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晨报官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新闻 > 正文

两地相继发现输入奥密克戎病例,专家:隔离期间检出不需太过担心

      日期:2021-12-15 07:13:31
导读: (健康时报 张萌 董颖钰 李宁)12月13日,天津通报了我国内地首例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病例,为入境人员在隔离点中检出。12月14日,广州通报该省首例境外输入奥密克戎阳性病例,系居家隔离中被发现。两地相
     (健康时报 张萌 董颖钰 李宁)12月13日,天津通报了我国内地首例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病例,为入境人员在隔离点中检出。12月14日,广州通报该省首例境外输入奥密克戎阳性病例,系居家隔离中被发现。
 

两地相继在境外输入病例中检出奥密克戎变异株,接下来我们该如何防?
 

两例奥密克戎感染者从哪里输入?
 

12月13日晚,天津市卫健委通报,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12月9日天津市境外输入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呼吸道标本进行新冠病毒全基因组测序和序列分析,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核,均确认检出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B.1.1.529进化分支)。这是中国内地首次发现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
 

健康时报记者查阅天津市人民政府疫情防控信息,据疫情信息披露,12月9日18时至12月10日18时,天津市新增1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该病例为波兰籍,由波兰输入,近期居住地为波兰华沙。该患者自波兰华沙乘坐航班,于12月9日抵达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入境时体温正常,申报无异常。经海关检疫排查采样后,转送至西青区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12月9日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即由120救护车转送至海河医院就诊。经市级专家组综合分析确定为我市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境外输入),全程实施闭环管理。

 

广州市的这名境外输入病例,男,67岁,家住越秀区华乐街天胜村65号。11月27日从国外入境,集中隔离期间多次核酸检测均阴性。12月11日,解除隔离后乘飞机(CA1837)返回广州,闭环转运至越秀区家中居家隔离;12日,华乐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其例行采集核酸标本,13日凌晨通报结果初筛阳性,经市、区疾控中心重采样复核结果均为阳性。经过新冠病毒全基因组测序和序列分析,确认为奥密克戎变异株。
 

在隔离期间检出奥密克戎意味着什么?
 

“今年5月份,德尔塔在广州突破防线传入境内,也是由境外输入病例引发,不同的是,这次奥密克戎变异株在入境隔离点就被发现,说明目前的疫情管控监测网络是非常灵敏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社区防控专家、首都医科大学全科医学与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吴浩接受北京日报采访时指出。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林炳亮在接受健康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奥密克戎已成为许多国家流行的主要变异株。病例在闭环管理中被发现,相对来讲影响会小一点,不需太过担心,但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和警惕。奥密克戎的病毒序列、变异位点已是已知的,在这种情况下检测出变异株会更加快速。
 

树兰医院感染科副主任盛国平在接受健康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奥密克戎多数在国外已经有流行趋势,像德尔塔一样,传播到国内是迟早的事情。入境的人员应做好14天隔离,多次进行核酸检测,早发现可以减少在国内出现二代传播的可能。
 

该如何防范奥密克戎变异株?
 

“目前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传播力、致病力等特点还没有权威的研究数据,防控政策一般不会做较大的调整,但必须严密观察变异株的动态变化。目前,在强有力的防控网络下,不管是什么变异株,如果发生本土传播,我们都有能力有信心把它尽快扑灭。”林炳亮告诉健康时报记者。
 

林炳亮表示,奥密克戎变异株和以往的新冠病毒传播规律相似,以往的防护方法仍然有效。对于民众来说,按照原有的防控措施来预防就可以了,但双节将至,人口流动性加大,我们要加强防护意识,应做好个人防护措施。
 

盛国平指出,奥密克戎是一个新变异株,它的毒力到底怎么样、会导致什么病情变化,目前还在观察中。目前来看,我们国家的灭活疫苗对奥密克戎是有靶标的免疫力的,所以大家不用担心。
 

天津市新冠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天津市卫健委主任顾清在接受央视总台采访时建议,一旦有发热和呼吸道症状,不要乘坐交通工具,要尽早地到发热门诊去就诊;在对你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的时候,一定要实事求是的把你前14天的旅居史如实地跟防疫人员进行阐述,不能有隐瞒,同时还要主动做好新冠病毒疫苗接种。

 


cm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招聘启事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投稿通道 | 专家团队 | 工作人员查询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法制晨报网,北京讯闻
客服电话:010-69960698 邮箱:2838403369@qq.com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京ICP备20000290号|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247号
全国公安网络备案:11010802030821  电子邮箱:2838403369@qq.com
信息支持:城市管理法治研究中心 技术支持:讯闻文化传媒.法制晨报网
免责声明:转载本网原创内容请注明出处。本网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 请联系本网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