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执笔:顾红亮
在脱贫攻坚实践中,东西部扶贫协作取得了决定性进展,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上海嘉定区对口支援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迪庆藏族自治州,是东西部扶贫协作“大战略”“大布局”“大举措”的一个生动缩影。在扶贫协作实践中,嘉定和楚雄、迪庆充分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采取就业帮扶、产业转型、消费扶贫等多种创新举措,推动区域合作,优化产业布局,拓展对内对外开放空间,使贫困群众想脱贫、能脱贫、真脱贫。
云南迪庆香格里拉市藏族农民的新居。光明日报记者任维东摄/光明图片
1.在就业帮扶中激发内生动力
扶贫先扶志。“志”是内在精神元素和动力因素,既指志向,又指意志。扶志不仅要帮助贫困群众树立脱贫的志向和意愿,还要帮助他们坚定脱贫意志,即使在脱贫过程中遇到各种挫折也不气馁,坚定不移地打赢脱贫攻坚战。只有做好扶志工作,才能真正提高人们摆脱贫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017年6月23日,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在福建宁德工作时就讲‘弱鸟先飞’,就是说贫困地区、贫困群众首先要有‘飞’的意识和‘先飞’的行动。没有内在动力,仅靠外部帮扶,帮扶再多,你不愿意‘飞’,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弱鸟先飞”的比喻,充分说明培育脱贫内在动力的重要性,强调贫困群众要有“先飞”意识和主动脱贫的意识。缺乏“先飞”意识,思想不解放,扶贫协作难以显现成效。
贫困群众不仅要有脱贫的志向、意识和意志,还要有“先飞”的行动,依靠自己的劳动来脱贫致富,依靠自己的双手来创造灿烂的明天。贫困地区依靠特定的资源和政策创造“先飞”的领域,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与外部的对口帮扶结合起来,外引内联,就可以化劣势为优势,获得超常规发展。
嘉定在对口支援迪庆州德钦县时,发现德钦县存在贫困劳动力就业难问题。经过探索,嘉定摸索出一套“派得出”“找得到”“留得住”的“组合拳”,让一部分农村富余劳动力赴沪稳定就业,练就职业技能。光有富余劳动力,不一定“派得出”。有外出就业意愿和动力的劳动力才“派得出”,才会远赴千里寻找就业机会。嘉定和德钦县不仅创造条件让他们在上海“找得到”合适的岗位,而且愿意留下来,主动适应新的工作和生活环境。通过一批劳动力的稳定就业,吸引带动更多的贫困劳动力来到黄浦江边打拼。嘉定和德钦县之间就业帮扶的过程是一个培育脱贫内生动力的过程,让更多贫困人口有“飞”的意识,愿意跨出家门,远赴他乡,转移就业,开阔视野。
上海嘉定区积极引导区内优质企业投建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基地。资料图片
2.在产业扶贫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东西部扶贫协作既要扶志,也要扶智。扶贫要和扶智、扶志结合起来,才能取得可持续性的脱贫实效。摆脱贫困首要并不是摆脱物质的贫困,而是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要进一步认识到培育群众的脱贫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的重要作用。
通过岗位培训、见习实习等方式,使贫困劳动力掌握一定的技术知识,成为产业熟练工人。对于贫困人口来说,有脱贫致富的意愿还不够,还要有一定的本领和技能。在对口帮扶中,不仅要让贫困劳动力确立起依靠自己的力量脱贫的意识,而且要让劳动力有一技之长,具备自我脱贫的能力。俗话说得好,家有良田万顷,不如薄技在身。要加强老区贫困人口职业技能培训,授之以渔,使他们都能掌握一项就业本领。嘉定积极引导企业在楚雄州姚安县投建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发展有机蔬菜产业,利用在上海的农业精加工厂,吸引贫困户到上海就业,为其提供择业指导和稳岗指导,使其有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的基本技能。
重视教育和智力投入,使贫困地区的劳动力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为产业转型培养专门人才和知识型劳动力。嘉定支持对口地区发展特色产业,引导上海的企业远赴楚雄州双柏县发展高原高端水产养殖业,在高原养殖鲈鱼、小龙虾、大闸蟹等水产品。在推动当地产业转型过程中,一些农户被安排到上海海洋大学等机构进行技术培训和产业学习,成为高原水产养殖和销售的专门人才。特色养殖产业合作,不仅让云南人吃上了高质量的高原海鲜食品,而且为特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储备了技能型人才。
无论是培训基本岗位技能,还是培育产业劳动力和高素质创新人才,核心要义是提高贫困地区和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增强贫困群众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
云南德钦县霞若乡夺松村蜜蜂养殖项目。资料图片
3.在消费扶贫中构筑社会协同合力
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既要提升贫困群众的内在脱贫意愿和自我发展能力,又要动员社会各方的参与,凝聚社会力量,形成合力,协同攻坚。新形势下,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要注意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实现互利双赢、共同发展。西部地区产业支撑带动能力不强,自身造血功能比较弱,靠过去单一的、短期的、救济式的送钱送物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西部地区资源富集、投资需求旺盛、消费增长潜力巨大、市场广阔,这对东部地区发展来说是重要机遇,可以动员东部地区企业广泛参与。东西部扶贫协作要由单向救济转向双向获益,由短期帮扶转向长期合作。以贫困地区之所需,尽对口支援之所能,协同发展,形成共赢局面。
在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过程中,消费扶贫是构筑社会协同合力的重要手段。2020年3月6日,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最突出的任务是帮助中西部地区降低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在劳务协作上帮、在消费扶贫上帮。”在防控疫情常态化中,消费扶贫是助力脱贫攻坚、巩固脱贫成果的重要途径。嘉定和楚雄积极探索社会协同消费扶贫模式,整合资源,从畅通消费渠道、鼓励多方消费、提升供给能力等方面开展全方位消费扶贫,“搭平台”“结对子”“找路子”。例如,双方合力组建“上海嘉定—云南楚雄消费扶贫生活体验馆”,建立产销对接的协同机制。扶贫生活体验馆落户嘉定,面向公众营业,既助力云南楚雄各地实现脱贫,又满足长三角地区消费者对多样化农产品的需求。
从嘉定和楚雄、迪庆扶贫协作中,我们得到的启示是,必须通过多种方式增强群众动力,使贫困群众想脱贫、能脱贫、真脱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通过就业帮扶,培育群众的脱贫内生动力,具有想脱贫的意愿;通过产业扶贫,增强贫困地区和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具有能脱贫的本事;通过消费扶贫,构筑社会协同脱贫致富的合力,取得真脱贫的实效。
《光明日报》( 2020年11月12日 06版)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招聘启事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投稿通道 | 专家团队 | 工作人员查询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法制晨报网,北京讯闻
客服电话:010-69960698 邮箱:2838403369@qq.com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京ICP备20000290号|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247号
全国公安网络备案:11010802030821 电子邮箱:2838403369@qq.com
信息支持:城市管理法治研究中心 技术支持:讯闻文化传媒.法制晨报网
免责声明:转载本网原创内容请注明出处。本网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 请联系本网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