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中国政法大学国家法律援助研究院名誉院长樊崇义认为:刑事辩护制度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刑事法治发展状况的“试金石”。刑事辩护事关公民基本司法人权的保护,是最具挑战性和最能获得成就感的律师业务之一,也是对律师综合业务水平和办案能力要求最高的律师业务。
近年来,我与阚吉峰律师多有接触,对他的专业能力和钻研精神多有了解;阅读书稿,其中也颇有新意和个人贡献。
为鼓励青年律师多研究问题、多总结经验,我想借此机会为我国刑事辩护制度、辩护律师行业的发展鼓与呼,希望越来越多的法律同行能够结合自己的办案经验,深入研究刑事辩护制度、系统总结刑事辩护规律,多出佳作,以全面提升我国刑事辩护律师的业务水平和法律服务水平。
刑事辩护制度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刑事法治发展状况的“试金石”。
纵观世界各国刑事诉讼的发展史,可以说人类刑事诉讼进化的历史既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主体地位逐步确立的历史,也是辩护权不断发展与完善的进程。
我国第一部《刑事诉讼法》自1980年实施以来,先后在1996年、2012年和2018年进行了三次不同规模的修订,每次修订都涉及刑事辩护制度的改革,到2019年《刑事诉讼法》制定已经40周年。
在此期间,贯穿刑事诉讼全过程的刑事辩护制度伴随着刑事诉讼制度的发展而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全覆盖”的历史变化,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在国家整体法治发展中的价值和地位不断凸显。
根据这一理念,有效辩护是指适格而称职的律师在诉讼中作好充分而有针对性的辩护准备,与委托人协商形成适当的辩护思路和策略,为委托人提供尽职尽责的辩护,充分、及时和全面地展开辩护活动,使委托人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有效的维护。
为实现上述有效辩护的理念,一方面,侦査机关、检察机关和法院应当为律师积极参与辩护提供必要的便利和保障;另一方面,刑事辩护律师自身要提高辩护水准,在业务方面必须熟练掌握证据调査、案情分析、辩点确认以及辩护意见正确表达等辩护技能,确保辩护工作实质化、规范化、精细化。
随着律师队伍的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对于律师辩护质量的要求也愈加严格,更加需要辩护律师专门学习、系统学习、结合办案深入学习刑事辩护的方法、技术及技巧。
然而,由于律师组织较为松散,缺乏国家财力的支持,青年律师的职业培训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以致其业务能力难以提高或者提高很慢。
而执业能力的局限不仅影响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的质量,更影响到青年律师能否获得足够的案源,制约着中国律师行业的可持续化发展。
基于此,为满足广大律师对刑事辩护工具范本的需求,有效帮助辩护律师系统掌握刑事辩护的核心技能,阚吉峰律师精心编写了《精准辩护:思维方法与实例解析》一书。
首先,本书明确“精准辩护”是实现有效辩护的必要前提,强调辩护策略与方法的精准性、有效性,即律师在开展辩护工作时,应当依据个案的具体特点与案情,发现辩点、提炼辩点、运用辩点,时刻谨记避免辩护走过场,确保辩护意见具有采纳价值。
律师的辩护发言应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有力、逻辑严谨、用词准确、语言简洁。辩护意见应针对控诉方的指控,从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充分、适用法律是否准确无误、诉讼程序是否合法等方面进行分析论证,并提出关于案件定罪量刑的意见和理由。
精准辩护也意味着对辩护律师专业技能的精准要求,不仅包括证据分析的精细化、发问方法的针对性、证据质辩的准确性以及事实主张的理据性,而且包括精准解读与理解法律法规、司法解释、案例,准确运用理论知识。
因此,本书在总结实践中的典型案例的基础上,在事实査明方面,阐述了“在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之辩中对证据的分析与运用”等内容,在法律适用方面,阐述了如何准确界定集资诈骗罪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以及如何认定“入户抢劫”及抢劫数额等内容, 对如何具体开展有效辩护进行逐一分析和指引,向读者传达实现有效辩护的精准策略与方法,有助于律师对照参考和借鉴刑事辩护方法。其次,本书在体例结构上突出技能指引的特点,类型化呈现刑事辩护方法,为广大律师在办案时提供一定的示范和指引。
