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福利机构的社会工作安置服务模式是一种以社会工作为主导,以儿童的安置服务为目标,运用个案管理方法,将福利机构的儿童安置服务流程分为入院接收、安置服务需求评估、安置服务计划制定、安置服务计划落实、安置服务效果评估、结案六个板块的工作模式。这种模式能够促进儿童福利机构的养护、康复、教育、医护、社工等各项职能协同发展,最大限度的实现福利院儿童的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民政部从2016年开始在全国儿童福利机构中开展社会工作安置服务模式的试点工作,先后有宁夏、郑州、无锡、南宁、济南等几家儿童福利机构被选为试点单位,试点单位通过改革机构运行机制、建立规章制度、培养社工人才队伍等举措,建立了科学的社会工作安置服务模式,对院内儿童实行个案管理服务,以促进儿童进入家庭为最终安置目标,实现了儿童福利机构社会工作服务模式的理论和实践创新。
一、积极探索,建立社工安置服务模式雏形
潍坊市儿童福利院是潍坊市唯一的专业儿童福利机构,主要负责接收、安置全市城乡生活无着的孤儿、弃婴,设养护科、康复科、教育科、医护科、社会科等7个业务科室。现院内有持证社工32人,其中中级社工师23人,助理社工师9人。为了更好的服务孤残儿童,推动儿童福利机构的运行机制科学化和规范化,通过外出考察学习,最终确定了引入以儿童安置为目标的社会工作安置服务模式。建立了规章制度和运行机制,培养了社工人才队伍,在儿童的评估安置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经过多年的探索发展,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社工安置服务模式,并运转有效。
(一)加强领导,建立推动社工安置服务模式领导小组
以院长为组长,业务副院长为副组长,养护科、康复科、教育科、社会科科长和专职社工为组员。领导小组督导社工安置服务模式开展及落实情况,综合协调处理各部门实际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建立可行有效、适应本院发展的安置服务模式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组建队伍,培养院内的持证社工
首先建立了由养护师、康复师、医师、特教老师和社工师组成的跨专业评估小组,评估小组成员既是各个业务科室的骨干力量,也是持证社工师。评估小组负责对儿童进行专业性评估,并提出科学的安置意见和安置计划。其次,通过组织院内社工外出培训学习来提升院内社工的专业水平,为社工安置服务模式提供了人才支撑。
(三)更新理念,引入社工安置服务模式
选派院内的中层干部和一线社工去宁夏、无锡等地的儿童福利院进行考察学习,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学习社工安置服务模式。选派一线社工驻扎宁夏儿童福利院进行为期半个月的实践学习,深入到社工安置服务模式的儿童入院、需求评估、制定和落实安置服务计划、评估安置效果、结案等各个工作环节。另外选派一线社工参与中国福利和收养中心举办的儿童福利机构社会工作实务培训班。学习了童小军教授对于儿童安置服务模式的理论和理念,并听取了宁夏儿童福利院等社工安置服务模式示范点的经验分享,对于“儿童利益最大化”“促进儿童拥有家庭”等理念有了深刻的认识。
(四)建立完整的社工安置服务模式制度,并在实践中有效运行
借鉴宁夏、无锡等社工安置服务模式示范点的实践经验,结合潍坊儿童福利院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的社会工作运行制度。这些制度包括《入院登记制度》、《入院评估制度》、《领导小组工作制度》、《评估小组工作制度》、《安置服务联席会议制度》、《个案管理服务内容》等。对院内的儿童和新入院的儿童进行入院评估,运用个案管理的方法,建立档案。现在已建立100多名儿童的个案管理档案,当儿童出现新的安置需求时,对儿童的需求和现状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再进行科学安置。
二、社工安置服务模式在儿童福利机构中的作用
(一)社工安置服务模式能够更好的为儿童服务
社工安置服务模式以社工为主导,联合养护、医疗、康复、教育等业务科室共同为儿童服务,将原本各司其职的业务职能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既规范了儿童福利机构的日常运行机制,又能为儿童提供更加合适、全面的服务。潍坊市儿童福利院建立了由康复师、医师、教师、护理员老师、社工师组成的跨专业评估小组,对儿童的需求进行评估,由几大业务科室共同商讨提出安置建议。在日常工作中,针对儿童的安置需求,养护、医疗、康复、教育等业务科室可以根据儿童的现状提出评估提议,评估小组成员进行专业评估,通过召开安置服务联席会议对儿童进行科学安置。同时,该模式也促进了儿童国内外收养安置,通过评估制定安置服务计划,适合收养的儿童会得到更加个性化的养护、康复、医疗、教育、社工等服务,最大化的实现儿童收养安置,让儿童拥有一个“家”。
(二)社工安置服务模式适应儿童福利机构儿童的多样性趋势
如今很多儿童福利机构的儿童呈现多样性,从以前的以弃婴、孤儿为主,到现在的弃婴、打拐儿童、困境儿童多种儿童并存。儿童的多样性特点需要服务的多样性、及时性和个性化。潍坊市儿童福利院为每名儿童建立个案管理档案,对儿童的需求进行专业评估,针对儿童的不同需求提供不同的社工服务,能够满足儿童的个性化需求。同时,社工安置服务模式也是一种防患于未然的工作机制。由于儿童的多样性特点,不同类型的儿童需要不同的服务,尤其是有些困境儿童出现青春期叛逆、厌学、打架等问题,这些对儿童福利机构的工作机制是一种考验。社工安置服务模式能够评估儿童的现状,从而提出建议,协调各个业务科室共同解决儿童的问题和需求,将一些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
(三)社工安置服务模式能够促进儿童档案的完整性
