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二维码自助点餐”“买单请先扫码”……不知从何时起,随处可见的餐厅桌角二维码悄然代替了服务员。
如今,“扫码点餐”正风靡各大餐厅,给消费者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极大提高了餐厅的用餐效率。不过近日,某火锅店却因为“扫码点餐”,摊上了“大事儿”!
近日,四川德阳市旌阳区法院判决了一起因扫码点餐引发的个人信息保护纠纷案件。
原来,一位罗姓女士在一家火锅店就餐,被要求扫码点餐,她提出用传统纸质菜单,被服务员拒绝,而点餐关注的微信公众号需要获得罗女士的“微信头像、昵称、地区和性别信息”,并且只有允许获取,才能点餐。罗女士认为依据《民法典》的规定,火锅店的行为不合法,于是一纸诉状将其告上法庭。
最终,法院判决火锅店停止侵权,并于判决生效起十日内删除罗女士个人信息,并承担罗女士诉讼费用200元。
事实上,餐厅利用“扫码点餐”收集消费者个人信息的问题并不是第一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2021年6月8日,江苏省消保委与省餐饮协会联合发出《关于进一步完善餐饮业“扫码点餐”信息化服务方式的倡议》,提倡保留人工点单模式,同时要保护消费者个人信息。
此外,上海、杭州、深圳等多地针对商家“扫码点餐”发布了规范指引,其中明确经营者不得强取、过度收集个人信息,违反规定或将承担法律责任。今年3月,上海市市场监管部门就因某餐馆通过“扫码点餐”非法收集消费者个人信息,对该餐馆作出警告和罚款5万元的行政处罚。
消费者有权拒绝扫码点餐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商品品种或者服务方式”。如果商家强制要求消费者扫码点单或拒绝提供纸质菜单,则损害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和知情权。同时,经营者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并在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后,经消费者同意,方可收集消费者信息。
《个人信息保护法》也曾明确,收集个人信息,应当限于实现处理目的的最小范围,不得过度收集个人信息。不少商家在扫码点餐或扫码支付的过程中获取顾客的头像、性别、手机电话号码等与餐饮消费无关的信息,显然已是侵权行为。
所以如果你,下次遇见强制性扫码点餐,请登录举报平台12315、www.12315.cn进行举报!
成都市成华区国家保密局供稿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招聘启事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投稿通道 | 专家团队 | 工作人员查询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法制晨报网,北京讯闻
客服电话:010-69960698 邮箱:2838403369@qq.com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京ICP备20000290号|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247号
全国公安网络备案:11010802030821 电子邮箱:2838403369@qq.com
信息支持:城市管理法治研究中心 技术支持:讯闻文化传媒.法制晨报网
免责声明:转载本网原创内容请注明出处。本网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 请联系本网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