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耳山属泰沂山脉,南靠五莲山、九仙山、北与常山遥相互,它们同出一脉,相接相连,相得益彰。山中奇石突兀,峭壁嶙峋,山势陡峭而险峻,自古为诸城南境之屏障。耸于马耳山巅者为马耳峰,西有五老峰、大米山、小米山、佛顶山、大珠山、小珠山,东有松朵峰、鹁鸽崖,其南还有羊鼻峰、马鞍口(即风磨口)、石人山、黄朵山、黑峰尖等。山北麓有永隆寺(俗称影龙寺、隐龙寺)、石龙寺等古刹。山中还有一线天、鬼见愁、试剑石、鳄鱼石、鹰居崖、菩萨顶、望海楼、滴水洞、凌云峰、黑龙潭、情人松、天外来客、太公祠、太公坊、太公亭等诸多景点。
马耳山地处暖湿带大陆性季风区,半湿润气候,是渤海众多水系的源头,水资源丰富,动植物种类繁多,分布广泛。沿山势垂直分布着赤松、枰柳、柞树、茶树、银杏等20多科1000多个品种,植被覆盖率达97%;不仅如此,马耳山还有狼、狐狸、獾、七彩山鸡、鼹鼠、蛇等100多个种类的野生动物。
其因主峰二巨石并举,远望状如马耳,故名。山势为东西走向,由片麻岩、花岗岩构成。
五老峰、松朵峰、鸽崖峰等奇峰高峙竞秀,山间岚气霭霭,泉水淙淙。山坡林木覆盖,荆榛遍生。
山石嶙峋,山势陡峭,但有曲径通幽。这儿有仙人洞、龙王泉、隐龙寺、石龙寺、齐长城和桥上庄等胜迹。据唐代文学萧颖士《马耳山记》记载,仙人洞为东晋人葛洪曾隐居炼丹之地。
隐龙寺、石龙寺为北魏正光时所建,至清末仍完好,今已废圯,公存遗址。山脊处有横亘绵延的齐长城。
据郦道元《水经注》记载:“山上有长城,西接岱山,东连琅琊巨海,千里余里,盖田氏所造也。”《竹书纪年》记载:“齐长城”为周显王十八年(公元前351年)筑建,至今已有2349年的历史。
今有些地段,残址凸出地面1米左右,宽10米左右,基础多以块石垒砌。
其上以沙土夯筑。每遇沟壑以巨石填筑。曲折蜿蜒,高低绵亘,十分壮观。“齐长城”经历的诸城段,西自郝戈庄的马耳山,东延至皇华镇的龙湾头,再延至石门乡的马山后,桃园乡的台家沟南岭,然后入胶南市境,全长30多公里。
打开乾隆《诸城县志·总图》可见,马耳山与喜鹊岭之间为“黄草关”。这是“齐长城”一道险峻的关隘。
马耳山自古有名。唐开元年间,官秘书正字、史馆待制的“萧夫子”——萧颖士,“慕名托疾”不远万里,来诸城马耳山游览,写下了《游马耳山》著名长诗。诗云:
合冥尽溟涨,浑浑连太清。
我来疑初伏,幽路无炎精。
流水出溪尽,覆萝摇风轻。
高深度气候,俯仰暮天晴。
入谷烟雨涧,登崖云口明。
五莲县许孟镇远观马耳山
乾坤正含养,种植总滋荣。
目前,马耳山已成为远近有名的风景名胜区。2003年马耳山被确定为潍坊市级森林公园,2004年被确定为省级森林公园,现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