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根植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同时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所以在新时代“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激活其内在的强大生命力”,“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华人文精神”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
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必须和开展公民道德建设活动结合起来。近些年全国各地开展的读经典、诵经典活动,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开展公民道德建设活动的一大亮点。中华优秀优秀文化经典蕴含的“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既是滋养心灵、提升境界的灵丹妙药,更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再创中华文化新辉煌的思想宝典。
一、理论解读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然离不开阅读经典,更离不开解读经句。经之至者道也,明道者词也,成词者字也。反过来说就是由字以通其词,由词以通其道,中间的载体就是经典。所以人要领悟道、修养德、欣赏美就得读经典。
近些年来,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公民道德建设活动中,全国各地各行各业各届群众都开展和投身道德讲堂活动。在道德讲堂的背景墙上,有一则经典名句非常醒目: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这则经句出自《易传》,意指修善积德的个人和家庭,必然有更多的吉庆,作恶坏德的,必然有更多的祸殃。
《周易》(又分为《易经》和《易传》)是中华文化的源头活水。在《易经》里记载这样一句经典: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思是说,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奋图强,永不停息;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与此同时,在老百姓的口头上常说一句俗语:吉人天相(或好人好报)。这个典故出自《左氏春秋·宣公三年》:“石癸曰:吾闻,姬、姞耦,其子孙必蕃。姞,吉人也。”后来,老百姓就将其意引伸为“好人好报(意思为当好人做好事将来遇到困难也会得到他人的帮助)”。
这三则经句虽然出自不同的经典,但都是儒家思想表达的观点,其意是一脉相承的。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观点来解释,就是表达了一种“自强不息、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的精神。
这是理论解读。
每当老师让学生回答问题时会说“请试举二例说明这个问题”。笔者试以著名作家路遥的长篇小说、曾获矛盾文学奖的《平凡的世界》塑造的孙少安为例,将这个理论问题进行具体化呈现。
二、例证解释
孙少安十三岁辍学回乡务农,就面对着一个把日子“过烂包”了的家庭:上有中年的父母和年迈、半瘫的奶奶,下有正在上高中的弟弟孙少平、正在上初中的妹妹孙兰香。一家人要吃要喝,全靠他和父亲孙玉厚支撑。但父亲也身子骨一天不如一天了,因此他成了这个贫穷家庭的主心骨。从此,生活的重担压得他几乎直不起腰来。尽管如此,他却还有一个嫁给“逛鬼”王满银的姐姐孙兰花,因为丈夫不务正业、不管妻儿,所以他姐姐也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因此,孙兰花也时不时领着两个孩子到娘家“度个饥荒”。
面对如此的苦难,孙少安不向命运低头:他自强不息、孝敬老人、关爱弟妹,也疼爱外甥,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孝悌之道、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黄土高原一个“苦甲天下”的小村子里,支撑起了一个贫困的家庭。
在2015版电视连续剧《平凡的世界》里有一个镜头,记录的是孙少安正在上高中的弟弟孙少平,和他的女同学田晓霞,在学校操场、校园会场台子上,有一段对话:“我是个平凡的人,但一个平凡的人,也可以过得不平凡”,“只有永不遏止地奋斗,才能使青春之花即便是凋谢,也是壮丽地凋谢。”
正是在这种自强不息精神的支撑下,不光是孙少平、田晓霞在追求自己的理想,孙少安也同时在思想境界上,由凡人向吉人的升华迈出了第一步。
儒家思想的仁爱不光要爱自己的亲人,而且要爱天下大众和万事万物。孙少安的仁爱之心表现在敬爱老人、关爱弟妹、疼爱外甥的同时,还同情左邻右舍、父老乡亲。面对贫苦的乡亲们,十八岁就当上生产队长的孙少安,借着划分猪饲料地的机会,和大伙商议多分山坡地。当上级追查下来时他独自承揽了“私分土地”的责任并接受到了批斗。而面对“厄运”他独自躲到玉米地里痛哭流涕,就像曾国藩说的那样“含泪打掉牙,和血吞下去”。
