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城民间剪纸艺术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兴盛于唐,延至宋代逐渐复杂高雅起来,明清在民间广泛普及,所剪作品内容繁多,式样丰富,趣味浓郁,极为醒目,是活跃于民间的一种绚丽的美术创作艺术。
唐代以后,剪纸作品开始张贴于窗角、窗楣,大都取一个直角三角形,将纸对叠数层,一次性剪出若干张,按正反面揭开对贴。图案多为花卉、鸟禽、蝴蝶、蝙蝠以及若干种小动物,节日里将鲜红的剪纸贴到刚糊好、透亮的窗角、窗楣上,显得格外新鲜喜庆,为节日平添了许多喜气。用的工具也仅限于剪刀。
从明末清初时开始,剪纸内容由原来的花卉、动物类发展到了表现社会人物、神话故事等。主要作品有《百寿图》、《百福图》、《连年有余》、《鹿鹤同春》、《伟人的风采》、《一百单八将》、《西游记》等。
根据用途不同,人们剪出的作品各异,小小的剪刀把对自然的理解、的田园的向往、的男女之情的追求,都寄托在民间历久弥新的艺术生命力。 贴在纸窗上的窗花,造型各异、惟肖惟妙,还有窗户旁上的山水长条,各色喜花、过门笺、顶棚花等等。饽饽花有六角,寓意 六六大顺,八角的寓意年年发财。其它人物鸟兽、树木花草、日月星辰,到历史典故、岁时节令等各种吉祥剪纸图案,不但让居家喜气洋洋,还让下一代增长了见识,陶冶了情操。剪纸作品构图朴实、美观,对比、夸张强烈,在乡村成为春节必不可少的年节装饰用品, 在灵巧的剪刀下寄托着一个个家庭对明天的向望。
攻坚行动由潍坊市级传承人、泰山文艺奖剪纸获得者刘桂英、李学芳担任主创,诸城市级剪纸传承人胡玉梅、孟宪娥、张祚顺为主力,发动全市民间剪纸爱好者,根据各自特长,分工协作, 创作出一批体现当下中国北派剪纸力作。(本网记者:赵洪志 通讯员:陈柏林)
刘桂英老师剪纸
李学芳老师剪纸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招聘启事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投稿通道 | 专家团队 | 工作人员查询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法制晨报网,北京讯闻
客服电话:010-69960698 邮箱:2838403369@qq.com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京ICP备20000290号|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247号
全国公安网络备案:11010802030821 电子邮箱:2838403369@qq.com
信息支持:城市管理法治研究中心 技术支持:讯闻文化传媒.法制晨报网
免责声明:转载本网原创内容请注明出处。本网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 请联系本网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