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高原注入永续发展的能力
——成都龙泉驿区与甘孜县的十余年帮扶路
光明日报记者 李晓东
秋风渐凉,地处高原腹地的四川甘孜州甘孜县满目金黄,湿地草原辉映着森林雪。游客纷至沓来,让甘孜镇城北坝村的温泉酒店时常客满。负责客房服务的珍巴姆特别忙碌。
珍巴姆有两个正在上学的孩子,老公生病不能干重活,原本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成都市龙泉驿区的对口帮扶下,城北坝村建起了酒店,村里有了集体收入,珍巴姆等贫困户有了就业的渠道和分红,全村人摆脱了贫困奔向小康。
珍巴姆和她所在的村庄用“日新月异”形容着高原村寨的变化,见证着四川对口帮扶产生的奇迹。
给高原铸造不落幕的产业
川藏北线甘孜县城边,特色鲜明、规划建设精美的格萨尔王城璀璨夺目,让甘孜的旅游形象声名远播。看王城展览、逛集市、泡温泉、观雪山,为当地群众增加收入。
格萨尔王城一栋栋的建筑,分别属于不同贫困村的村集体,在此就业的大多是贫困群众。将扶贫资金集中使用,根据甘孜县资源禀赋,开启贫困村和贫困群众的增收之门,这是帮扶方龙泉驿区的创新之举。
甘孜县地处甘孜州北部,平均海拔超过3500米,此前是国家深度贫困县。2008年起,成都市龙泉驿区就派出干部进驻700多公里外的甘孜县。2012年,四川省全面启动对口帮扶工作,地处成都平原、以汽车及高端制造崛起的经济较发达的龙泉驿区对口帮扶甘孜县,助力当地脱贫攻坚。
“我们十余年风雨同舟,接续奋斗,终使甘孜县城乡面貌焕然一新!”龙泉驿区第五批援藏工作队领队陈家泉说,龙泉驿区始终牢记使命,忘我工作,使甘孜成为名副其实的“康北中心”。
10余年来,龙泉驿区先后派出5批累计800余名干部驻点帮扶,累计投入财政资金2.77亿元,协调社会资金3.6亿元,实施帮扶项目114个。使农牧民人均增收超过7000元,彻底摆脱了贫困。
“脱贫奔小康,产业为基。”陈家泉介绍,龙泉驿区在帮扶甘孜县产业上有自己独特的思路,摒弃简单的给钱给物,立足长远,在高原铸造不落幕的产业。他将龙泉驿区的实践概括为:“大产业顶天立地,中产业齐头并进,小产业百花齐放!”
大产业,当数格萨尔王城。龙泉驿区根据甘孜县地处康北门户、交通要冲、旅游资源富集的优势,投入9400万元,作为128个贫困村经济产业发展基金,同时整合各种资源,总投入超过6亿元,在壮美的雅砻江湿地旁建起了旅游功能配套的格萨尔王城,形成文化百村产业基地,推动了甘孜县全域旅游的发展。
十余年来,围绕发展所需,龙泉驿区帮助甘孜县在雅砻江河谷建起百公里青稞长廊,推动青稞产业升级;建成甘孜州最大的“康北生态牦牛产业园区”,带动了73个农村养殖合作社共同发展,实现农牧民年增收近亿元。康北果蔬批发交易中心、孔萨农庄等项目,引入先进理念和管理,助推甘孜县商贸物流全面发展。
让雪域民生事业蓬勃向上
甘孜县下雄乡海拔超过4100米,气候恶劣、交通不便、土地贫瘠,群众生活困难。龙泉驿区帮扶干部急群众所急,将易地扶贫搬迁与民生需求和小城镇、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选址紧邻县城的吉绒隆沟,建起甘孜县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806户群众受益,实现住有所居。
搬入新居,下雄乡牧民泽伍拉姆笑逐颜开:“过去一下雨就怕山上石头滚落,睡不好安稳觉;现在,我们住进了新房,安全又方便!”龙泉驿区还通过培训,组织下雄乡数十名群众到龙泉驿区就业。
“甘孜县人民需要的,就是我们竭尽所能要做的。”陈家泉说,自开展对口帮扶以来,龙泉驿区聚焦“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让甘孜县的民生事业蓬勃向上。
自2010年以来,龙泉驿区在甘孜县累计投入教育专项资金5500万元,先后有170名教师在甘孜县任教;援建了甘孜县二完小、双语幼儿园等项目,提供学位3000多个,资助学生1.27万人次,促进了甘孜县教育均衡发展。今天,仍有5对龙泉驿区夫妻档教师奋战在甘孜县高原。周德会老师与丈夫一道,带着9岁的儿子奔赴甘孜县,承担了计算机等多门课程的教学,将汗水倾洒在雪域高原。龙泉驿区的帮扶,改变了无数孩子及其家庭的命运。
此外,龙泉驿区持续不断地投入1297万元帮助县人民医院、县中藏医院等完成标准化建设。同时,持续派出150多位专业技术人员,实行“传帮带”,扭转了甘孜县落后的医疗局面。农牧民称之为“虫癌”的包虫病发病率从1.2‰降至0.1‰以下,婴幼儿死亡率由27‰降低到1.57‰。
在龙泉驿区的帮扶下,甘孜县实现弱有所扶、壮能立业。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组织专场招聘等,每年为甘孜县群众提供近2000个就业岗位。
为甘孜注入自我发展的能力
甘孜县最缺的是什么?在持续的帮扶进程中,龙泉驿区的帮扶干部认识到,在完善基础设施、实施产业项目之外,要实现甘孜县自我发展,急需的是留得住、用得上的本土化人才。因此,扶志扶智尤为急迫。
龙泉驿区尽其所能,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通过开展专家培训、驻点帮扶、农民夜校等方式,将经验、方法、技术送上高原,为甘孜县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工作队。
仅在教育领域,甘孜县就有150多名干部和教师到龙泉驿区教育局机关及学校挂职锻炼;让3000余人次的甘孜县教师在甘孜或龙泉得到多种形式的培训、交流和提高。2017年,全面启动了“校对校”结对共建新模式,龙泉驿区27所学校与甘孜县27所学校结对,正式开启了“互联网+”模式。以互联网为支撑的远程教学平台成功运行,有效打破了两地间的时空距离,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同时、同步共享。
龙泉驿区高标准选派360名规划建设、农林环保、文化旅游、基层治理类专业人才驻点帮扶;同时,接收甘孜县1200余名干部人才到龙泉驿区挂职锻炼、短期培训。通过干部人才“传帮带”,讲师团、专家组集中培训等方式,为甘孜县培训干部人才6000余人次,农牧民20000余人次,激发了贫困户主动脱贫的内生动力。
2019年,甘孜县实现脱贫摘帽。尽管农牧民群众告别了绝对贫困,但龙泉驿区的帮扶队伍不撤、政策不变、力度不减,帮扶还将继续。
《光明日报》( 2020年10月22日 04版)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招聘启事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投稿通道 | 专家团队 | 工作人员查询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法制晨报网,北京讯闻
客服电话:010-69960698 邮箱:2838403369@qq.com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京ICP备20000290号|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247号
全国公安网络备案:11010802030821 电子邮箱:2838403369@qq.com
信息支持:城市管理法治研究中心 技术支持:讯闻文化传媒.法制晨报网
免责声明:转载本网原创内容请注明出处。本网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 请联系本网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