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晨报官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每日头条 > 正文

全国铁路1月10日大调图 这些线路旅行时间缩短!

      日期:2021-12-28 07:32:07
导读:记者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国铁集团)获悉,2022年1月10日零时起,全国铁路将实施新的列车运行图,增开旅客列车96对,增开货物列车65对。调图后,全国铁路客货列车开行总量分别达到5231对、10606对,列
       记者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国铁集团”)获悉,2022年1月10日零时起,全国铁路将实施新的列车运行图,增开旅客列车96对,增开货物列车65对。调图后,全国铁路客货列车开行总量分别达到5231对、10606对,列车开行结构不断优化,客货运输能力进一步提升。新图旅客列车车票将于12月27日起陆续发售。
 

       国铁集团运输部负责人介绍,此次调图主要变化体现在四方面:
 

       一是充分运用中老铁路等新线资源,进一步提升区域运输能力。将2021年12月各条铁路新线开通时使用的过渡运行图,调整为一季度正式运行图,并相应增加客货列车开行数量。
 

       其中,中老铁路昆明至磨憨段开行动车组列车达到28对、货物列车12对,京港高铁赣深段开行动车组列车达到100对,京港高铁安九段开行动车组列车达到24对,张吉怀高铁开行动车组列车达到28对,牡佳高铁开行动车组列车达到18对,杭台高铁开行动车组列车达到35对,日兰高铁曲庄段开行动车组列车达到23对。调图后,云南、江西、安徽、湖南、黑龙江、浙江、山东等地区运输能力进一步提升。
 

       二是充分运用京港高铁新通道,极大拉近中东部地区与广深地区时空距离。充分利用安九、赣深高铁开通后基本形成的京港高铁南段新通道,采取增开列车、既有列车延长区段等措施,增加中东部地区南昌、合肥、南京、上海等城市至广深地区动车组列车48对,进一步提升了中东部地区至广深地区的高铁运输能力,有效拉近了两地时空距离。
 

       调图后,南昌西经京港高铁至深圳北最快3小时30分可达,较既有经沪昆、京广高铁快1小时08分;合肥南经京港高铁至深圳,最快6小时48分可达,较既有经合福高铁、杭深高铁快2小时15分;南京南经宁安、安九高铁和昌九城际、昌赣高铁、赣深高铁至深圳,最快7小时43分可达,较既有经宁杭、杭昌、合福、南龙、龙漳、杭深高铁快3小时07分;上海虹桥经沪昆、昌赣、赣深高铁至深圳,最快6小时50分可达,较既有经沪昆、京广高铁快1小时14分。
 

       三是充分运用新增动力集中动车组、达速线路等资源,有效增加旅客运输能力。运用新增动力集中动车组25组,在北京至哈尔滨、唐山至曹妃甸、青岛至盐城、邯郸至济南、包头至兰州、呼和浩特至鄂尔多斯、西安至安康、达州至成都、兴国至泉州、广通至昆明等14条既有普速线路上,增开动车组列车35对。
 

       此外,铁路部门安排南宁至北海铁路按时速250公里达速运行。优化南昌至九江城际铁路列车开行结构,全线客车达116对,较调图前增加12对。优化广深地区列车开行路径,广深港高铁动车组列车开行达166.5对,较现图增加1.5对;广深线图定动车组列车111对,较现图增加24对。京广高铁南段增开5对列车,其中深圳北至郑州东(洛阳龙门)、徐州东、武汉各增开1对,广州南至商丘、张家界西各增开1对。继续开好公益性慢火车,持续推进慢火车设备设施改造,提高服务边远山区群众水平。
 

       四是统筹普速线路列车开行结构,有效增加货物运输能力。通过优化普速线路客货列车开行结构、调整部分列车运行径路、运用新开通线路资源等措施,增加货物列车开行,提升货运能力,满足电煤等国计民生物资运输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调图后,京沪、兰新、襄渝、陇海等线增开货车19对。浩吉线在保持开行60对图定货物列车的基础上,首次开行万吨重载列车2对。持续开好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中老铁路跨境货物列车,服务国际国内双循环和贸易畅通。
 

       铁路部门提示,新图旅客列车车票将于12月27日起陆续开始发售,旅客朋友可通过铁路12306网站、客户端、微信等渠道查询,也可关注各地铁路部门发布的动态信息和各大火车站公告,以便合理安排行程。(记者 张尼)


cm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招聘启事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投稿通道 | 专家团队 | 工作人员查询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法制晨报网,北京讯闻
客服电话:010-69960698 邮箱:2838403369@qq.com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京ICP备20000290号|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247号
全国公安网络备案:11010802030821  电子邮箱:2838403369@qq.com
信息支持:城市管理法治研究中心 技术支持:讯闻文化传媒.法制晨报网
免责声明:转载本网原创内容请注明出处。本网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 请联系本网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