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晨报官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制观察 > 正文

维护良好网络舆论环境,助力抗疫共度难关

   来源:法制晨报   日期:2021-03-23 19:24:26
导读: 去年12月初,成都疫情又再次发生了范围内波动,其中一确诊病例20岁女子成为话题舆论的焦点,在官方通报该女子确诊病例信息以及活动轨迹后,事态却向着另一个方向蔓延——网络暴力,大家指责着该确诊病例14
       去年12月初,成都疫情又再次发生了范围内波动,其中一确诊病例20岁女子成为话题舆论的焦点,在官方通报该女子确诊病例信息以及活动轨迹后,事态却向着另一个方向蔓延——网络暴力,大家指责着该确诊病例14天内出入多处公共场所,范围包括公园、美甲店、数家酒吧等等,恶意冠该确诊女子为“转场皇后”、“毒王”等称号,更有恶意网友将该女子及其家庭信息、身份证号码以及更详细行程信息的流调截图肆意发布到网络,引起了社会上恶性的恐慌。网络上的谩骂声一时间如洪水一般涌来打击着这位年仅20岁的女孩,女孩本身已受病毒困扰,而让她内心更加崩溃的则是来自网络上那些指责辱骂、猜忌诽谤。

 女孩也在公众媒体正面回应:“自己是在未得知确诊的情况下才出入了那些公共场所,得知确诊后第一时间配合调查、自觉隔离,带给成都市民的困扰感到十分抱歉。”诚然,面对新冠疫情,大众都会有恐慌心理,官方公布的确诊病例信息是为了防疫需要,让公众对照确诊病例行动轨迹知晓自己是否去过风险地区,而不是被某些不怀好意的网友用来编织谣言,或是对确诊人员进行二次伤害。大家在面对新冠疫情时都要清醒理智,要根据事实说话,在能够正确判断或分析事件的基础上,再在网络上“开麦”并合适有度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共同营造一个洁净友爱的舆论平台。

 无独有偶,类似的事件在前段时间又发生了,来自河北的周女士在今年年初被确诊新冠肺炎,而她因为曾去过河北此次疫情的高风险地区,且行动轨迹覆盖两个小区,就被网友恶意攻击,被人质疑“恶意乱跑”、“不接工作人员电话最终被警察按住”、“刻意瞒报”等等,周女士表示非常不解,确诊了新冠肺炎仿佛就将自己拉入了无尽的恶意里:自己的隐私信息全部被泄露、戴上了莫须有的罪名、网络暴力让自己置身于舆论漩涡的中心……

 一个又一个的事件让我们看到,在疫情防控的紧要关头,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在发表言论已经成为自由的现在,我们的言论真的可以完全无约束、完全不顾他人感受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言论自由是建立在言论合理且言论符合事实真理的情况下才是言论自由,以为躲在屏幕后当起“键盘侠”隐匿在互联网的世界中,不顾自己的言辞随意“开麦”,其实是对公共秩序的扰乱和破坏,网络世界当然不是法外之地,我们在网络上说过的话同样需要负责,那些造谣者和传谣者同样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刑法修正案(九)》第三十二条规定明确指出:“制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罪名补充规定(六)》将该款的罪名确定为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针对网络传播的虚假信息的行为,《刑法修正案(九)》增加专门条款予以规制。今后,网络传谣要负最高刑为七年有期徒刑的刑事责任。互联网带给网民的言论自由不是网民们肆意在网络平台胡言论语、发泄生活压力,我们不要因为自己在互联网上的不当发言行为而给对方带来极大的困扰,避免给对方在互联网时代下的二次伤害。

 同样,作为受害者,在遭到信息泄露或人身攻击等侵犯到个人利益的情况下,我们要选择利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去年发布的《关于做好个人信息保护利用大数据支撑联防联控工作的通知》第3项规定,为疫情防控、疾病防治收集的个人信息,不得用于其他用途。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被收集者同意,不得公开姓名、年龄、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家庭住址等个人信息,因联防联控工作需要,且经过脱敏处理的除外。如果发现自己的隐私权遭到侵犯,隐私泄露,我们可以参考去年颁布的《民法典》,《民法典》将隐私权纳入人格权范畴。人格权编第六章《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明确定义隐私为“自然人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生活和私密信息等。” 根据《侵权责任法》规定,被侵权人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此处对于侵权责任的承担,包括道歉、精神损害赔偿等方式。同时,有针对他人个人隐私编造不实言论、捏造事实、公然侮辱辱骂、进行恐吓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规定,或将面临拘留或罚款的处罚。情节严重,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的诽谤罪、侮辱罪入罪标准的,受害人可以提起刑事自诉,要求追究侵害人的刑事责任。

 我们共同的敌人是新冠病毒,感染者是病人,不是病毒。战疫要讲科学,也得讲法治,唯有在法制轨道的保障下才可以更加切实的保护每个人的利益。透过这次疫情的发生我们也看见那些用力在生活的人不幸感染新冠,虽不但没有得到大众的关爱,反而被网络扣上了莫须有的罪名,这更加也提醒我们万万不可小觑网络暴力带来的影响,要加强现在的网络监察制度,降低网络暴力发生的可能。首先,政府需要加大网络勘察力度,增加对于各大网络平台的监管力度,积极结合法律条文,对于违规的个体或组织,及时予以惩处。其次,各大网络平台要设置督察部门,检测平台内可能出现的网络暴力因素,及时阻止,对于敏感词汇进行屏蔽。另外,平台要通过用户实名化来提高管理,同时也可警示用户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平台收集或掌握的个人信息要尽到安全妥善保护的责任,防止个人信息被盗取、被利用,若发现异常情况,要主动制止,及时有效地处理,构成犯罪者,应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在这次成都20岁确诊女孩事件中,“西城大爷”也暖心回应这位女孩并给予鼓励,希望女孩保持良好心态,并分享了自己感染时的一些经历,希望女孩早日战胜病魔。暖心仍然在,爱也依旧存,在这个病毒侵略的阶段,我们唯有共同凝聚人心,面对感染患者不排斥不害怕,积极给予内心疏导,一致对抗病毒的侵袭,才能早日将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打赢!(作者:曹霁韵)

(责任编辑:)

cm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招聘启事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投稿通道 | 专家团队 | 工作人员查询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法制晨报网,北京讯闻
客服电话:010-69960698 邮箱:2838403369@qq.com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京ICP备20000290号|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247号
全国公安网络备案:11010802030821  电子邮箱:2838403369@qq.com
信息支持:城市管理法治研究中心 技术支持:讯闻文化传媒.法制晨报网
免责声明:转载本网原创内容请注明出处。本网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 请联系本网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