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晨报官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环保观察 > 正文

咬定“青山”不放松——“十三五”时期甘肃省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来源:光明网   日期:2020-10-23 05:17:48
导读:【回眸十三五 喜看新变化】  咬定青山不放松  ——十三五时期我省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秋日,站在民勤县城西南20多公里处的巴丹吉林沙漠南缘远眺,成片的沙枣、梭梭等固沙植物交织在一起,顽强地抵抗着百米

【回眸“十三五” 喜看新变化】

  咬定“青山”不放松

  ——“十三五”时期我省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秋日,站在民勤县城西南20多公里处的巴丹吉林沙漠南缘远眺,成片的沙枣、梭梭等固沙植物交织在一起,顽强地抵抗着百米外的沙丘。这片曾经风沙肆虐的大地,如今已变成一片郁郁葱葱的绿洲。

  “有了这些防沙植被,眼前的沙丘就再没往前走过一步。”民勤县薛百镇茂林村村民马元成感慨地说,这些年政府对治沙工作的重视,让自己的家乡换了面貌。

  这是“十三五”时期,甘肃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一个缩影。

  作为我国荒漠化面积较大、分布较广、危害严重的省区之一,我省土地荒漠化和沙化问题比较突出,沙区面积达2606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的57.35%。甘肃始终把改变自然面貌作为全省林业和草原工作的根本任务来抓,植树造林、治沙节水,为改善生态环境作出了长期不懈的努力。

  “十三五”期间,全省立足构建生态安全屏障和促进大地增绿农民增收两大目标,持续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扎实推进城乡绿化美化,全省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数据显示,甘肃省连续多年超额完成国土绿化任务。仅去年全年造林475.65万亩,超过年度目标任务125.65万亩,义务植树9373.86万株,新建义务植树基地597个。

  在甘肃,和治沙、造林同样重要的,还有对草原生态的保护。甘南州有4084万亩天然草原,占全州总面积的七成以上。辽阔的草原不仅养育了居住于此的牧民群众,也是黄河上游的重要水源涵养地。

  曾几何时,被称为“中华水塔”的玛曲草原上牧草减产,鼠患猖獗,沙丘纵横……草原无力承担“不可承受之重”。

  “十三五”期间,全省先后组织实施退牧还草、退耕还草、已垦草原治理、草原灾害防控、退化草原人工种草、草原监测等一系列草原生态保护工程,累计投入资金60多亿元,使甘南草原重现生机。

  时下,走进甘南州玛曲县尼玛镇萨河村,草原阵阵秋风吹过,围栏牧场中的牧草迎风摇曳,河道两岸新长起来的草丛被各式各样的灌木丛悉心地保护着。

  “这里曾经是一片寸草不生的沙丘。”玛曲县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如今眼前这些短草和灌木,都是近几年修复治理的成果。

  2019年,甘肃省草原植被盖度达到52.9%,比2011年提高4.3个百分点;草原干草产量达到1428万吨,比2011年增加226万吨;工程治理区草原植被盖度、牧草高度和产草量分别提高3.9%、8.6%和8.7%。全省草原生态整体趋好,局部地区退化速度有所减缓、逐步改善。

  “十三五”期间,甘肃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不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2019年,我省实施祁连山人工生态修复项目257项1.42万亩。“绿盾”专项行动自查摸排生态环境问题1845项,完成整改1802项。全省“绿卫2019”森林草原执法专项行动,查处违法占用林地3000多亩。查处林业行政案件1295起,恢复林地705亩。

  如何在保护生态的同时,兼顾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对此,甘肃在脱贫攻坚的探索与实践中,紧盯群众增收问题,将生态环境保护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大力发展林下经济。

  从河西到陇东,从戈壁到塬上,一株株绿苗种下地,一颗颗鲜果结出来,贫困地区林果产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林果产业已经成为甘肃脱贫攻坚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

  截至2019年,全省特色林果种植面积达2244万亩,年产值390多亿元,林下经济年产值达73.59亿元,在为社会提供大量绿色生态产品的同时,促进了林农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就业增收。同时,甘肃投入真金白银,实现生态护林员项目资金“四连增”,资金年规模达到5亿元,年度选聘生态护林员63139人,带动12万贫困群众实现了脱贫。

  咬定“绿水青山”,就有“金山银山”。“十三五”期间,甘肃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迈出了绿色转型发展的坚实步伐,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的路越走越宽,越走越畅。(洪文泉)

 
(责任编辑:)

cm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招聘启事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投稿通道 | 专家团队 | 工作人员查询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法制晨报网,北京讯闻
客服电话:010-69960698 邮箱:2838403369@qq.com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京ICP备20000290号|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247号
全国公安网络备案:11010802030821  电子邮箱:2838403369@qq.com
信息支持:城市管理法治研究中心 技术支持:讯闻文化传媒.法制晨报网
免责声明:转载本网原创内容请注明出处。本网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 请联系本网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