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湘乡市白田镇东茅村村域面积4.45平方公里,辖15个村民小组,751户、2188人。2019年,湘乡市供销合作社、白田镇供销惠农服务中心、东茅村“两委”三级合作成立东茅村社,为农民提供种植、养殖、加工、流通、仓储、运输、劳务、电子商务、农资、农服等十余种经营服务,为农服务的能力和实力持续增强,群众的满意度越来越高,2020年东茅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截至目前,东茅村社总销售额超200万元,促进村集体增收近30万元,东茅村从原来的集体经济空壳村发展为远近闻名的集体经济富裕村。
二、主要做法及工作成效
(一)创新体制机制,完善组织体系建设,搭建了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平台。一是成立机构。东茅村社下设东茅农民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东茅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和东茅村惠农综合服务社3个办事机构,东茅村社和3个办事机构实行“4块牌子、一套人马”,均由村党总支书记兼任负责人。根据全村农业生产生活需要,3个办事机构分别承担了组织开展土地流转、农业产业发展、农产品销售等经营服务。二是建立支部。东茅村社把支部建在“社”上,成立了东茅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党支部,共有党员23人,均是东茅村从事农业产业的致富带头人,通过党建引领,为东茅村发展竖起一面红色“致富旗”。三是利益共联。东茅村社采取“村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普通农户”的经营发展模式,建立彼此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大大增强了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
(二)聚焦“两个成为”,多措并举惠农创收,确定了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方向。一是整合资源惠农。一方面,东茅村社农资产品和日用品均由联采供销、新三湘等社有企业统一供货、统一配送。另一方面,积极与白田镇供销惠农综合服务中心等单位对接,将农产品进行市场销售,充分利用供销合作社系统购销和流通优势,保供稳价,惠农创收。二是拓宽销路惠农。东茅村社创新为农服务方式,开发“东茅惠农”小程序,打通线上销售。同时,通过发展规模种植,将大批量农产品销往步步高、农贸市场等,销货渠道稳定、销售量可观。2022年,东茅村社线上销售总额达16万元、线下销售额超200万元。三是建设冷库惠农。为了解决果蔬保鲜销售“最初一公里”难题,湘乡市供销合作社和东茅村投资30万元,建成了一个“田坎”上的冷库。冷库投入使用后,解决了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蔬菜储存难题,降低了损耗、稳住了价格、提高了收入,该合作社比上年度增收近5万元。
(三)做实三大举措,村社共建同谋发展,拓宽了发展村集体经济的道路。一是土地托管。在东茅村社的组织下,全村1200余亩土地全部流转到东茅农民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专业合作社再统一以350元/亩的价格托管给2个种粮合作社和3个家庭农场,目前已托管土地面积近1000亩,东茅村社按50元/亩的土地托管收入返回给村里作为集体经济收入,另外300元/亩的土地托管收入全部按比例分给农户,同时,农民还可在种植基地务工获益。2022年,村集体获取土地托管收入近5万元,农户获取土地托管收入近30万元,平均每户农户增加收入5000元/年以上。二是合作入股。东茅村集体以托管土地收入、综合改革资金、村集体资产等入股东茅村社,在村社获得经营性收入后,村集体按照协议获得村社50%的净收入分红。2022年,村集体从东茅村社获得股份分红收入约6万元。三是出租厂房。东茅村集体积极盘活处置老村部等闲置资产,将其改造成大米厂、农产品加工包装厂房,发包给东茅村社用于发展加工产业,村集体每年从村社获取租金和管理费用3万元。同时,东茅村社通过发展加工产业,为农户提供就业岗位,目前已吸纳100余村民稳定就业。
三、经验启示
(一)聚焦党建引领,组织建设是“龙头”。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突出党建引领作用,不断完善组织领导体系;要始终坚持村社共建原则,突出“合作”“联合”的职能职责,通过“三建结合”“三务合一”等方式,推进基层组织建设。
(二)聚焦职能定位,为农服务是“核心”。要聚焦主责主业,坚持从“三农”工作大局出发,牢记为农服务根本宗旨。要坚决站稳人民立场,把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加快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综合平台上,放在构建好党和政府密切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纽带上。
(三)聚焦集体增收,造血功能是“关键”。要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聚焦产业发展、综合服务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持续发力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助推村集体从依靠“输血”向培育“造血”功能转变,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和村民致富。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招聘启事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投稿通道 | 专家团队 | 工作人员查询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法制晨报网,北京讯闻
客服电话:010-69960698 邮箱:2838403369@qq.com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京ICP备20000290号|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247号
全国公安网络备案:11010802030821 电子邮箱:2838403369@qq.com
信息支持:城市管理法治研究中心 技术支持:讯闻文化传媒.法制晨报网
免责声明:转载本网原创内容请注明出处。本网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 请联系本网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