序。
02、《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第四十八条规定: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八)将涉密计算机、涉密存储设备接入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的;(十一)擅自卸载、修改涉密信息系统的安全技术程序、管理程序的。
03、《计算机信息系统国际联网保密管理规定》第六条规定:
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不得直接或间接地与国际互联网或其它公共信息网络相联接,必须实行物理隔离。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招聘启事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投稿通道 | 专家团队 | 工作人员查询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法制晨报网,北京讯闻
客服电话:010-69960698 邮箱:2838403369@qq.com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京ICP备20000290号|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247号
全国公安网络备案:11010802030821 电子邮箱:2838403369@qq.com
信息支持:城市管理法治研究中心 技术支持:讯闻文化传媒.法制晨报网
免责声明:转载本网原创内容请注明出处。本网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 请联系本网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