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记者 党文婷 严圣禾
据最新统计数据,截至2020年11月底,深圳累计有商事主体354.5万户,同比增长9.1%,创业密度稳居全国第一。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这里如此受创业者们的青睐?办事公平、公正、方便、高效,是他们选择深圳的重要原因。
“今年受疫情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遇到不少困难,光明区纪委监委及时开通了反对吃拿卡要投诉热线,还积极服务企业,排除办事堵点,后来我们企业的产值不降反升,同比增长21.6%。”深圳市星源材质公司负责人张燕说。有同样境遇的企业在深圳不算少数。
众多全球标杆城市的成功经验已经证明,政府廉洁程度与法治化、营商环境、人才吸引力以及城市竞争力息息相关。近年来,深圳推进让党员干部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创新探索,不但守护了社会公平正义的底线,呵护了这座城市改革创新的精神品格,为营商环境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氛围,也为廉洁建设贡献了独具特色的“深圳方案”。
大数据助力,责任更明晰
“异常提醒:某干部家属在其本人管辖区域或业务范围内经商办企业。”日前,深圳市纪委监委的工作人员小夏刚打开电脑办公,智慧监督平台就弹出这样一条提示,监督检查部门立刻开始跟进。
这一幕正是深圳市纪委监委开展智慧纪检建设后的工作常态。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圳市纪委监委搭建起的智慧监督平台,不但能预警异常数据,还能发现问题线索,精准防控廉政风险。其中,“智慧纪检数据接入标准化创新”项目还在今年11月1日荣获了第二届“中国廉洁创新奖”。
智慧监督平台可以针对易发多发的问题抓取实时数据信息,比如,“三公”经费、公职人员违规经商办企业等,再通过数据分析模型来筛查、发现潜在风险和问题。
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大数据的监测形成了强大的“不敢腐”的震慑力。另一方面,以制度改革来压实主体责任,为“不敢腐”拉起了制度性的准绳。
“今年,我们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合作,出台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实施办法,制定《党组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压实各级党组织、单位一把手、分管领导乃至普通党员的主体责任,极大程度扭转了以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和作风。”深圳市光明区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表示。
市场化放权,运行更透明
11月20日,深圳交易集团有限公司揭牌,这意味着全市的政府采购、建设工程、产权交易、土地拍卖等业务由原来的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移交给该平台进行市场化统一管理,从此深圳的公共资源交易走向全流程电子化、透明化,将大大降低廉洁风险。
通过市场化改革和制度创新,压减权力设租寻租空间,是治理腐败的釜底抽薪之策。针对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等重点领域,深圳推出了公共资源集中交易、公立医院药品和医用耗材集团化采购等改革,通过“断链反腐”有效斩断利益输送链条,起到了“靶向根除”的效果。此外,深圳还通过“放管服”改革,推动政务“掌上办”“网上办”,不但方便了市民和企业,也让干部的廉政风险点大大减少,工作起来更安心。
“例如,一些部门权力相对比较集中,掌握资源多,历来群众关注度高,是廉政问题的易发区和高发区,只有建立好的制度缩小自由裁量权的空间和范围,才能堵上漏洞,杜绝企业‘钻空子’‘打招呼’。”深圳大学廉政研究院副院长叶海波说,以住建部门为例,针对项目审批风险推出了建设工程无纸化审验平台,这种“不见面”“零接触”审批模式,一方面让各部门办理环节自动流转、全程留痕,大幅提升工作透明度,另一方面减少了企业和审批人员的直接接触,避免了“吃拿卡要”现象,有效避免腐败滋生。
“这种廉政风险点的排查也保护了我们干部。”街道干部杨政璋欣慰地说,“以前我们基层干部在做土地整备工作时担心比较多,很多审批要签字,但有时候物业的历史遗留问题很复杂,也不知道该怎么界定赔付,要么容易被‘找关系’,要么因为怕犯错误影响了工作积极性。现在规则和制度都更加明确,队伍风气、干事热情都越来越好了。”
制度化保障,改革有温度
在创新推进“不想腐”方面,深圳注重把握好坚守纪法底线和激励干事创业的关系,增强党员干部“不想腐”的自觉。
“我们在全国较早建立容错纠错机制,既体现鼓励和保护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又通过精准的问责使干部充分认识到工作失误需要承担的责任,不断强化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深圳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同志表示。
同时,深圳还积极为基层减负,对基层干部开展关爱行动,让他们心无旁骛地投入到工作实践中。例如从“瘦身”检查考核着手,对同一地方或部门的同一项工作,上级已督查检查过的,本级不再重复督查检查;从加强信息化建设着手,推动相关领域建立大数据平台,利用新技术实现数据共享,避免重复建立台账、过度留痕等。
“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持续的深化改革,实现标本兼治,优化党内政治生态,使广大党员干部因敬畏而‘不敢’,因制度而‘不能’,因觉悟而‘不想’,为这座城市实现先行示范的新使命筑牢廉政基底。”深圳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张子兴说。
《光明日报》( 2020年12月12日 01版)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招聘启事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投稿通道 | 专家团队 | 工作人员查询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法制晨报网,北京讯闻
客服电话:010-69960698 邮箱:2838403369@qq.com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京ICP备20000290号|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247号
全国公安网络备案:11010802030821 电子邮箱:2838403369@qq.com
信息支持:城市管理法治研究中心 技术支持:讯闻文化传媒.法制晨报网
免责声明:转载本网原创内容请注明出处。本网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 请联系本网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