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记者 邓晖 光明日报通讯员 李婧
从盛夏开始,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县南涧镇西山村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俞逸晨和南涧县水木农业开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合凤就一直在村里的种植基地和合作社里忙碌着。采摘运送、分拣称重、打包装箱……一道道工序井然有序,一批批阳光玫瑰葡萄销往全国各地。
刘合凤是在西山村第一个连片种植葡萄的农户。说起合作社,她神采飞扬:“合作社现在已经成为西山村带动群众致富的一大法宝。这3年来,合作社销售额已超过120万元。转入西山村集体经济账户的3.2万元销售利润,成功盘活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
西山村,位于南涧县城南面郊区,下辖23.81平方公里土地内,20个村民小组有14个地处山区,有的村民长年住在“四面石土、顶上石棉瓦”的房屋里,甚至徒手都能掰下墙面。可仅仅七八年光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小山村有了崭新光景。
这背后,是高校帮扶地方的深厚情谊。2013年4月起,根据国务院扶贫办和教育部的部署,清华大学对口帮扶南涧县,全面助力其脱贫攻坚事业。2015年10月起,清华向南涧县西山村连续派出王风潇、沈正波、俞逸晨三任第一书记兼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为曾经闭塞、落后的小山村带来智慧和力量。
一辆白色摩托车,停靠在西山村村委会的院门外。几经维修,车身显出不少岁月的痕迹。入职后,王风潇、沈正波、俞逸晨骑着它用最短时间跑遍下辖的20个村民小组。一次次深入调研后,“扶志”和“扶智”成为帮扶工作的关键词。
脱贫攻坚,要从思想上拔穷根。沈正波创办“西山讲堂”,让党员和老乡们对党的政策更加了解;组织编写村规民约三字经、脱贫攻坚顺口溜,让思想教育入脑入心。“西山村,我家园,建设好,靠大家。”村民传唱村规民约三字经、脱贫攻坚顺口溜,党员和干部则在“西山讲堂”明方向、鼓斗志。“沈书记设计的活动易学易记,对党员群众触动很大。”西山村第二党支部成员康学志说。
脱贫攻坚,要从能力上长本领。通过“党建+”的引领作用,年轻人在精准扶贫过程中,摸索出一套“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发展模式,立足水果产业优势,成立南涧县水木农业开发专业合作社,与清华控股有限公司、无量山启迪大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合作实行订单式销售,既提升了产业发展的组织化和专业化程度,破解了销售问题,又增加了村集体收入。如今的西山村,像刘合凤这样通过这种发展模式让腰包“鼓起来”的村民大有人在。村委会15公里外的母子垦刘家社,建档立卡贫困户刘和顺一家就享受着产业组织化和专业化提升的红利:“扶贫干部做事务实,敢于创新,我家的冬桃不缺销路。”
脱贫攻坚,要让孩子的头脑跟百姓的腰包一起鼓起来。5年来,西山小学成为三任驻村干部持续接力的另一块园地:孩子们每天聆听的“睡前故事”,来自王风潇协调捐赠的校园广播;为了让西山学子看看外面的世界,沈正波促成了两届“西山学子北京行”爱心活动;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清华大学研究生支教团5名成员被俞逸晨请进学校,给高年级的同学讲解趣味奥数……
在西山村,说起清华来的驻村干部,他们曾经被质疑,清华毕业生来偏远的小山村能做什么?送别清华来的驻村干部,他们被称为真正的“西山人”——方言懂了,融入的音色浓了;肤色黑了,扶贫的成色来了。数据显示,5年来,西山村累计脱贫120户472人。2018年底,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18.5%降至1.2%,实现脱贫出列。2019年2月初,在云南省第三方考核评估过程中,西山村做到了零漏评、零错退。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马上转战乡村振兴战略的南涧县,西山村委会是两个乡村振兴试点村之一。
“我们希望尽快完成乡村振兴工作站二期、三期的建设,进一步建好西山村为民服务中心和农民学校,为西山村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序衔接做好布局。”俞逸晨信心满满。
《光明日报》( 2020年10月03日 01版)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招聘启事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投稿通道 | 专家团队 | 工作人员查询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法制晨报网,北京讯闻
客服电话:010-69960698 邮箱:2838403369@qq.com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京ICP备20000290号|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247号
全国公安网络备案:11010802030821 电子邮箱:2838403369@qq.com
信息支持:城市管理法治研究中心 技术支持:讯闻文化传媒.法制晨报网
免责声明:转载本网原创内容请注明出处。本网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 请联系本网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