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晨报官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新闻 > 正文

教育部等三部门规范非学科类校外培训 不得以非学科类培训名义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

      日期:2022-03-04 07:17:12
导读: 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应当遵循公平、合法、诚实信用的原则,根据市场需求、培训成本等因素合理确定培训收费项目和标准。培训收费应当实行明码标价,培训内容、培训时长、收费项目、收费标准等信息应当向社
      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应当遵循公平、合法、诚实信用的原则,根据市场需求、培训成本等因素合理确定培训收费项目和标准。培训收费应当实行明码标价,培训内容、培训时长、收费项目、收费标准等信息应当向社会公开,接受公众监督。

 

       公告指出,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应当全面使用《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严格履行合同义务,规范自身收费行为。禁止以虚构原价、虚假折扣、虚假宣传等方式进行不正当竞争,预防和制止垄断行为,禁止任何形式的价格欺诈行为。
 

       公告提出,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须全部进入本机构收费专用账户。面向中小学生的培训不得使用培训贷方式缴纳培训费用。不得一次性收取或以充值、次卡等形式变相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或60课时的费用。行业组织应当发挥行业自律作用,引导培训机构合理定价,规范校外培训服务,不得以非学科类培训名义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自觉维护市场秩序和行业形象。
 

       此外,各地教育、发展改革、市场监管等部门及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非学科类校外培训市场监测体系,及时掌握市场变化情况,加强监管,合理引导市场预期,依法严厉查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的违法违规行为,公开曝光情节严重的典型案例。
 

       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家长报名校外培训机构,有三点提醒建议。一是理性参与培训。多与学校、老师沟通,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注重结合孩子的个性特质、兴趣爱好和学习状况等因素,因材施教,能在学校满足补差、拓展等需求的可以不再为孩子报校外培训班,切勿盲目跟风。
 

       二是选择合规机构。确有培训需求的,要认真查看培训机构办学许可证和营业执照,与教育部门公布的黑白名单进行查询核对,事先了解其从业人员、资金监管、收费标准等情况。
 

       三是保障自身权益。与培训机构签署规范的培训服务合同,不超过规定时长缴费,主动索要发票等收付款凭证。同时,自觉抵制变相违规培训,及时举报违法违规行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北京3月3日电 (记者温璐、孙竞)3月3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规范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公告。要求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应当遵循公平、合法、诚实信用的原则,根据市场需求、培训成本等因素合理确定培训收费项目和标准。培训收费应当实行明码标价,培训内容、培训时长、收费项目、收费标准等信息应当向社会公开,接受公众监督。
 

       公告指出,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应当全面使用《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严格履行合同义务,规范自身收费行为。禁止以虚构原价、虚假折扣、虚假宣传等方式进行不正当竞争,预防和制止垄断行为,禁止任何形式的价格欺诈行为。
 

       公告提出,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须全部进入本机构收费专用账户。面向中小学生的培训不得使用培训贷方式缴纳培训费用。不得一次性收取或以充值、次卡等形式变相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或60课时的费用。行业组织应当发挥行业自律作用,引导培训机构合理定价,规范校外培训服务,不得以非学科类培训名义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自觉维护市场秩序和行业形象。
 

       此外,各地教育、发展改革、市场监管等部门及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非学科类校外培训市场监测体系,及时掌握市场变化情况,加强监管,合理引导市场预期,依法严厉查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的违法违规行为,公开曝光情节严重的典型案例。
 

       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家长报名校外培训机构,有三点提醒建议。一是理性参与培训。多与学校、老师沟通,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注重结合孩子的个性特质、兴趣爱好和学习状况等因素,因材施教,能在学校满足补差、拓展等需求的可以不再为孩子报校外培训班,切勿盲目跟风。
 

       二是选择合规机构。确有培训需求的,要认真查看培训机构办学许可证和营业执照,与教育部门公布的黑白名单进行查询核对,事先了解其从业人员、资金监管、收费标准等情况。
 

       三是保障自身权益。与培训机构签署规范的培训服务合同,不超过规定时长缴费,主动索要发票等收付款凭证。同时,自觉抵制变相违规培训,及时举报违法违规行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cm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招聘启事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投稿通道 | 专家团队 | 工作人员查询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法制晨报网,北京讯闻
客服电话:010-69960698 邮箱:2838403369@qq.com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京ICP备20000290号|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247号
全国公安网络备案:11010802030821  电子邮箱:2838403369@qq.com
信息支持:城市管理法治研究中心 技术支持:讯闻文化传媒.法制晨报网
免责声明:转载本网原创内容请注明出处。本网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 请联系本网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