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晨报官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调查研究 > 正文

北京国资公司积极打造冬奥遗产可持续利用典范

      日期:2022-06-24 06:17:58
导读:6月23日,双奥之城北京迎来冬奥会后首个国际奥林匹克日。当晚,作为双奥之城的标志性场馆群,北京国资公司旗下三大场馆鸟巢冰立方冰丝带集体亮灯,共同传递奥林匹克精神,呼吁民众用运动点亮健康生活,携手共创美

6月23日,“双奥之城”北京迎来冬奥会后首个国际奥林匹克日。当晚,作为“双奥之城”的标志性场馆群,北京国资公司旗下三大场馆“鸟巢”“冰立方”“冰丝带”集体亮灯,共同传递奥林匹克精神,呼吁民众用运动点亮健康生活,携手共创美好世界。华灯璀璨,流光溢彩,三大场馆交相辉映,奥林匹克五环闪耀“双奥之城”。

冬奥场馆的可持续利用是冬奥会后公众关注的焦点。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积极谋划、接续奋斗,管理好、运用好北京冬奥遗产。早在场馆建设改造之初,北京国资公司就为“鸟巢”“冰立方”“冰丝带”三大场馆制定了可持续发展蓝图,致力于将三大场馆打造成冬奥遗产可持续利用的典范。

作为全球唯一的双奥开闭幕式场馆,国家体育场“鸟巢”在全新升级后将继续做好国际国内重大活动服务保障工作,续写服务国家战略和北京“四个中心”功能建设的新篇章。同时,“鸟巢”将围绕大型赛演举办、全民健身体验、旅游休闲服务、智慧化运营等开展工作,以“多驱并行、数字化赋能”助力全民共享“双奥”成果。作为双奥文化地标,“鸟巢”充分利用奥运文化资源,进行旅游、文体、展览业态的创新组合,建设“双奥之巢”品牌IP。实施中的“冬奥文化遗产展”“双奥艺术展示区”“双奥项目动感体验区”“沉浸式艺术时尚体验区”将为公众带来更多期待。“鸟巢”主题灯光音乐秀、“鸟巢欢乐冰雪季”等系列群众文化体验及冰雪健身项目已基本定档,体育竞技培训及其他文体活动也在筹备中。“鸟巢”还将进一步推进体验式旅游与场馆文化、体育、休闲功能相结合,增设文化体验、运动健身、亲子娱乐项目;同时利用数字化、科技化手段,将“鸟巢”打造成多功能“智慧城市体验新中心”。

国家游泳中心通过“水冰转换”实现了从“水立方”到“冰立方”的华丽转身,成为世界上唯一可同时举办夏季、冬季赛事项目的奥运场馆。冬奥会后,国家游泳中心将开启“水冰双驱”模式,主场馆比赛大厅恢复水上项目运营,“冰立方”冰上运动中心启动冰上运营项目。目前,主场馆内嬉水乐园已完成冬奥赛后复原工作,比赛大厅和热身池也正在进行场地恢复,将为民众提供更优质的水上项目服务。“冰立方”冰上运动中心将复刻冬奥冰壶场地,帮助公众融入冬奥氛围,同时广泛开展群众冰上运动培训和体验活动。根据冬奥会期间北京国资公司与世界冰壶联合会和中国冰壶协会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三方将通过在“冰立方”冰上运动中心设立“世界冰壶学院培训中心”、举办国际冰壶赛事及系列冰壶培训等,共同促进冰壶运动在中国和世界的发展。

作为北京冬奥会北京地区唯一新建冰上场馆,“冰丝带”不仅书写了冬奥场馆建设的“中国方案”,而且在赛事运行期间成为“最快的冰”。近日,国际滑冰联盟(ISU)卓越中心已落户“冰丝带”。在后奥运时代,“冰丝带”将致力于成为集体育赛事、群众健身、文化休闲、展览展示、社会公益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冰雪运动中心,成为展示中国文化独特魅力的重要窗口和我国冰雪运动发展的亮丽名片。“冰丝带”场馆内12000平方米的世界最大冰面能满足举办速度滑冰、花样滑冰、冰球等多项赛事以及大众进行多种冰上活动的多功能需求,赛后可同时接待超过2000名市民开展各类的冰雪运动。与此同时,“冰丝带”在场馆外规划打造了“一湖一场一赛道”的冬奥文化集群。“一湖”指的是“冰丝带”西南侧兆惠墓碑附近建设的人工湖,湖水在冬天自然成冰,将成为室外冰场,满足群众对户外冰上运动的需求。“一场”是场馆南侧的人造草坪足球场,继承了场馆原址(奥林匹克曲棍球场)曾作为2008年北京夏奥会盲人足球场地的光荣历史,体现了两个奥运的传承和发展。“一赛道”是越野滑雪和冬季两项赛道,这是北京城区第一条符合标准赛事的赛道,使得“冰丝带”成为既能举办冰上所有赛事和活动的场馆,又能承办雪上项目比赛和活动的场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冬季美好生活的向往。

目前,北京国资公司正在指导三大场馆运营团队积极筹备全面开放工作,展示“双奥场馆”的新形象,服务广大人民群众,持续助力冰雪运动发展。北京国资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岳鹏表示,奥运场馆是“双奥之城”的宝贵财富,北京国资公司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提升场馆运营理念,建设智慧化场馆,促进体育与文化、科技的融合发展,让顶级场馆入得了世界舞台、进得了百姓生活,积极打造冬奥遗产可持续利用的典范,为冬奥场馆后奥运时代高质量发展贡献“国资力量”。



cm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招聘启事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投稿通道 | 专家团队 | 工作人员查询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法制晨报网,北京讯闻
客服电话:010-69960698 邮箱:2838403369@qq.com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京ICP备20000290号|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247号
全国公安网络备案:11010802030821  电子邮箱:2838403369@qq.com
信息支持:城市管理法治研究中心 技术支持:讯闻文化传媒.法制晨报网
免责声明:转载本网原创内容请注明出处。本网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 请联系本网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