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晨报官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调查研究 > 正文

湘潭市供销合作社“五代会”系列报道⑧展供销党建新作为 谱乡村振兴新篇章

   来源:法制晨报   日期:2021-12-20 17:48:28
导读:今年以来,湘潭市供销合作总社始终坚持和加强党对供销合作事业的全面领导,围绕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总要求,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党建、业务联动发展,协同发力,助推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
       今年以来,湘潭市供销合作总社始终坚持和加强党对供销合作事业的全面领导,围绕“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总要求,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党建、业务联动发展,协同发力,助推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同频共振,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再上新台阶。

       抓好专题学习,有效激发党建活力

       市供销合作总社结合自身实际,不断创新工作机制,让党史学习教育有力度、有温度、有深度。

       突出示范引领有“力度”。坚持以上率下、高位推进,确保党史学习教育各项任务落地落细落实。第一时间成立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党组成员为供销社系统党员干部讲授专题党课,带头撰写个人心得体会,为8个党支部130余名党员作表率、做示范。

       创新方式方法有“温度”。注重创新学习形式,丰富学习内容,强化学习效果,让学习教育活起来。举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专题读书班,召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暨“七一”表彰大会,激励全社系统党员干部提振精神、真抓实干。开展“光影铸魂”电影党课活动,把党课搬进电影院,用光影艺术锤炼党性。党员干部走进市党史馆、市烈士陵园、西柏坡革命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重温党的历史,追寻红色记忆。以五四青年节为契机,开展“青春同心 永跟党走”同读党史分享会。开展“强弱项、补短板、谋发展、增实力”走基层大调研活动,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24篇。党员干部围绕四本简史写心得、谈体会,共形成心得体会80余篇。

       紧密联系实际有“深度”。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群众办实事、好事66件。其中,党组成员先后30余次深入基层,以实地察看、现场解答等方式,协调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工作,拨付资金405万元用于村级供销社、乡镇基层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建设,在原有基础上升级改造83家薄弱基层社,推广“四站融合”模式100家,推广“五心农服”模式100家。

       聚焦中心工作,持续强化党建引领

       市供销合作总社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业务,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征程上贡献供销新力量。

       以“党建+组织建设”为抓手,促进基层组织添活力。全力推动基层供销组织重建,全市乡镇基层社、村级供销社、村级综合服务社数量已全面完成中央下达目标,在服务农民生产生活、助力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积极推进社有企业股权规范、资产变性过户,带动培育了25家为农服务的现代企业,整合重组近3亿元的社有资产。组建以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家庭农场、农业协会等为主体的新型农合联,全市形成市、县、乡三级农合联体系,三级农合联吸收会员单位超过2000家。

       以“党建+社务服务”为抓手,促进服务体系增动力。全域推进益农信息社和惠农服务社整合,将45个乡镇融合服务站、712个村级融合点与市县融合运营中心连接起来,电商、快递、金融、邮政、便民等服务均能实现一站式办理,积极打造集党务、政务、社务、商务“四务合一”的村级综合服务社。以系统数据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为“大脑”,以纵横电商、闪兔平台、小店云仓、绿丰在线、银河商贸、供销联耘等为纽带,以村级融合点为站点,着力打造湘潭“智慧供销”,开通网上惠农服务平台,让农产品乘坐“网络快车”走上“云端”。

       以“党建+项目建设”为抓手,促进社有企业强实力。通过资本、股权、业务等合作方式,撬动14.2亿元社会资本,争取5000万元授信贷款支持供销项目建设,中央厨房、食用菌产业园、生猪产业园、绿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湘乡市供销联耘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湘潭县供销冷链物流产业园等一批为农服务项目建成落地,社有企业经营服务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打造“基地+中央厨房+冷热链配送+学校食堂+餐饮终端”的中央厨房项目,实现日供应营养餐产能10万份,年加工配送各类农产品及净菜3000吨以上,有效带动了种植农户增收致富。建设高标准、现代化生猪产业园,今年底即可投产运营。

       以“党建+十代服务”为抓手,促进农化服务显实力。以“智慧供销”和土地托管中心为主平台,采取“公司+乡镇土地托管中心+合作社+种植大户”运作模式,建立线上线下粮食生产“十代”(代育、代耕、代插、代防、代管、代收、代烘、代储、代加、代销)服务超市,开展土地托管全程社会化服务,完成土地托管中心建设45个,全市粮食生产“十代”服务覆盖面达到70%以上。采用“十统一”的集约化经营模式,实现生产流程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标准化,着力解决“地怎么种,粮卖给谁”的问题。

(责任编辑:)

cm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招聘启事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投稿通道 | 专家团队 | 工作人员查询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法制晨报网,北京讯闻
客服电话:010-69960698 邮箱:2838403369@qq.com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京ICP备20000290号|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247号
全国公安网络备案:11010802030821  电子邮箱:2838403369@qq.com
信息支持:城市管理法治研究中心 技术支持:讯闻文化传媒.法制晨报网
免责声明:转载本网原创内容请注明出处。本网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 请联系本网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回到顶部