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晨报官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新闻 > 正文

西南科技大学党建领航环境与资源学院特色发展

      日期:2024-09-14 15:57:51
导读:今年9月全国教育大会在京召开,确立了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再次强调要 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新近出版发行的习近平同志《论教育》一书中,谈及教育改革发展的九条路
       今年9月全国教育大会在京召开,确立了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再次强调要 “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新近出版发行的习近平同志《论教育》一书中,谈及教育改革发展的九条路径时,第一条就是“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西南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有着66年发展历程,因培养了全国70%的建材地质队长和总工程师,被誉为“中国建材地质队长摇篮”。2023年,学院“环境健康与矿山生态修复”教师团队获评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024年,学院党委获评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建设单位。学校从1958年部属重庆建筑材料工业专科学校开办的非金属矿床开采专业开始,发展到以非矿开发与环境保护为鲜明特色的标杆院系,其间也经历了艰苦学科招生困境、就业困境、办学资源困境等层层压力。正是坚持党建引领,才让学院不断迎难而上,守正创新,在新一轮国家西部战略腹地的建设浪潮中,焕发崭新生机。

党建引领,筑牢根基,形成非矿开发与环境保护鲜明特色

       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行业类院校在国家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中普遍划归地方,综合类大学逐渐取代行业类大学,“重通才、轻专才”现象普遍,地矿类艰苦专业招生面临困境。进入新时代后,国家战略资源需求增加,对这类“小而精致”的传统专业的人才需求也日益增强。因此,如何以高质量党建工作激发办学活力,引领老牌地矿学院扎根西部,服务行业区域高质量发展,探索地矿环境类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协同培养新路径,是环境与资源学院以及同类高等院校着力思考的重大课题。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袁道先院士参观学院建立的中国首个钙华展览馆

       近年来,学院党委紧密结合事业发展实际,经过长期探索,梳理出了“地矿背景、非矿特色、生态贯通”的发展主线,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事业高质量发展。学院深耕国家大后方战略腹地,围绕三线建设、西部大开发、抗震救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形成了以非金属矿高教热土奉献西部、服务国家的鲜明特色和优良传统。学院组织完成了世界自然遗产地九寨沟诺日朗瀑布震后的抢救性生态修复工程等多项急难险重任务,荣获了“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等多项荣誉,逐步形成“人人争做黄大年,全院支部学样板”的积极党建氛围。

       学院党组织先后获得第四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四川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四川省三八红旗集体等荣誉称号。学院强化党委领导,构建了党委领导,党政协同决策机制和党建工作机制,指导完善基层治理运行范式,以此把稳事业前进之“舵”。在党委领导下,学院围绕“地矿背景、非矿特色、生态贯通”的发展主线,不断强化国家非金属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特色,利用中国(绵阳)科技城建设和共建与区域产学研联合办学优势资源,成效不断凸显。

       学院党委采取多样化形式成立党支部,把党支部建在专业教研室、科研团队、科研平台上,率先在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成立党支部,率先在矿产资源绿色综合利用科研团队成立师生联合党支部。学院注重选拔政治素质高、师生威信高、党建及业务能力强的学科带头人、教授担任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实现全覆盖;注重从优秀辅导员、骨干教师中选拔学生党支部书记,学生党支部书记获得校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育工作者以及“十佳辅导员”等荣誉称号。

党管人才,榜样示范,培育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学院聚焦探索新形态办学体制和全新拔尖人才培养体系,发挥党管人才优势,主动响应国家发展的人才需求,实行开放灵活的用人体制,整合校内外优质师资,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以学定教”“以课聘师”的总体思路,建设了7个创新研究群体,构建了由学术大师、专职教师、双聘教师、外聘教师、企业名师等组成的多元师资队伍,打造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教师立德修身、敬业立学、教书育人呈现新风貌,尊师重教氛围更加浓厚。

“环境健康与矿山生态修复”教师团队获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学院的“环境健康与矿山生态修复”教师团队,2023年获批为教育部“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这是一支德才双馨的一流团队,拥有70余年厚重积淀。团队以大师校长林祥棣院士为楷模,从耄耋专家万朴、张志呈,到花甲学者肖正学、董发勤、张志贵,再到中青年骨干代群威等一代代教授领衔,带领团队薪火传承,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坚守 “以开发矿业保护环境为荣”的初心,坚持“点石成金、变废为宝”的理念,持续打造特色环境健康、矿山/岩溶生态等具有世界级水平的人才梯队与团队品牌。

