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晨报官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每日头条 > 正文

沈静律师:奋力登“山”,一览中国涉外法律服务无限风光

      日期:2022-12-09 17:11:46
导读:一方面,中国近年在海外面临的法律纠纷越来越多,涉外法律服务需求不断加大。另一方面,中国优质涉外法治人才严重短缺。有数据显示,我国目前能够熟练从事涉外业务的律师仅有7000余名,其中可以从事双反双保业务
       一方面,中国近年在海外面临的法律纠纷越来越多,涉外法律服务需求不断加大。另一方面,中国优质涉外法治人才严重短缺。有数据显示,我国目前能够熟练从事涉外业务的律师仅有7000余名,其中可以从事“双反双保”业务的律师仅500余名,可以在世界贸易组织(WTO)争端解决机制中独立办案的律师只有300余名!很显然,这与中国的世界大国地位以及未来的国家发展战略极不相称。
 

        捍卫中国在海外的利益,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我们亟需一支更强大的国际法专业律师队伍。
 

        “在一起,做一些有意义的事。”一个人的力量有限,在上海市律师协会一带一路业务研究委员会2021年的总结会上,作为该委员会副主任的沈静律师如此寄希望于中国的律师同行。

    一

       沈静是1981年生人,外表清丽,举止温婉,正是那种站在人群中也会因为出众气场而被一眼认出的人。
 

       她现在是上海至合律师事务所的高级合伙人。
 

        2001年,沈静考入华东政法大学法律系。2005年毕业后,加入上海市光大律师事务所。执业之初,基于自己的英语优势,她将业务方向确立为涉外律师。
 

       为开阔视野,进一步夯实专业基础,2009年,沈静按下初见起色的事业暂停键,赴新加坡国立大学研修国际商法,2010年获法学硕士学位
(LL.M)。

 

       “在新加坡,我比较系统地学习了案例法,还开展了比较法方面的研究,期间参与了由新加坡国立大学许顺光教授编写的《公司法主要问题—中英法律比较研究》的编译校对工作。”沈静说。这段经历深化了她对中西之间法律制度和文化差异的认知,使其看问题的角度变得更加立体、多元。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长期以来,涉外律师人才缺乏问题,是制约中国律师国际化的一个重要因素。2012年,司法部、全国律协制订了涉外律师领军人才培养计划。
 

   作为优秀青年律师代表,沈静参加了2016年由全国律协资助的第四期涉外律师“领军人才”培训班,到英国学习了一个多月。不仅如此,当年她还随一带一路东欧考察团先后访问波兰、捷克、奥地利等国;到纽约参加跨境并购专题培训。每到一地,她都会去拜访当地律所。
 

        2017年,作为15名入选者之一,沈静开始接受全国律协为期三年的资助,参与国际律师联盟(UIA)的相关活动。
 

       这些经历,不仅开拓了她的国际视野,还壮大了她的国际“朋友圈”。
 

        2018年,司法部公布全国千名涉外律师人才库名单,沈静名列其中。
 

       对于自己能够入选中国涉外律师“国家队”,沈静既心怀感激,也鲜明地感受到了肩头那份沉甸甸的责任,“我也是发自内心的希望能为中国的涉外法律服务事业作出一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她说。

    二

        人才,是法律服务的核心竞争力。
 

       具备世界眼光、通晓国际法律规则、善于处理国际法律事务,这些都是优秀涉外法律人才必备的素质。
 

       目前,沈静有一支10个人的专业团队,其中不少成员都有“留洋”背景,分别在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国的律所工作过,具备扎实的国际法理论和实践知识。
 

        “国内和国外相比,法律有很大的不同。”沈静说。比如,要到新加坡开公司,必须聘请一位拥有新加坡永久居留权或者是新加坡国籍的人担任公司董事,这是前提条件;又比如,到纽约租办公楼,出租方大都非常强势,无论是不动产租赁还是买卖,当地的物权体系和国内完全不一样,它可以设置各种各样的权利,必须仔细加以甄别。
 