一方面,从章节布局来看,不同于市场上其他刑事辩护书籍采用无罪辩护、罪轻辩护、量刑辩护的编排方式,本书为方便律师在办案程序中随时有针对性地査阅相关内容,依据个罪的差异性,按照刑法总分则的编辑体例进行编排,系统地梳理各类罪名的辩护思路及特点。
这种体例不仅需要有足够的典型案例来支撑,也需要在编写单个案例时进行体系化、层次性的考量,这无疑富有挑战性。
另一方面,在每篇案例中,采用“案情简介”“辩护思路”“辩护观点”“处理结果”“深度分析”的体例结构进行精细化剖析与解读,凸显这部著作的专业性与知识性。
其中,“辩护思路”和“深度分析”两部分内容丰富、翔实有据,极具参考价值。
前者通过对案例基本事实的归纳总结,有效诠释和指引律师在办理刑事案件中如何发现辩点、提炼辩点以及运用辩点,从而形成针对指控逻辑的、条理清晰的辩护思路;后者则通过对法律实践中运用的刑法理论、蕴含的刑事诉讼法理念的剖析,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从而将实务经验升华为理论知识,让律师走出刑事辩护只是单纯的实务操作的误区,凸显刑事辩护业务精细化与专业化理论知识储备的重要性。
最后,本书的主体部分是以案例分析为核心,剖析和解读新《刑事诉讼法》下刑事辩护的操作与实务技能。
相比于抽象的法学理论,法律实践中的案例更加生动具体,也是学习法律的根本。
可以说每一个经典的案例,都是一场顶级高手的实战教学。辩护律师要从案例事实中寻找法律规范,依法律规范来认定案例事实。
只有在案例研习的过程中才能学习和培养这样的法律能力。
因此,本书精心选取阚吉峰律师执业十几年来所办理的典型案件,基本囊括了刑事领域中频发的犯罪案件类型,也蕴含着阚吉峰律师缜密的办案思维和高超的实战技能。
读者通过揣摩研习其中的思维方法、论证逻辑以及诉讼策略,可以在脑海中自然构建出一套严谨有序的知识体系,完成一轮从思维方法到实战技能的系统提升。
一个国家的律师辩护在刑事诉讼中能否真正发挥作用,取决于三个方面:
其一,立法上是否有健全的刑事辩护制度,包括律师制度和法律援助制度;其二,司法上是否有利于律师依法执业的宽松的、有保障的环境;其三,律师自身是否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执业能力。
令人欣慰的是,当前我国正在通过新一轮司法体制的全面改革,逐步完善立法,改善司法环境。
律师在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被赋予了不可或缺的主体地位,辩护律师的执业权利也在不断丰富、扩大、完善、进步。相较而言,辩护律师的职业素质和执业能力问题则主要靠律师自身进一步加强刑事辩护制度理论和实践研究来解决。
恰逢刑事辩护制度发展40周年之际,为及时总结刑事辩护方面的成就与实践经验,持续推动我国刑事辩护制度发展与完善,阚吉峰律师完成了《精准辩护:思维方法与实例解析》一书。
毫无疑问,这部关于刑事辩护方法研究的著作,无论是在研究方法还是在思想深度上,都是不可忽视的,极富理论和实践指导价值。
可以说,对于正在从事刑事辩护的律师来说,该书凝聚了作者长期刑事辩护实践的智慧,系统归纳和总结了实用的刑辩思路,深层探讨了刑事辩护的理论问题,悉心传授给读者刑事辩护技能与技巧,对读者如何精准地实现有效辩护极具启发意义。
对于同为法律职业共同体成员的刑事法官、检察官以及警察而言,本书作为一本展示刑事辩护思维方法和辩护技能的实务专著,也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刑事辩护事关公民基本司法人权的保护,是最具挑战性和最能获得成就感的律师业务之一,也是对律师综合业务水平和办案能力要求最高的律师业务。为此,每一位刑辩律师应当坚持加强专业学习和职业道德伦理建设,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刑辩律师。
希望广大读者在研习这部著作时,可以提出宝贵的建议,共同推动刑事辩护业务走向专业化、精准化!
也祝愿这部著作的出版,能够为广大读者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鼓舞更多的法律同行一起加强刑事辩护制度理论和实践研究,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本网记者 金英勤 刘炳栋 朱本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