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从2020年至2022年,黄河三峡大景区管委会恐龙博物馆馆长尤文泽、博物馆工作人员罗大俊在永靖县的关山乡红楼村、太极镇孔家寺村及刘家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内先后发现了6处早白垩世足迹点。所有足迹均保存于下白垩统河口群的红色砂岩中,6处足迹点中的5处发现了鸟类足迹,其中有一处伴生有龟类足迹。
李大庆表示,永靖是中国著名的白垩纪早期化石产地,已发现过大量的保存完整的恐龙骨骼、恐龙足迹等重要化石。此次在孔家寺足迹点,学者发现了中小型的龟类足迹,其中可以识别出成对的前后足迹,这是首道确切的古龟类行迹,其保存状态与规律性都优于此前国内的发现。
根据形态特征,邢立达研究团队将其鉴定为龟足迹属,并推断这些龟足迹可能是龟类沿着浅水的水底“行走”时造成,也有可能是在浅水中游泳,脚蹼偶尔在水底借力时留下。其中一些龟类足迹明显地被鸟类足迹覆盖,说明龟类足迹先于鸟类足迹形成。
此外,新发现的5处鸟类足迹点中的足迹长度范围为3至4厘米,与此前河口群发现过的李氏韩国鸟足迹非常相似,研究团队将新发现的足迹鉴定为韩国鸟足迹属,这是中国白垩纪常见的鸟类足迹属种。
邢立达说,这为人们描绘了一幅远古的生态景象:龟类在较浅的水中行走或游泳嬉戏留下了脚印,随着水位下降,该区域暴露出来,大量的鸟类到达该地区觅食,导致鸟类足迹与龟足迹重叠。
此外,研究团队发现,中生代龟类足迹的尺寸与同地点其他四足类动物足迹的尺寸呈正相关。也就是说,如果同一地点发现了较小尺寸的龟类足迹,那么其他的四足类动物足迹也相对较小。反之,大尺寸的龟类足迹也与其他大尺寸的四足类动物足迹伴生。
这表明,在中生代以恐龙为主的河岸环境四足动物群中,不同体型的动物适应的水深不同。“这为科学家判断与划分古水深提供了新的方法。除此之外,本次研究也丰富了永靖早白垩世恐龙动物群,为研究该地区的古生态提供了新的材料。”邢立达说。(记者程楠、袁全)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招聘启事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投稿通道 | 专家团队 | 工作人员查询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法制晨报网,北京讯闻
客服电话:010-69960698 邮箱:2838403369@qq.com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京ICP备20000290号|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247号
全国公安网络备案:11010802030821 电子邮箱:2838403369@qq.com
信息支持:城市管理法治研究中心 技术支持:讯闻文化传媒.法制晨报网
免责声明:转载本网原创内容请注明出处。本网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 请联系本网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