        “这些看似细小的问题,一旦疏忽却可能给企业带来大麻烦。”她说。
 

       “留洋”背景加之多年“实战”中的用心经营,沈静团队还在这些年里逐步搭建起了一个辐射面很广的境外律师资源网络。
 

       “以我为例,在新加坡留学期间,我不仅与来自十多个国家的同学建立了深厚友谊,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是拥有一定执业经验的外国律师。而且,在留学项目接近尾声时,我还代表律所与土耳其、哥伦比亚在内的多国律师事务所签订了合作备忘录,并与多家新加坡知名律师事务所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这些网络和资源为我后来回国开展涉外业务,夯实了基础。”   
 

       沈静说。
 

       这些年,他们团队与这些国际同行之间始终保持着密切的业务交流。得益于此,在提供涉外法律服务时,他们不仅能为客户在当地找到与其需求最匹配的律所,还能使双方之间的沟通更加高效、收费更为实惠。
 

       “因为了解当地律所的情况,所以我们比较能做到:只找对的,不找贵的。”沈静笑言。
 

       整体来看,他们可以为客户承担起律师资源管理者的角色。另外,当中国企业因为担心敏感信息被泄露,直接聘请国外律师有顾虑时,他们也能很好地充当起桥梁的作用。
 

        沈静表示,当前国际贸易形势复杂,国际社会对涉足敏感行业的中国企业加大了审查力度,为此,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除了要在产品和经营上下足功夫外,还必须练好“防身术”,包括做好国际贸易合规。
 

        术业有专攻。新常态下,中国企业“走出去”,越发需要专业律师的保驾护航。
 

       “我们团队已经做好准备,也期待着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务经验,能够在助力中国走出去战略落地的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价值。”沈静说。

  三
 

       质量,是法律服务的生命。
 

       作为业内能独当一面的专业律师,沈静深耕涉外法律服务多年,和团队承办了不少精品案例,其专业表现也获得了众多当事人赞许和社会认同。
 

       这些年,她在服务质量上一以贯之的专业表现,与其工作的细致是分不开的。
 

       初入职场时,沈静曾因深陷事务工作的琐碎而短暂的感到过疲惫和迷茫。当时,她的带教老师就对她说:小事关系案件成败,耐心和细致是每个律师的基本素质。在之后的工作中,她越来越深刻体会到了“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的真正意义。渐渐的,重视细节的工作习惯,也深深地融进了她的血液里。
 

        作为一个团队的负责人,沈静经常会因为合同审核的一些细节问题主动上门找客户的部门负责人沟通。她对待工作的认真细致,给客户留下了深刻印象。
 

        “当社会形势或法律法规发生了变化,可能会对客户造成不利影响时,我们也会及时提醒客户做好防备。”沈静说。
 

       为确保法律服务质量,沈静和团队还在制度建设上下功夫。比如合同审核,他们针对业务类型的不同,分门别类地制定了相应的合同审核指引。每周定期的午餐交流也是为了集思广益,使工作“越辩越明”。
 

       专业能力,是服务质量的“源头活水”。将客户咨询比较集中的问题列入书面备忘录,事后开展专题研究;每一项阶段性工作完成后及时复盘,总结经验,反思不足;每年举办十场左右的专业培训;组建英国法学习小组,开展比较法研究,这些制度的建立对提升团队的专业认知,进而提升法律服务质量,均起到了积极作用。
 

        “深厚的法律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高度负责的精神,都是律师提供高质量服务所必需。总的来讲,我们是以实务带动学习,以学习来推动实务。”沈静说。
 

       除此之外,他们还:鼓励专业化发展。期待团队中的每一个律师在专业细分领域中都能拥有自己的专长,最终成长为专家型律师。

 

       实施团队化作战。一个法律服务项目往往会同时涉及多个法律问题,律师各有所长,若能根据需要取长补短,实施团队化作战,显然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法律服务的质量。
 

       “律师本质上从事的是一种服务业。律师要从内心深处关注当事人的诉求,设法为其解决相关的法律问题。唯有高质量的法律服务,才能符合当事人的期待,并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反过来,也才能促进律师自身事业的发展。因此,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是律师的生命。”沈静说。

