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前沿】
光明日报上海1月30日电(记者孟歆迪)如何减轻疫情期间大量的静脉穿刺操作给一线临床医护人员带来的工作负担并减少可能造成的医患交叉感染?同济大学科研团队针对疫情防控中“无接触”的需求,设计研发了一款自动扎针采血机器人,春节后将在多家医院进行实验测试。
疫情发生后,保证安全就医环境、减少病毒传播机会,是医疗机构防控的重要环节。同济大学齐鹏团队开足马力,开展“基于深度学习的多模态图像引导静脉穿刺机器人系统”研究,用时一年,取得了创新成果。
据悉,这款静脉穿刺机器人具有设计紧凑、灵巧、成本低的优势,兼顾安全性和精准性,机器人系统通过多模态成像技术能够准确找到最佳血管穿刺位置,集中解决了静脉穿刺的三大痛点:近红外光可以清晰地反映“往哪扎”,超声可以立体地告诉你“扎多深”,解决了静脉穿刺成功率低、事故率高的问题,还可以自动完成消毒、穿刺等操作,代替医护人员与患者接触,从而最大限度避免交叉感染。
项目负责人齐鹏有近十年相关医疗机器人研发经验,项目组聚集了同济大学的优秀学子,他们来自智能制造、控制、机械、软件、设创、电子、医学等多个不同专业,直接参与到机器人工程制作中,从用户角度提出改进建议。这样,通过医工交叉合作,共同推进了该采血机器人的研发进程。齐鹏认为:“虽然我们身处高校,可能与企业、工业生产有所不同,但我们也正努力发挥双方互补的优势。与企业合作,经过产学研一体化投入产品应用才能走得更远。”
“采血、输液、核酸检测、疫苗注射等与血管穿刺相关的技术都是相通的。”齐鹏说,这些工作都有望利用机器人来完成。未来,自动扎针采血机器人更将是休克病人、幼儿、老年人等扎针困难人群的福音,其准确高效且可以批量工作的特点,也可以减轻医疗人员的负担。在日常的医疗工作中,自动扎针采血机器人可以走进社区诊所,患者领药后实现“自动扎针”输液。目前,该项目已进行了多代原型机的实验,经过功能性验证已取得不错结果,亦获得学界认可。
《光明日报》( 2021年01月31日 04版)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招聘启事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投稿通道 | 专家团队 | 工作人员查询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法制晨报网,北京讯闻
客服电话:010-69960698 邮箱:2838403369@qq.com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京ICP备20000290号|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247号
全国公安网络备案:11010802030821 电子邮箱:2838403369@qq.com
信息支持:城市管理法治研究中心 技术支持:讯闻文化传媒.法制晨报网
免责声明:转载本网原创内容请注明出处。本网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 请联系本网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