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晨报官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观察 > 正文

聚司法之力,护航生态引吭高歌

      日期:2025-06-04 22:54:38
导读:(通讯员:毛蓉)近年来,神木市法院始终坚持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践行两山理念,以环境资源审判专业化为抓手,遵循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保护系统观念,依法妥善审理各类环境资源案件...
(通讯员:毛蓉)近年来,神木市法院始终坚持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践行“两山”理念,以环境资源审判专业化为抓手,遵循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保护系统观念,依法妥善审理各类环境资源案件,以司法实践护航环境资源保护,助力美丽神木建设高质量发展。

以审判职能为“切入点”,奏响筑牢屏障“主题曲”

深耕专业审判,筑牢司法保护防线。组建环资审判团队,成立矿区生态保护巡回法庭并落户锦界法庭,对涉环境资源刑事、民事、行政案件进行集中审理,不断推进环境资源审判专业化。近三年受理相关案件320件,其中刑事33件、民事278件、行政9件。

打造特色阵地,构建多维保护格局。在锦界法庭打造高标准环资审判展厅,在红碱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石峁遗址文化旅游区、采煤沉陷区、毛乌素治沙造林区等地成立6个司法保护基地、3个实践基地,设立1个巡回审判点,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成为生态司法保护的一张“新名片”。

凝聚协同合力,共筑流域保护屏障。围绕守护“母亲河”安澜,发布了《环境资源审判白皮书》,与山西省兴县人民法院、呼和浩特铁路运输法院签订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协作框架协议,汇聚环境资源保护合力。此外,承办黄河“几字弯”生态环境保护司法协作联席会议,与陕甘宁蒙晋5省区7地市法院共商黄河“几字弯”生态环境保护协作发展,共同守护和传承黄河文化,共筑黄河流域生态安全司法屏障。

以革新理念为“关键点”,奏响司法保护“协奏曲”

“刑罚只是手段,保护生态环境、还原绿水青山才是最终目的。”为此,积极革新审判理念,始终以“恢复性司法”理念为指引,构建“司法+行政”工作机制,综合运用劳务代偿、补植复绿等方式,注重生态修复让受损环境重焕生机,将严惩犯罪与生态治理有机结合,刑事责任与民事责任并举,惩罚与教育相结合,全方位立体式修复生态环境,切实推动环资审判工作向更深层次发展。同时,还提请市委政法委联动林业、财政等有关部门,多部门协同会商建立了恢复林地保证金机制,并在林业部门设立了专门的环境恢复保证金账户,为该制度在此类刑事案件中的广泛适用提供便利条件和保障。经过“预防+惩戒+修复”相结合方式,截至目前,1000余亩林地复绿,最大程度的保障了生态修复的成效。

以完善机制为“落脚点”,奏响法治宣传“进行曲”

一是建立巡回审判机制,审理“小案件”诠释环境保护“大道理”。结合神木市地区地理特征,通过挑选一些贴近民生、具有普遍教育意义的典型环境资源审判案件,把庭审开在煤炭矿区、乡镇村居、田间地头、农家小院,以接地气儿的审判方式,让广大群众零距离接触庭审,亲身感受案件审理过程,真正做到以案释法,切实发挥“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作用。

二是加强司法建议工作,通过“小切口”参与社会治理“大文章”。司法建议是人民法院延伸审判职能、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途径。针对在环境资源案件审理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有关单位、企业发出司法建议,对可能涉及行政违法的,建议相关部门及早干预,防患于未然,切实促进环境执法水平提升、增强市场主体在市场经营活动中的环保意识。

三是重视典型案例宣传,借助“小案例”发挥法治宣传“大作用”。健全环境资源典型案例挖掘发现、总结提炼机制,在公众号发布具有影响力的典型案件、精品案例。此外,依托“6·5世界环境日”、首个“全国生态日”、清明节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宣传活动,对群众关心的环境纠纷进行法律讲解,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环境资源保护。


cm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招聘启事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投稿通道 | 专家团队 | 工作人员查询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法制晨报网,北京讯闻
客服电话:010-69960698 邮箱:2838403369@qq.com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京ICP备20000290号|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247号
全国公安网络备案:11010802030821  电子邮箱:2838403369@qq.com
信息支持:城市管理法治研究中心 技术支持:讯闻文化传媒.法制晨报网
免责声明:转载本网原创内容请注明出处。本网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 请联系本网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