思想铸魂,至诚报国,勇担国家急难险重任务

       至诚报国,成果丰硕。学院持续保持凝聚力和战斗力,针对国家战略资源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需求,在非金属矿综合利用、工业废物资源化、战略资源开发与矿山修复、钙华保育等方向取得丰硕成果。

       学院党委始终坚持把科研创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始终将党的建设融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融入四川省重大决策部署,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强化有组织科研,积极构建党员“1+N”科研项目和成果带动模式,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奖31项、授权发明专利233项;在石棉安全、九-黄灾后重建、山区乡村振兴和福岛核安全等方面为国家提供32份咨询建议,得到温总理等各级领导肯定批复。

学院科研团队是九寨沟8.8地震后首个进入震损现场勘测的科研团队。

       逆流而上,勇担重任。学院临危受命,完成了世界首例钙华自然遗产地修复工程——九寨沟诺日朗瀑布震后的抢救性生态修复工程,各级领导同志的高度肯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高度评价,包括央视在内的40余家媒体对学院进行专题报道;学院组织力量,勘查发现了亚洲最大的伟晶岩锂矿床,并攻坚了锂辉石矿浮选分离的世界难题,服务于国家战略资源自立自强;学院牵头主研的防氡防辐射复合体材料,有效解决了困扰我国地下军事设施数年的防氡难题,被国家疾控中心列为应急方案。

三元融合,铸魂育人,培养“红专能优”地矿环铁军

       思想、精神入脑入心入行。学院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任务,秉承“团结一心、艰苦奋斗、刚毅卓越、拼搏创新”的学院精神,创造性地提出了“绿色与生态贯通育人”理念,将生态文明思想和“地球系统观”融入教学全过程,探索地矿环境类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协同培养;构建了课程思政+红色文化熏陶+职业生涯教育融通的“三元融合”铸魂育人体系。学院创新开展“美丽中国9+N”课程思政模式,学院拥有省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建成省级一流精品课程/课程思政/金课10门,极大地推进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地矿文化精神入脑入心入行。

       人才培养结硕果。建院以来,学院培养了15700多名毕业生,他们中间涌现了从地矿艰苦环境中磨练出来的“硬笔书法第一人”庞中华、“当代著名石油作家”李玉真、“天眼选址人”宋建波、“全国劳模”陈道前、“青年知识分子的榜样”贺纪弼(解放军总后勤部授)等一大批各行业先进典型;学院先后为中国建材地质总队全国26个地质总队培养出超过70%的总工/总队长等中坚力量,毕业生扎根西部超80%。

       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学院党委始终坚持学科建设的龙头地位,持续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强化党建工作与学科建设系统性谋划、一体化推进和高质量发展。

       学院党委将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新一轮战略性矿产资源的开发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的重要指示为指引,对标“新时代素质过硬的急需紧缺矿种地矿铁军”的人才培养需求,按照“人人争做黄大年,全院支部学样板”的工作思路,形成了党委领导运行机制“有引领有深度”、党委政治把关“有平台有广度”、思想政治工作“有品牌有亮度”、基层组织建设“有品牌有精度”、推动事业改革发展“有创新有高度”的特色工作机制,实现学院党建和事业发展“一融双高”。全院师生在学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勇担使命,大胆攻坚,致力创新,开拓新局,奋力擘画新时代西南科大“地矿人”的新画卷。(代群威 邹高祥 岳斌)


cm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招聘启事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投稿通道 | 专家团队 | 工作人员查询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法制晨报网,北京讯闻
客服电话:010-69960698 邮箱:2838403369@qq.com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京ICP备20000290号|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247号
全国公安网络备案:11010802030821  电子邮箱:2838403369@qq.com
信息支持:城市管理法治研究中心 技术支持:讯闻文化传媒.法制晨报网
免责声明:转载本网原创内容请注明出处。本网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 请联系本网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