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记者 曾毅 光明日报通讯员 干杉杉
“平凡如你我,散落在角落里,也能温暖如光。”近日,在2020年宁波市青年宣讲大赛决赛现场,14名青年基层宣讲员尽情展现着“后浪”的声音。
近年来,宁波通过骨干带动、品牌推动、多方联动等方式,培育出40多支青年宣讲团、2000余名骨干青年宣讲员,这群握住话筒的年轻人站上舞台中央,构建起新时代青年宣讲新格局。
精准定位直击青年痛点
“同学们,你们想过吗?15年后,我们的国家会是什么样?我们的生活又是什么样?”宁波工程学院的草坪上,“小螺号”青年讲师团成员、青年教师陈佳眉和同学们围坐一圈,以提问开启了互动。
在90后陈佳眉看来,当政策宣讲的听众年轻化时,由青年人站在宣讲“C位”,能快速筛选议题,直击当代青年的痛点。“我就是他们中的一员。他们上学时的困惑、对今后生活的迷茫,都是我所经历过的。”陈佳眉说,成为一名大学思政老师后,她时常通过党课宣讲鼓舞青年学子,与他们打成一片。
如何让工作在基层的年轻人保持进取心?浙江国华宁海电厂运行部操作员葛信喆对此颇有心得。今年7月,在单位的组织下,他为一群刚入职的应届毕业生作了一场宣讲。“在准备过程中,我发现大部分人因为刚进入职场,对企业不够了解,对工作也没有清晰的规划。”针对这些问题,葛信喆现身说法,讲述了自己在岗位上不断创新、超越自我,最终成长为业务骨干的故事,引起了大家的讨论。
“80后、90后正在成长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共青团宁波市委副书记张军表示,作为改革开放和高质量发展的获益者、参与者,让他们讲述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亲眼所见的变化,是接地气的、可信的。
宁波还设立了“舜江快播”“青理青为”“上林讲团”等一批宣讲名师工作室,通过重大典型、“最美人物”、知名人士传帮带的形式赋能宁波宣讲的新生力量。如今,宁波青年宣讲格局有2000余名骨干宣讲员、40多个青年宣讲品牌。
形式多样吸引青年目光
8月11日晚,一场在宁波大剧院举办的情景宣讲刷爆了宁波人的微信朋友圈。长期值守卡口的基层工作者、毅然逆行驰援湖北的医务人员、守护一方平安的人民警察、与病毒赛跑的科研人员一一登台,结合自身的工作经历,以情景剧的形式展现宁波青年的战疫青春。
“这台情景剧是宁波青年宣讲的一次创新尝试。”张军说,要在青年的主场里传播党的声音,就必须在形式上推陈出新,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理论政策走心入脑。今年,宁波组建了艺术宣讲队,推出了一系列青年情景宣讲文化产品,通过微宣讲、情景剧、合唱、访谈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现场演绎,让观众感受不同于传统宣讲的沉浸式体验。
当代青年被称为“网络原住民的一代”,习惯从手机、电脑等互联网产品中获取信息,用图像、音频、视频交流。针对新对象的新特点,宁波制作出了一批形式新颖、感染力强的融媒体产品,宣传党的主张和爱国主义正能量的90余部短视频作品,点赞量逾30万人次。
形式活、创意多的花式宣讲延伸到宁波各个角落。在海曙区,“小红曙”青年宣讲团推出融合文艺宣讲、情景模拟、线上直播等形式的“融宣讲”,将线下宣讲课和线上直播课提炼成网络系列课程包;在宁海县,新时代新青年讲习队开展点单式宣讲,根据基层需求编制宣讲菜单、录制宣讲课程,拉近了台上和台下的距离;鄞州区则将理论宣传融入表情包、漫画、文创产品等,推出《胖扎是只独角兽》的励志表情包,下载量超20万次,并设计出20余种延伸文创作品。
一种感动激发青年共鸣
在浙江舟山金塘岛,矗立着一座380米高的世界最高输电塔——西堠门大跨越高塔。输电塔的塔身上,裹着一层由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研发的石墨烯改性重防腐涂料,防护效果领先国际水平。
青年科研工作者常可可的宣讲就是从这座塔开始的。他与来自镇海区各行各业的青年分享了研究所的前沿科技成果。当讲到团队如何克服重重困难,花费数年时间研发设计、制备涂装这种涂料时,展厅里响起了连绵不断的掌声。“我们虽然职业不同、经历不同,但在情感上是相通的。”常可可说,“当他们看到这些科技产品,切实地感受到科技正在改变生活,他们的心就沸腾了。”
自驾千里赴武汉的95后男护士郑益欢也有着相同感受。从武汉回来后,他选择通过宣讲把这段抗疫经历分享给大家。“在同一种理想信念的推动下,我们的青春开始同频共振。”郑益欢说,如今他正在筹备个人工作室,吸收更多青年成为新时代的新声音。
张军表示,接下来宁波还将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青年网络互动社区,汇聚起磅礴的青春力量,进一步走近青年、温暖青年、触动青年。“未来,大家不仅能够在网上浏览容量庞大的宣讲作品库,还能依据个人兴趣发起线下活动。宣讲交流将更具互动性、趣味性和生命力。”
《光明日报》( 2020年12月11日 03版)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招聘启事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投稿通道 | 专家团队 | 工作人员查询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法制晨报网,北京讯闻
客服电话:010-69960698 邮箱:2838403369@qq.com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京ICP备20000290号|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247号
全国公安网络备案:11010802030821 电子邮箱:2838403369@qq.com
信息支持:城市管理法治研究中心 技术支持:讯闻文化传媒.法制晨报网
免责声明:转载本网原创内容请注明出处。本网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 请联系本网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