近期民政部下发了《儿童福利机构业务档案管理办法》,其中规定了要将儿童的入院记录和社会工作服务相关材料(包括儿童需求预估记录表、综合评估表、社会工作服务计划书、跟进服务记录表、结案评估等)归入儿童档案。社工安置服务模式运用个案管理方法,为福利院儿童开展以安置为目的的社工服务,并建立完善的社工档案,能够为儿童的成长留念,在完善儿童档案的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
三、儿童福利机构社工安置服务模式发展的困境
潍坊市儿童福利院的社工安置服务模式已经运行几个年头,通过转变理念、建立制度、组建队伍等措施,现在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社工安置服务模式,在儿童的安置服务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不可否认,新的机制在运行过程中会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
(一)各个业务科室相互磨合的问题。相比较之前的各个业务科室“各司其职”,社工安置服务模式更注重业务科室之间的相互配合和协调。对儿童的需求进行评估,并提出儿童的安置服务建议,再制定安置服务计划,安置服务计划的制定和落实需要各个科室共同协商,儿童需要教育、养护、康复的一种服务还是多种服务,哪一种服务是急需的。有时会出现一名儿童同时需要多种服务的情况,这需要各个业务科室协调。
(二)社工安置服务模式对团队人员的专业化水平有很大挑战。社工需要具备儿童成长评估的专业知识,也需要具备较强的社工实务技能。同时,跨专业评估小组成员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能够精准的评估儿童的养护、康复、教育、医疗、社会化等需求。
(三)儿童福利机构的儿童规模庞大且千差万别对社工安置服务模式的考验。现阶段民政部门承担了脱贫攻坚的重要任务工作,在脱贫工作中,越来越多的困境儿童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被“发现”,最后由儿童福利机构来承担儿童的临时照料工作,保护儿童的基本权利等。这些是对社工安置服务模式的挑战,也是社工安置服务模式发展的机遇。社工的工作要延伸到评估困境儿童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是否符合入住儿童福利机构的条件,需要社工了解更多的政策。同时,社工安置服务模式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儿童建立不同的个案管理档案,档案的表格不能一概而论,要灵活运用。
四、推动儿童福利机构社工安置服务模式发展的建议
(一)建章立制,统一服务标准
无规矩不成方圆,需要民政主管部门制定社工安置服务模式规范,出台儿童福利机构的社工安置服务模式工作服务指南。社工安置服务模式是社工服务在儿童福利机构的实践运用,现阶段各项制度和运行机制尚未成熟,也没有统一的运行标准。要想进一步推动儿童福利机构的社工安置服务模式,需要总结现有的实务经验,形成制度和运行机制的模板,在全国的儿童福利机构推广开来。
(二)定位准确,界定职责内容
儿童福利机构需要给予社工安置服务模式正确的定位。社工安置服务模式在儿童福利机构处于什么角色,这种模式里面包括什么工作职责和工作内容,需要儿童福利机构认真去研究。包括儿童的入院登记,入院评估,制定安置计划,安置计划的实施,评估安置效果,结案这一整套的流程。根据儿童福利机构职能的改革发展,是否还需要将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入院之前的家庭情况评估纳入到社工安置服务模式中。这套安置模式也是随着福利院的不同情况而随时变化和发展的。
(三)培训社工,组建专业队伍
社工安置服务模式需要社工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社工不仅要具备较强的评估儿童的专业知识,而且需要具备研究儿童福利政策的能力。社工要加强自身学习,不断在实践中总结经验。社工要具备较强的大局意识、团队意识、学习意识、责任意识,将社工安置服务的工作看成是整个儿童福利机构的一项工作,而不是单纯某个科室的工作,是为了保障儿童基本权益而开展的工作任务。儿童福利机构要加强社工的培训,提升社工的实务能力。同时也要加强跨专业评估小组成员的培训,提升评估成员的评估能力等。
五、结语
社会工作安置服务模式符合现阶段我国儿童福利机构的职能由“养、治、康、教”为主向“养、治、康、教、社”转变的现实需要,也能够更好的维护福利机构孤残儿童的基本权益。在实践过程中,社工安置服务模式面临着机构内科室组织协调、人员能力不足、儿童群体多样性等困境,所以需要统一服务规范、明确职能职责、培养专业队伍等,来进一步推动儿童福利机构的社工安置服务模式。
作者信息:
陈雪
潍坊市儿童福利院
科员 中级社工师 社工督导
609668054@qq.com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招聘启事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投稿通道 | 专家团队 | 工作人员查询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法制晨报网,北京讯闻
客服电话:010-69960698 邮箱:2838403369@qq.com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京ICP备20000290号|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247号
全国公安网络备案:11010802030821 电子邮箱:2838403369@qq.com
信息支持:城市管理法治研究中心 技术支持:讯闻文化传媒.法制晨报网
免责声明:转载本网原创内容请注明出处。本网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 请联系本网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