   四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中国律师这些年迈向国际舞台的步伐从未停止,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寡到众的变迁,但是,在国际舞台的中心、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方面,中国律师还不够活跃。
 

       “我国律师在各类国际立法、司法、仲裁等组织中处于领导层、发挥领袖作用的不多,多数与我国相关的仲裁案件也都流失到了中国境外解决。”沈静感叹道。
 

       她表示,中国要想在国际上塑造、展示尊重法治、践行法治的良好形象,首先中国的涉外律师群体要敢于发声。
 

       西方对中国法治存在偏见,原因之一是彼此之间缺乏交流。
 

       沈静还记得当年她到华盛顿参加一次行业会议,一位外国同行在发言时将中国描述成一个妖魔化、没有法治、极端落后的国家,她愤而起身当场驳斥了对方的“谣言”,“意外的是,这些外国同行对我这位中国律师的发言表现出了足够的尊重和好奇。这说明,西方律师对中国的‘恶意’,部分是源自于不了解。”她说。
 

       这次特殊经历,也让她深刻体会到:中国律师参加国际会议时,如果只是当观众,意义不大!在国际律师的舞台上,我们应当更积极地发出自己的声音。
 

       “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想在国际舞台上真正赢得话语权,最终还得依靠包括中国涉外律师在内的中国涉外人群自身的专业硬实力。”沈静说。
 

       她表示,如今涉外法律服务的发展呈现出一个新趋势,即行业细分化,比如,涉外知识产权业务进一步细分为汽车行业的知识产权业务、化工行业的知识产权业务……“如果我们能够顺势而为,就有望从中找到提升中国涉外律师国际竞争力的机遇。”
 

       2017年,沈静的律师事业迎来了一个重要转折点。“由这一年开始,我陆续成为国内有色金属行业三家龙头企业的服务律师。这三家企业均属国企(央企)背景,在境外设有子公司,有大量涉及境外法适用的法律事务需要处理。于是,在此市场需求的驱动下,我的业务重心开始向有色金属这类大宗商品的国际贸易法律服务细分领域聚焦。”
 

       “也就是说,自2017年以后,我走向了专业化加行业化的发展道路,业务方向越来越精准。”沈静说。
 

      这种精准的专业定位,使她在这一业务细分领域的优势地位日渐凸显。
 

       她和团队承办过这样一个案例。
 

       一家国际知名的中间贸易商从印度进口了一批标的额上亿元的铜精矿,先是卖给了新加坡的一家贸易公司,然后再转售给中国企业,但在过关时,这批铜精矿被中国海关鉴定为固体废物,不予放行。对方认为,中国海关的检测未严格遵循国际规则,责任不在他们。
 

       该案情况紧急,又同时涉及中国海关、新加坡的贸易公司、其上游的中间商以及印度矿山多个主体,不同法域,非常复杂。不过,介入该案后,沈静和团队凭借过硬的专业实力,通过迅速推进一系列细致而有效的工作,最终在很短的时间内便促成了退运协议的签订,帮中国企业避免了重大损失。
 

     “ 我们知晓国际规则,更熟悉有色金属行业,因此处理这类纠纷可谓是驾轻就熟。”沈静说。
 

        水滴石穿。在于它的专注和锲而不舍。未来,沈静还将一如既往坚守在有色金属这一细分行业持续深耕。
 

      “对于中国涉外律师的短板,我们也需要客观认识自己,努力弥补不足。”沈静说。
 

        她坦言,就目前来看,中国当前的这支涉外律师队伍,其中的不少人外语并不过关,能写,但“不地道”;能说,但不足以在谈判时应付裕如。“我们应当正视这些不足,并通过学习,努力加以改进。”沈静也希望向律协呼吁,多举办一些英语演讲比赛、国际仲裁模拟庭等活动。
 

        当然,妄自菲薄也大可不必。沈静说,“在走出去与国际同行的交流中我也发现,中国在某些领域已经非常先进,比如,中国的知识产权法中就有一些与世界最先进立法水平相一致的条款。”

