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晨报官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地市快讯 > 湖南 > 正文

党建引领 “活水”长流|湖南省韶山灌区工程管理局科学发展纪实

      日期:2020-12-06 22:36:12
导读: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十三五以来,湖南省韶山灌区工程管理局(以下简称韶灌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源头活水,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十三五”以来,湖南省韶山灌区工程管理局(以下简称“韶灌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源头活水,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十三五”制定的目标和任务,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全面强化灌区工程管理和建设为目标,真抓实干,砥砺前行,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为灌区工农业和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能。

       扎实主题教育 让党建成为活水源头

       近年来,韶灌局各级领导深刻地认识到,只有抓好党建,各项工作才能有序开展。在进一步抓实“两学一做”主题教育,深化教育成果,聚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的前提下,全面把握“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总体要求,把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贯彻始终,有机结合,一体推进。深入开展“严规矩、强监督、转作风”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专项行动。通过学习教育,全局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进一步提升,干事创业、服务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忠诚实干、干净担当的作风进一步树牢。

       抓好党建的同时,深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根据实际情况,新增旅游发展办和规划计划科2个机构,整合10个渠道管理所成立5个干渠管理处,成立了机关党委和机关纪委,新增韶山灌区陈列馆机构(公益二类)。在水管体质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韶山灌区工程管理局的职责职能是以农业灌溉、防洪排涝为主的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并落实了公益性工程维修养护经费和农业水费。以构建组织管理、安全管理、工程管理、供用水管理、经济管理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体系为目标,制定和完善了灌区工程管理考核办法、用水管理暂行办法、安全生产巡查工作制度、工程常年维修管理细则等,建立健全管理体系。同时积极推进灌区维修养护机制改革、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内部管理制度改革,完成所属经营类事业单位供水供电服务站转企改制工作。

       通过认真履行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压实各级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推进党组织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主题党日常态化;为此,韶灌局通过不同渠道多次举办了全局党务培训班,组织全体党员开展党性教育和廉政教育;配优配齐党务干部,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有效发挥;积极开展支部“五化”建设,创建了7个“五星”支部,落实管党治党“一岗双责”、领导干部党建联点制度、“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党员积分制考核管理、党务公开、发展党员等制度;全面落实扶贫帮困工作,全局结对帮扶贫困户68户年收入全部超过脱贫标准线、实现脱贫;狠抓市委巡视问题的整改落实。通过党建工作的深入,大家明白了开展群众工作的重要性,不仅积极主动办理群众来信来访,积极组织职工业务技能培训,举办寓教于乐的有益活动,开展职工健康检查及送温暖活动,进一步发挥工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作用;高度重视、支持老龄老干工作,优先保证老干活动经费,积极开展各项活动,改善老干活动设施,落实老同志的政治生活待遇;共青团、妇女工作有效开展。

       强化行业管理  保障灌区“畅通”

       灌区有其独特性和特殊性,如何做好行业管理?韶灌局通过强化工程管理、加强灌溉管理、水质管理、绿化管理、信息化管理,提高了工程标准、确保了效益发挥、稳定了水质标准、营造了优良生态环境、提高了科学管理水平。

       通过切实加强工程日常管理和权属管理,加大渠道安全巡查力度,依法处理各类违法侵权事件,积极推进全灌区工程划界确权工作,加快推进灌区工程管护立法工作,将灌区工程管理立法列入了2021年湘潭市立法计划,保障了灌区工程安全运行。科学制订灌区一级配水计划,完善用水管理办法,提高灌区水资源的利用率。切实加强源头治污,确保灌区水质优良,稳定在地表二类水标准。为韶山城乡供水一体化,江南、电化集团等单位提供优质水源保障。加强渠道林木保护和管理,提高了绿化率,渠道绿化覆盖面达95%,形成了乔木、灌木与花草相结合的立体绿化格局,为灌区旅游发展奠定了基础。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对灌区工程的安全监管,对水情、工情、重要涵闸进行远程监测遥控,在防汛抗旱工作中为确保工程安全、科学调度水资源发挥了重要作用,提高了科学管理水平。

       管理水平上去了,只是打通了灌区畅通的枢纽。夯实基础工程是灌区畅通的渠道。韶灌局积极争取水利部、省水利厅以及省、市发改委的重视支持,“十三五”期间共计争取国省项目资金17490万元,其中韶山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投资12339万元,新增量测水设施项目投资2568万元,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项目投资630万元,维修养护项目273万元,韶山银河旅游区景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1680万元。

       有了管理,有了资金,项目建设如鱼得水。除2020年正在建设的项目以外,其他“十三五”项目全部实施完成。所有建设项目,韶灌局均依法依规依程序开展招投标,依设计标准和操作规程组织施工,严格工程质量监管、安全生产监管、资金监管和廉政风险防控,多年来做到了工程项目无严重质量安全事故、无严重生产安全事故、无严重违纪违法案件发生、无农民工上访和法律纠纷。项目的实施,对灌区大部分病险隐患工程进行了加固改造,提高了灌溉供水保证效率及抗御旱涝灾害的能力,为灌区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条件,增强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经济效益可观、生态环境显著、社会影响巨大。

