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事到现在我也搞不清楚,就是在清末民国初期,我们一个离诸城三十多里地的大小中等的村庄怎么会出现那么多的生意和堂号。小时候村里的老年人相互间聊天说闲话时,总是不习惯说出那些人家的家长姓名,而是以其家族生意名和堂号所替代。
在后来我觉得,堂号就是那家人家在过去曾经经营过的生意名称。比如说对曾经经营过酿酒的那一大家子人家,村里的老年人一律称呼“烧锅”上;对曾经做过染布生意的哪一大家子人家,村里的老年人一律称呼“染坊”里;对曾经有大夫给人看病的哪一大家子人家,村里的老年人一律称呼“仁安堂”;对曾经经营过中药生意的哪一大家子人家,村里的老年人一律称呼“药铺” 里;对曾经唱过茂唱戏剧的那一家子人家,一律称呼“戏楼” 上;对曾经经营过油坊、红糖、布匹买卖的哪一大家子人家,做生意比较有钱,又怕土匪绑架,专门建造一座炮楼进行防范的那户人家,村里的老年人一律称呼“德合堂”或“炮楼”上。还有“积善堂”、“向德堂”、“应德堂”等等几家也是村里人家的堂号,但现在已分不清是当时哪家的堂号了。
我们家老祖经营过油坊,人们叫我们家族的人员时,一律称呼“仁和堂”,后来可能油坊已转让的原因,村子里人家又不这么称呼了,因祖上在朱解做过百货生意的原因,一律又改称“铺子”里。在小时候村里有的老年人不认识我,就会询问旁边的老年人时说:这是谁家的小孩?那个老年人就会说,这个你还不认识?是“铺子”里某某某的呀。从这些事情看来,我村在那一个时期,好多家庭都会做生意,而且还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有好几人还跑到东北吉林珲春、辽宁大连一带开饭店,这些在外地的人员,在解放前后,有的又返回到了村庄,人们在其背后就称其后人为 “关东侉子”,有的再也没有回到过村庄,已经定住在东北了,早已成了名副其实的东北人。
如今在我村,即使改革开放这么久,已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在我个人的印象里,村庄做生意的人家还没有那么多户,没有那么红火。没听说几个出类拔萃的生意人。那个阶段到底属于什么时期?到现在还没有一个确切的时间信息。
根据现在掌握到的信息看,我国在历史上曾有两个朝代经济总量名列世界第一,也就是宋朝和清朝的某一个时期。这两个朝代都遭受了强敌侵略,宋朝甚至遭遇灭国之灾。虽然这两朝遭遇强敌入侵的原因很多,但除了朝廷昏庸外,国民民族凝聚力不强,素质低下,没有形成上下一致的强大合力和民族信仰,是导致外族和世界列强,来争相侵略和瓜分国家的原因。两个朝代面对强敌无休止的侵略,不得不实行割地赔款签定丧权辱国的方略来疲于应对。
我猜测,我村经济大发展时期,应该就是在清朝的八国联军入侵之前的那一个时期实现的。那个时期的国家经济实力应该是处在世界各国前列。但国富民富不一定国家军事力量就强大。国家强大与否,朝廷的治国方略、民族的凝聚力和信仰才是决定的因素,国家经济实力的强大只是强国的基础。
作者简介:管延贵,1961年2月出生于山东省诸城市瓦店镇,大专文化,1979年11月30日参军入伍,1999年8月转业到日照港铁路运输公司车站,担任过车间党支部书记,从事党建工作至今,并负责文化宣传工作。业余爱好收藏粮票。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招聘启事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投稿通道 | 专家团队 | 工作人员查询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法制晨报网,北京讯闻
客服电话:010-69960698 邮箱:2838403369@qq.com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京ICP备20000290号|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247号
全国公安网络备案:11010802030821 电子邮箱:2838403369@qq.com
信息支持:城市管理法治研究中心 技术支持:讯闻文化传媒.法制晨报网
免责声明:转载本网原创内容请注明出处。本网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 请联系本网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