  五

       自2001年加入WTO以来,中国已有一批法律人走上世界舞台,开始发出“中国律师声音”,讲述“中国法治故事”,并逐步参与到了国际规则的制定当中。
 

       作为一名涉外律师,沈静非常期待中国在不久的将来,能更多地主动参与并努力引领国际规则的制定,推动形成更加公正合理透明的国际规则体系,提升我国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她认为,加强中国涉外法治工作,那些带着经验和期待归国执业的“留洋”律师是中国涉外律师队伍中一支特殊的生力军。
 

     “我期待着这一人群能够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沈静说。
 

       近年,在一些相关的社会活动中都能看到她活跃的身影。
 

       2021年12月19日,由上海欧美同学会主办旨在为青年海归学者施展才华、实现价值打造人生舞台、助力上海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的“2021上海海归青年创新创意创业高峰会议”在沪召开。作为6位青年海归菁英之一,沈静应邀在会上做了发言。
 

        进博会是一场意义重大的国际盛会,是中国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推动全球贸易互惠互利、共赢发展的重要举措。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为保障交易各方的合法权益,解答大家的法律问题,法律服务也被“送进”了进博会。作为进博会法律服务志愿团成员,沈静已连续三年“上会”,为中外参展商提供法律咨询、应急处理及争议解决等深层次的法律服务。
 

        她带领的上海至合律师事务所涉外法律服务团一直以来也都在积极践行社会责任,并得到了一些荣誉的肯定,比如,荣获2021年上海市巾帼文明岗。
 

      “有幸参与这类有意义的活动,对我而言,也是很好的经历,因此即使工作再忙,我也愿意参加。”沈静微笑着说道。穿越岁月沧桑,道路在脚下延伸;历经风雨考验,命运在手中掌握。为了一览法治中国的无限风光,她愿意做一个心怀期待、勠力作为的“追梦人”。

 〖人物小传〗
 

        沈静,上海至合律师事务所的高级合伙人,民革委员。这些年担任的社会职务还包括:上海市女律师联谊会理事、虹口区审计局特约审计员、上海市侨联委员、上海市侨联青年联合会理事。
 

        在与律师事业结缘的十几年里,她先后荣获了2012年“虹口区十佳青年律师”、2013-2014年度“侨情民意信息工作先进个人”、民革上海市委2013-2014年度“三八红旗手”、2018年“政协上海市虹口区委员会优秀委员”等荣誉的肯定、2021年上海市巾帼建功标兵称号、荣获第七届“上海市优秀女律师”称号。  
 

       每周至少工作六天,余下一天陪伴家人,沈静几乎没有什么闲暇时间。然而,即便如此,她还是愿意抽出时间参与社会事务,为法治建设鼓与呼,为民众权益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能为实现社会的自由、公平、秩序发挥自己的一点点作用,正是律师的价值所在,我乐在其中。”她说。
 

       2017年,沈静当选上海市虹口区政协委员后,结合自己的专业,认真履职尽责,积极参政议政。
 

       近年来,我国外卖行业发展迅速,但是,部分外卖配送人员忽视交通安全,强行闯红灯、逆行,不时引发交通事故。“出了事故,撞了人,该由谁来赔付,外卖平台是否需要担责?”注意到这个问题后,沈静专门撰写和提交了“关于明确配送公司必须为外送车辆投保第三人责任险的建议”,被上海市信访办评为2017年度优秀人民建议。
 

       2021年6月1日起,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式施行,沈静立即做了分享。在此之前,《民法典》对性骚扰作出原则性规定后,她也是专门整理了一些合规文本进行免费推广。
 

       “每年我都会围绕社会热点,立法热点,做一些工作。”她说。



cm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招聘启事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投稿通道 | 专家团队 | 工作人员查询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法制晨报网,北京讯闻
客服电话:010-69960698 邮箱:2838403369@qq.com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京ICP备20000290号|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247号
全国公安网络备案:11010802030821  电子邮箱:2838403369@qq.com
信息支持:城市管理法治研究中心 技术支持:讯闻文化传媒.法制晨报网
免责声明:转载本网原创内容请注明出处。本网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 请联系本网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