正因为孙少安具有亲爱亲人、同情乡亲,才使得他的思想境界得到了又一次升华,由凡人向吉人迈出了第二步,得到了他的同学、在公社任职的刘根民的帮助:介绍他到城郊的拐峁村砖瓦场给县城正在搞基建的学校拉砖。这个帮助不但让他挣到了钱而且找到了致富的门路。当孙少安用拉砖挣来的钱在村里建起砖窑后,原本他和妻子贺秀莲再加上朋友田福高帮工,生产“就可以拉得开拴了”。可当万有叔、万江叔有困难时他义无反顾地伸出了援手。
田万有和田万江是大队会计田海民的父亲和叔父。田海民和妻子在村北头搞起了养鱼的营生。可当父亲和叔父找到他想打工挣两个“量盐买油”的钱时却“被撵出来了”。二人在无奈之下找到孙少安请求收留。面对乡亲的苦难,孙少安说服妻子扩大砖窑规模,不但让万有叔和万江叔到砖窑干活,而且让村里其他的乡亲能来的都来挣个零花钱补贴家用。他说自己这么做“就是图个人情、讲个道义”。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厄运再一次降临到孙少安的头上:由于不靠谱的师傅烧坏了砖,孙少安欠下了一屁股债。但他明白乡亲们在砖窑挣下的那些“量盐买油购化肥”的钱意味着什么。所以宁愿让妻子去娘家求人借钱也不能欠银行的账更不能亏乡亲的心。这种思想境界无论是在过去那个贫穷的年代,还是现在丰衣足食的新时代,都是弥足珍贵的财富。
孙少安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之福不光表现在同情乡亲方面,而且表现在勤劳致富后不忘回报社会、造福子孙的崇高思想境界上。
一个人在发家致富后如何面对财富,这是许多致富能人面对的一张答卷。不同思想境界的人有着不同层次的答案:有的人认为钱是我辛苦挣来的,我想怎么花就怎么花,最起码得好好享受享受生活。但有些人却觉得财富都来自社会,最终应该将财富回馈给社会。孙少安就是这种思想境界的人。其实他最初面对财富时也是诚惶诚恐的找不到合适的途径来平复内心。所以当在全县“夸富大会”上认识的朋友胡永合,拉着他在所谓企业发展后转型走文化路子、去西安找电视台为拍摄《三国演义》花钱“挂姓留名”时,他就揣满腰包上路了。
可当他与弟弟孙少平交谈之后心中一下子豁然开朗——找到了平复内心、提升境界的办法:回馈家乡,修缮学校,实实在在地热爱家乡,回报社会。
由此,孙少安由凡人向吉人迈出了第三步,把小爱变成了大爱,把大爱变成了热爱,把热爱变成了博爱。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评判,孙少安就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之人,是大众学习的榜样。
三、启迪人生 不断成长
我们交流的是学习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心得体会,却为何要讲文学作品、说书中人物呢?这是因为文学艺术作品具有提升人的思想境界的感染力。比如说《诗经》启示人们“思无邪”。
《梁家河》是一本再现习近平总书记在陕北成长的社会环境与精神升华过程的纪实文学作品。阅读《梁家河》可感知习近平总书记的情感、思想、精神之变化。追寻他的生平足迹、领略他的领导风范,对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意义深远。在谈到文学艺术时书中讲述:“在习近平看来,好的文艺作品不仅能给人启迪,也是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相互了解、沟通的方式。”所以对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而言,“读书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个不断成长、丰富自己精神世界的过程。”
传统文化经典也属于文学范畴。唐代的文学家韩愈有言:诵其文则思其义,习其仪则行其道,则将谓之君子也。意思是说诵读文章就要思考它的涵义,练习礼仪就要推行它的道理,那么就可以称他为君子了。这里借用的意思是希望能引起读者的思考:我们要“读文学作品,思人物情怀”,向英雄人物、典型人物看齐,从而修养自己的君子品格,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
人的一生会经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个阶段。阅读文学作品、欣赏影视戏剧等是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只有以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阅读经典、解读经句时例举一些如孙少安等的典型人物才能让传统文化经典落地生根,才能让“文艺作品既给人思想启迪,又丰富精神世界”,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开展公民道德建设活动,起到作用。
(许安平:宁夏石嘴山市新闻传媒中心高级记者、宁夏理工学院电信学院建环学院兼职教授、宁夏关工委宣讲团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