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晨报官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精准扶贫 > 正文

甘肃:翰墨飘香 脱贫在望

   来源:光明网   日期:2020-10-04 05:02:18
导读:光明日报记者王冰雅  古语云:仓廪足而知礼节。未到甘肃定西通渭时,我从未想到在这苦甲天下的地方,人们竟然如此热爱书画文艺。  通渭县是六盘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也是甘肃省23个深度贫困县之一。恶

光明日报记者 王冰雅

  古语云:“仓廪足而知礼节。”未到甘肃定西通渭时,我从未想到在这苦甲天下的地方,人们竟然如此热爱书画文艺。

  通渭县是六盘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也是甘肃省23个深度贫困县之一。恶劣的自然环境,不仅没有扼杀通渭人的文化热情,反而锻造了他们“耕读、坚忍、进取”的通渭精神和崇尚耕读、钟情书画的人文情怀。

甘肃:翰墨飘香,脱贫在望

光明日报记者王冰雅(右二)在甘肃岷县采访。王在凯摄/光明图片

  “家中无字画,不是通渭人”。在通渭县李家店乡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农户大门上方“耕读第”三个字赫然在目,崇文重教、诗书传家的传统如今仍然在延续。在通渭,每户人家经济条件或有差别,但无一例外都挂有字画。

  通渭人热爱艺术,他们扛起锄头是庄稼把式,拿起笔杆是书画艺人。当问及这文化传统是如何形成的,当地人也无从溯源。这种对于书画艺术的热爱,似乎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已深深融入通渭人的血液里。

  走进通渭县悦心书画长廊,我见到了正在作画的郭百花。她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麦秆画的传承人。郭百花说,麦秆画的制作要经过熏、蒸、烫、漂、剪、贴、雕等十几道工序,她在创作中常常借鉴国画、版画、剪纸、烙画等艺术表现手法,并通过观察自然获取灵感。

  当我随手指到一幅锦鸡图,问市价多少时,郭百花有些腼腆地说就是一个手工钱,作画更多是出于兴趣。我凑近仔细一瞧,锦鸡羽毛色彩鲜艳,明暗有序,栩栩如生。这幅画售价600元,制作用时超过一周。

  原来在田间地头劳作、只能抓紧业余时间创作的她,早已建立了自己独立的工作室,成为专业的麦秆画艺人,还常常带着作品外出交流,把麦秆画的技艺传授给更多人。她的画不仅在通渭县销售,还曾走出国门,向世界展览。

  现在,郭百花接到的订单多到忙不过来,有时一月能接十几单。她一再说作画急不得,比起赚钱,她更愿意专心把画画好。

  在悦心书画长廊,入驻的文化名家工作室、各类文化公司有200余家。放眼整个通渭县,画廊、装裱店、书画培训机构等各类经营实体有800余家,书画创作人员1万多人,书画经纪人2600多人,2019年书画产值达16亿元。

  百余年前,左宗棠曾感慨“陇中苦瘠,甲于天下”,时至今日,通渭县实现整县脱贫胜利在望。这条脱贫路,凝聚了太多定西人民奋斗的心血,更弥漫着历久弥新的翰墨书香。

  《光明日报》( 2020年09月30日 10版)

(责任编辑:)

cm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招聘启事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投稿通道 | 专家团队 | 工作人员查询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法制晨报网,北京讯闻
客服电话:010-69960698 邮箱:2838403369@qq.com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京ICP备20000290号|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247号
全国公安网络备案:11010802030821  电子邮箱:2838403369@qq.com
信息支持:城市管理法治研究中心 技术支持:讯闻文化传媒.法制晨报网
免责声明:转载本网原创内容请注明出处。本网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 请联系本网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