       前进有目标,发展无止境。在各方面畅通的前提下,韶灌局加快了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的新思路。明确了通过5-10年的努力,实现灌区设施完备、工程安全、灌溉高效、管理先进、防灾有力、生态健康,把韶山灌区打造成为“高效节水型、智慧管理型、特色文化型、绿色生态型”的四型灌区现代化改造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精心组织编制灌区现代化改造方案,《湖南省韶山灌区“十四五”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实施方案报告》于2020年6月份通过省水利厅和省发改委组织的专家评审,上报国家水利部和发改委复核,获批后韶山灌区将纳入“十四·五”期间国家重点水利投资计划,成为全国现代化灌区建设首批单位。

        为充分发挥灌区独特资源优势,着力促进灌区融合发展,韶灌局积极探索水利+文化教育+旅游观光+运动休闲的融合发展模式,大力推进韶山银河旅游区和特色小镇建设,利用国省旅游专项及自筹投入资金近4000万元,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重点策划打造以研学教育、生态旅游、运动休闲为功能定位的韶灌水利小镇;充分发挥韶山灌区陈列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性教育基地作用,每年接待省内外前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党性教育的党员干部职工万余人次,接待休闲度假观光的各类游客5万余人次;广泛宣传韶山灌区的红色文化精神。大力弘扬“艰苦创业、无私奉献、攻坚克难、勇于创新”的韶灌精神,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精心组织讲好“韶灌故事”。

       发挥灌区工程作用 助力乡村振兴

       2021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之年。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振兴。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产业振兴离不开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如何高效供水、科学供水,让灌区充分发挥最大的作用,成为粮食的安全保障器?据了解,韶山灌区平均每年提供农业灌溉用水4.4亿m3,受益范围灌溉保障率达100%,2019年韶山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0.5445,位居全省大型灌区第一,被评为全国“灌区水效领跑者”单位。灌区范围内的湘潭县、湘乡市、宁乡市、双峰县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县)”,灌区工程为粮食“双稳”发挥了保障性作用,灌溉管理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韶山灌区充分利用灌区骨干工程与灌区内大量水库、山塘、河坝等水利设施紧密结合的“长藤结瓜”式灌溉体系,通过合理配水、科学调度,高效发挥了泄洪、输水、蓄水、保水功能,及时调节化解了汛情旱情,发挥了灌区防汛抗旱调节器作用,促进了现代化农业发展,推进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湘潭市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平台——东郊、泉塘、姜畲、银田、梅林桥等现代农业示范园均依托灌区而建,形成了集聚效应和示范效应,有效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同时,充分发挥韶山灌区独特的水利工程、自然生态和红色文化等资源优势,大力推进韶山银河旅游区和韶灌水利小镇建设,灌区内休闲农业、乡村旅游、运动休闲、研学教育及优质特色农产品加工等方兴未艾。

       经过持续努力,沿渠绿化率达95%以上,形成“百里渠道百里林,树绿堤固水长清”的怡人美景,到处呈现出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灌渠成为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中重要的绿色生态廊道,目前我市又正在规划以韶山灌渠为主轴建设“莲城绿道”。灌区水质始终稳定在地表二类水标准,为优质农产品生产、农村饮水安全、城乡统筹供水、生态补水等提供了优质水源。近年来,灌区先后荣获“全国绿色通道示范段”“国家水利风景区”和“最具时代精神的魅力灌区”称号。

       不仅如此,由于韶山灌区独特的文化底蕴,以设计精巧、型式多样、风格独特的水利工程为基础,以“艰苦创业、无私奉献、攻坚克难、勇于创新”的韶灌精神为核心,以富有诗意和丰富内涵的工程命名及党和国家领导的题词为衬托,以韶山灌区陈列馆、纪录片、万人大会战遗址为载体,组成了完整的红色文化和水文化体系。近几年,通过不断挖掘和发扬光大,灌区文化品牌建设成绩突出,先后成功获批为“国家水情教育基地”“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湖南省科学技术普及基地”“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湘潭市党员党性教育示范基地”, 充分发挥了灌区红色文化和水文化传播器作用。(通讯员 刘芳    董赤宇)

cm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招聘启事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投稿通道 | 专家团队 | 工作人员查询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法制晨报网,北京讯闻
客服电话:010-69960698 邮箱:2838403369@qq.com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京ICP备20000290号|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247号
全国公安网络备案:11010802030821  电子邮箱:2838403369@qq.com
信息支持:城市管理法治研究中心 技术支持:讯闻文化传媒.法制晨报网
免责声明:转载本网原创内容请注明出处。本网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 请联系本网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